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媒体能够为人们传递众多的信息与资料,对于促进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新闻媒体面向国际化发展,相应的,英语新闻翻译的需求也开始扩大。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性,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做好翻译工作。本文就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新闻翻译;应用
  语言和文化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英语新闻翻译中坚持跨文化意识能够有效提高翻译的有效性,促进两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友好往来。跨文化意识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当面的文化差异意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在语言表达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均会有较大的区别[1]。跨国新闻媒体的翻译涉及到两国人民的信息传递,做好翻译工作不仅能够将重要信息进行相互传递,同时还能够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政治的来往。因此,在英语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要充分应用跨文化意识进行翻译。
  一、英语新闻和跨文化意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上的联系,更加速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媒体等方面信息的传递。为了更好的了解国际上的时事,我国也必须要加强对英语新闻的翻译,及时并准确了解国际上的各种新闻资讯。新闻媒体与普通媒体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新闻媒体的语言更加简洁、精准,但同时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闻资讯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在新闻中,人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新鲜词汇,这些词汇有可能来源于其他经济、政治等领域,也有可能是采用了某些特殊的语用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语言进行合理翻译[2]。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的语言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不仅代表着大众文化,更加入了目前流行文化的元素。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对语言的使用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中英两国之间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在新闻语言的使用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为了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提高两国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译者必须要对中英双方的文化背景做出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
  二、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习惯差异的翻译应用
  思维习惯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我国的文化思维方式较为综合性、主观性和具体性,西方的文化思维则更加侧重分析性、客观性和抽象性。由于中英双方对于事物分析的侧重点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到这种思维差异[3]。例如,将英语新闻翻译为中文新闻时,则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综合、具体分析,更多的体现出主观色彩,以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反之亦然。
  在语言的使用中,中英双方也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国人的语言使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在英语新闻中随处可见短句的穿插。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中国人的语言使用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条例性。因此,译者要保证翻译后的语言的条理性、顺序性以及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人对于译文的接受程度。
  (二)意象和传统文化差异的翻译应用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象,这些意象在其他国家中很有可能具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含义。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这些意象的翻译。例如,在英语中“white”一般指的是“白色”,“black”指的是“黑色”,但是在特殊时期,“white”等词却可能出现不一样的含义。“white elephant”直译应该是指“白色的象”,但是其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却代表着神圣的象征。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要将个别词汇进行转换翻译[4]。
  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谚语、象征等的使用方面。比如说中国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等,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新闻内容具有简洁等特征,西方人经常会使用具有典故的词汇作为标题或者新闻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必须要在理解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翻译。
  (三)修辞和人物等的翻译应用
  中英双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语言的修辞方面。新闻媒体属于大众媒体的一种,在语言使用方面要尤其注意措辞的准确,禁止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因此,新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修辞等手法的合理运用。修辞的使用不仅能够将语言的攻击性降低,而且可以加强语言的美感。人物翻译应用主要指的是历史人物和事件等的翻译应用。新闻中经常会使用历史人物或者著名的历史事件来进行阐述,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人物或事件本身,而在于其隐藏的含义。例如,英国媒体在播报系列丑闻时会使用“annus horribilis[5]”一词,其代表的就是风波不停的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的差异性对新闻媒体的英语翻译影响较大。根据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性,译者必须要注重对思维习惯差异、意象和传统文化差异以及修辞和历史人物、事件差异等的翻译应用。当然,要做好中英双方新闻翻译的工作必须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译者在翻译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特色、思维习惯以及历史发展等,然后对英语新闻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译者还需要考虑到我国的文化背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递双方的新闻信息,促进两国友好的往来。
  参考文献:
  [1]陈帆,颜春晖.论新闻英语的特点与汉语翻译[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06-110.
  [2]郑玮.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与新闻翻译[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2-36.
  [3]黄玉梅.从跨文化意识探究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282.
  [4]蒋晓萍, Josta van Rij-Heyligers.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翻译中的跨文化动态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69-73.
  [5]彭安辉,李延林.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9-160+174.
其他文献
有一只鸟,从空中飞过.须臾,又见回来,但已不是前面的那只鸟了.这是光阴的规则--一去不返! rn在悠然的匆匆间,六月携着圣洁的净荷与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如期地来了.因此六月
在这片荒原上,与狼群相遇,足马源没有料到的.rn当时没有一点预兆,人们脱掉杠杠服,甩掉狗皮帽子,抡圆了膀子干活.先是一只狼从草丛蹿出,将正埋头往路基上培土的薛冬扑倒,随后
期刊
摘 要:欧.亨利是人们所熟知的“短篇小说之王”,他以其独特的构思角度,幽默的语言风格,将社会中的人情冷暖表现出来。本文从他文章所体现的黑色幽默、精巧的情节设置设定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介绍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欧.亨利作品;黑色幽默;精巧的情节  亨利的作品内容灵感大都取自于自己的周围的生活。他是生活时代正是美国资本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贫富差距严重,阶级观念成为当时影响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摘 要:英汉视译效果与英语阅读效率都是为文意的快速理解服务的,从心理认知层面来说,英汉视译和英语阅读效率都是用于高效激活认知主体动态整合现存非语言心理空间和高效激活认知主体现存非语言心理空间而创生新的非语言心理空间的。而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句子的加工过程是一个立体、显性的过程,阅读的回视率和理解的清晰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理解过程。本文将对阅读效率对英汉视译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
1rn周到一向精明,但这次惨败在妻子手里.rn民间明白人云:七八点钟回家,穷鬼;九十点钟回家,酒鬼;十一二点钟回家,赌鬼;一两点钟回家,色鬼.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那女人可是真够
摘 要: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死亡的思索,死亡主题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从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哲学观念,生者与死者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朱玛拜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探讨哈萨克族作家笔下独特的民族死亡观念,进而推动哈萨克文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朱玛拜;哈萨克文学;死亡意识  朱玛拜·比拉勒生于1941年,新疆额敏县人。1956年开始创作,是一位以哈萨克语创作的作家,先后出版了《深山新貌》、《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心内科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
期刊
叶伟信导演的电影《叶问1》、《叶问2》和王家卫导演十年磨一剑而成的《一代宗师》等作品,都曾经因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今年播出的长篇电视剧《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