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及CT值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及CT值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以80例妇科术后DVT患者为对象,据DVT发生时间分为急性期组(n=30,14 d内)、亚急性期组(n=33,14 d至6个月内)、慢性期组(n=17,6个月以上).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及CT检查,分析其与DVT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依次升高(P<0.05);CT值、aPTT、PT、Fbg水平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DVT疾病分期负相关P<0.05),CT值与DVT疾病分期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aPTT、PT、Fbg负相关(P<0.05),CT值与aPTT、PT、Fbg呈正相关(P<0.05).疗效良好组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高于疗效不佳组,CT值低于疗效不佳组(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及CT值可准确评估妇科术后DVT的临床分期及凝血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60例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高风险出血性疾病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自体输血)与对照组(异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6(IL-6)、白细胞-1β(IL-1β)水平升高,观察组GM-CSF、IL-6、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联合血清D二聚体(D-dimer,D-D)变化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作用.方法 2014年7月到2019年12月选择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1 d测定血清D-D指标与凝血四项指标,在术后1个月观察与记录患者的DVT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DVT 60例,发生率为18.8%.DVT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部位等与非DVT组对比差异无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对产后卵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POVT)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例POVT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8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腰大肌前方、腹膜后条形管状低回声结构,管壁可见回声增强.CDFI检查可见管状低回声无血流信号.6例(75.00%)病灶位于右侧卵巢静脉,2例(25.00%)病灶位于左侧卵巢静脉;3例(37.50%)超声下可见管状低回声上缘至右侧肾门处并汇入下腔静脉,并且在下腔静脉右侧壁可观测到“新月形”低回声附着,下缘可延续至右侧宫角处.5例(62.5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应用.方法 以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与对照组(局麻).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H、氧分压(PO2)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降低,观察组pH、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结论 全身麻醉可缩短妊娠合并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价值.方法 以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栓塞.干预后观察组DVT疾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肢体肿胀程度及D-D在入院后至术后1周先升高后降低,并且随时间延长,降低趋势明显,观察组变化程度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