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日,歌剧《檀香刑》在济南市省会大剧院首演三场,在泉城引发观剧热潮。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发表于本世纪初,曾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贯穿全篇的“声音”元素是作品的一大特色。由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历时六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檀香刑》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方面是对名作的改编和精湛的演出水平,另一方面是其彰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民众倍感亲切。
  读过《檀香刑》的人不少,尤其是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他和他的作品就格外引人关注。于是,当小说《檀香刑》被山东艺术学院改编成歌剧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先是惊讶,接着暗自点头,因为我清晰地记得,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每一章节起始的“茂腔”,让蚂蚁般的文字充满了音乐的韵律。而认可的同时,不免有一丝担心,虽则原著具有的音乐性具备歌剧表现的基础,但是书中所展现的那些富有神秘感和哲思却相当血腥的场景该如何体现,无疑是对所有主创最大的考验。
  撷取最适合的素材
  民族歌剧《檀香刑》,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目资助项目,由山东艺术学院出品,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青岛交响乐团演出。作曲、编剧李云涛,导演陈蔚,指挥张国勇。歌剧《檀香刑》是李云涛的处女作,从有创作的想法到最终搬上舞台,历时6年。而促使李云涛产生自己写一部歌剧的念头,竟然和山东的另一部原创歌剧有关。
  2011年,李云涛观看了由山东歌舞剧院制作,著名作曲家莫凡独立编剧、作曲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坐在观众席的李云涛,突然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创作一部歌剧的强烈欲望。不知为什么,他的脑海中闪现出十多年前读过的莫言小说《檀香刑》,山东作家的作品,又是山东本土的故事,李云涛莫名地感到将《檀香刑》搬上舞台是自己的使命。创作的冲动让他兴奋得一发不可收。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莫言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莫言非常高兴,他对于这部歌剧无比期待,而那時,莫言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李云涛说,作曲家参与剧本的写作有长处也有短板——长处是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去设计不同的唱段,剧中矛盾的冲突、情绪的转换,独唱、重唱、合唱的布局等等,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短板则是不论文字功力还是对剧情发展的把控能力上,都还有不足和缺陷。
  《檀香刑》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高密,这里正是李云涛的家乡,书中描写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为了歌剧创作,李云涛再一次拿出原著仔细研读,他突然发现,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大量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信息和戏剧性的元素。在小说的后记中,莫言写道:“我有意地大量使用了韵文,有意地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小说中的章节标题“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等,使得整部小说似乎就是一部完整的歌剧,那些文字的叙述,仿佛一首首咏叹调、宣叙调,开始在李云涛的脑海里回旋萦绕。
  而原著的信息极为丰满,有愉悦,有哀愁;有正义,有阴谋;有悲歌,有诙谐;有愚昧无知,也有大义凛然;有田园风光,更有血雨腥风。从最底层的屠夫到至高无上的皇帝……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故事结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矛盾冲突异常强烈。厚实的文学基础,为李云涛改编剧本提供了可资挖掘的丰富矿藏。
  李云涛所要做的,就是从中撷取出最适于歌剧表现、适于舞台艺术呈现的素材。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代戏曲作家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的“六字诀”——主张“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精彩,引人入胜;“主体”要像肥猪的肚子一样丰满充实,跌宕曲折;“结尾”要像猎豹的尾巴一样警策有力,回味无穷。乔梦符的“六字诀”被广泛用于戏剧创作,小说《檀香刑》则正是按照这个布局精心安排。
  原著在“猪肚”采用了全知叙事视角,直接面向读者叙述故事,通过概述语言介绍一些事实,人物背景、事件因果、环境气氛等。但歌剧不同于影视剧,它主要是通过咏叹调、宣叙调等形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不擅长叙事。因此,李云涛将关注点放在“凤头”和“豹尾”,利用其限制叙事视角,来结构整个剧情,巧妙避开了原著当中那些“血腥的”、不宜在舞台上表现的“施刑”场面。歌剧《檀香刑》分为四幕,另加序幕和尾声。戏剧素材的选择相对集中,把几个关键点集中在一起表现,整体很精炼。虽然主要情节仍然以“施刑”为主线,但是戏剧却围绕女主人公孙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怨、生死展开。本剧在三幕、四幕形成高潮,情节紧凑,很吸引人,尤其是在第四幕,以赵甲、小甲为代表的人物由“杀孙”转变为“护孙”,以眉娘、钱丁为代表的人物由“救孙”转变为“刺孙”,充分体现了人性复杂的心理过程,使戏剧矛盾冲突达到了顶峰。
  突破传统的音乐设计
  在小说中频频出现的茂腔和高密地方戏曲元素,被李云涛作为构成歌剧音乐的主要元素,融入到完整的音乐当中,突出了作品在音乐上的地域性特色,同时也促成了作品悲剧主题的转化和升华,使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得到更加酣畅淋漓的展示。
  在体现悲剧主题的同时,李云涛还在一些段落进行色彩的调剂。比如富有喜剧色彩的叫花子们,在“救出孙丙大英雄”的四重唱中,是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节奏;而眉娘与众乡民一起打秋千欢快热烈的喜剧场面,与最后以葬礼这样一个悲剧的形式收尾,又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对比,颇具震撼力。
  因为选择的戏剧素材是片段式的,为了能够让戏剧完整地勾连起来,歌剧《檀香刑》巧妙地设置了一位说书人,而说书人的身份不仅是作为旁唱交代剧情,填补情节展开的缺环,有利于帮助观众对情节及其连贯发展的理解,而且这一人物还充当着原著中不易在剧中表现的非重点人物的角色,比如在第四幕开始,反串袁世凯的角色等。说书人时而剧内,时而剧外,起到了剧情的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颇具特色。饰演说书人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传承人、著名琴书艺术家姚忠贤老先生,老先生的演唱民族风韵浓郁,让这部歌剧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亲和力和艺术气质。姚先生台风稳健,唱腔高昂委婉,抑扬顿挫,音韵儒雅流畅,表现轻松诙谐,举手投足都拿捏到位,成为当晚演出最吸引人的亮点。   对于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李云涛也按照各自声部的类型以及每个人物不同的甚至是多面的性格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音乐设计。从而为在一些场面中设置不同声部组合,展现这些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提供了可能。目前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戏剧冲突集中在眉娘和亲爹孙丙、公爹赵甲、干爹(情人)钱丁之间。
  在角色演员中,除了韩蓬(饰演钱丁)是外请的演员,其他角色均是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或山东本土艺术院团的演员。韩蓬在剧中的扮相是他所有歌剧演出中形象最完美的,化妆师巧妙地将韩蓬魁梧、健美的身形和英武之气表现出来,配以他高亢明亮的音色,作为高密第一美女眉娘的情人可谓当之无愧。宋元明婀娜的身姿、妩媚的情态与角色要求吻合,声音上如果能够注重抒情、柔美,可能会与人物更加契合。其他几位角色演员也都非常努力,有不错的表现。山东艺术学院青年合唱团担任歌剧合唱,作为学生合唱团,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但对于这些年轻的学子,参加《檀香刑》演出最大的意义恐怕在于学生时代就有如此难得的舞台实践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有益影响。
  三个特点交相辉映
  歌剧《檀香刑》是陈蔚今年继湖北歌剧舞剧院的《楚庄王》之后的第二部大歌剧,但是接到歌剧《檀香刑》二度创作的委约却已经有几年了。记得当初拿到歌剧《檀香刑》的剧本时,陈蔚就想:“是否要先读一遍小说呢?”但是她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说,大部分的观众也许没读过原著,但是我要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看懂这个戏,怎么做,必须立足现在的剧本。陈蔚开始通读剧本,看钢琴谱,听录音小样。她从剧本和音乐中感觉到了从文学到戏剧的力量,从音乐到视觉的推动,特别是一股山东民间艺术的气质扑面而来,仿佛那一片高密大地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以令人震惊的面貌闪现在陈蔚的脑海里。那些被极权压迫、被极刑摧残的身躯从未倒下,如中华民族的脊梁。
  莫言先生的小说《檀香刑》是一本“奇”书,陈蔚决心把它打造成一部“奇”歌剧。她要让观众走进剧场看了这部歌剧就必受震撼不能忘怀。要让观众看过歌剧之后,会想方设法再去阅读小说原著,陈蔚说:“那样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读过小说的观众一定会感受到,相比原著,两个小时之内的歌剧必定要浓缩、浓烈、浓重才能与之相匹配。
  那么如何能够让这部歌剧成为不同于其他的“奇”歌剧,经过反复思考用心体味,陈蔚决定在二度创作上体现三个特点:中国气质、地域特色、当代审美。要调动一切舞台手段让这三个特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首先是中国气质,这来源于文学原著和剧本剧情。那一场由茂腔名角儿孙丙带领的“起兵抗德”的运动,可歌可泣,悲恸震撼;那一段眉娘与钱丁的奇恋,不可言喻;那一个由赵甲执行的“檀香刑”骇人听闻!这样的故事只有中国才有。所以这个戏在舞台呈现上要做到彻头彻尾的中国气质。在场面调度上则以中国戏曲的“写意”展现复杂的剧情。表演风格上以传统曲艺的“边演边唱”将剧中的合唱、咏叹调、重唱、场景音乐和中国观众“看戏”的审美习惯结合起来。合唱团与角色演员都是边演边唱,你演我唱,你唱我演,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力求将错综复杂的剧情与人物关系清晰立体地呈现出来。这种浓缩在舞台空间上将是一种强有力的扩张和聚焦。
  其次是地域特色。本剧所要体现的无疑是浓烈的山东地方特点和民间色彩,陈蔚希望每一个场景形象的来源都是从山东地方的民间工艺中提炼出来。根据陈蔚的要求,舞美设计刘科栋从民间雕塑、面人、木偶、医书中提炼出人体的各种部位,加以夸张放大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强烈戏剧氛围的舞台空间。
  但是陈蔚说,中国气质和地域特色并不代表要排成一部传统的中规中矩的古装戏。她希望能够体现出一种现代意识的当代审美。因此,虽然观众可以从舞台呈现上找到无数的地域特色,但是这些特色都经过了现代的甚至是夸张的处理。比如钱丁府门前的两个守卫,就是用两个巨大的面塑来表示,左边是清兵,右边是德国兵;还有一幕当中出现的标有各种穴位的人体,在后面的戏中也出现过,其实是想体现每一种酷刑是根据人体的构造来设计的,以达到被施刑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残酷;而孙眉娘房中巨大的三寸金莲,则是对于眉娘“天足”的反讽;钱丁府中的仿佛时光通道的两个多边形封闭走廊,灵感来自民间的万花筒,表示变化多端的人生和人性,同时也成为演员上下场的通道……这种当代理念的设计还体现在灯光、服装、人物造型各方面。
  《檀香刑》是山东艺术学院的首部歌剧。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青岛交响乐团,对于歌剧音乐的完整准确体现可谓加足了马力。演出结束之后,我的微信朋友圈被目前正在德国留学的大学同学的女儿看到了,留言说:“《檀香刑》有歌剧了,我要看!”能夠被新生代的年轻人所关注,我想不论是李云涛还是陈蔚都会倍感欣慰,而歌剧《檀香刑》随着不断的精细打磨,不断的在舞台上实践完善,应该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部作品,进而关注中国的歌剧创作。
其他文献
终于来到了拜罗伊特,便更没有理由剥夺瓦格纳兄弟试听的乐趣。试听是我想象中最糟糕的事情。演员需要保持最佳的状态,扮相和嗓音都如此。这让我想起了乡村的骡马市场——唯一的不同是,他们不会检查你的牙齿,看你是否在年龄上撤了谎。在我唱了《女武神》《罗恩格林》和《汤豪舍》中的咏叹调后,维兰德·瓦格纳把我请进他的办公室。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他真的在我面前跪倒在地!我非常慌乱,简直有些恍惚,心里想:“这是理查德·
期刊
“过去一年至一年半以来,由于技术上的进步,电视摄影机能灵敏捕捉到歌剧演出中的灯光变化了。”1976年凯林·金(Kerryn King)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这样说。金所在的美国德士古公司(Texaco)此前数十年来一直赞助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电台放送,当1976年电视直播歌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后,他们立即追加20万美元,用以资助一档新的电视节目《来自大都会现场》(Live fromthe MET)
期刊
近期热点:2月2日至6日,由多明戈领衔的国家大剧院歌剧《泰伊思》在北京迎来首轮演出,并将于7月分别在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和卡斯泰尔佩拉拉达音乐节上演。2月多明戈还将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指挥歌剧《托斯卡》,在巴黎国家歌剧院演出歌剧《茶花女》:3月将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歌剧《路易莎·米勒》:5月将指挥《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茶花女》:6月将在柏林歌剧院演出《麦克白》:7月在拜罗伊特音乐
期刊
“水泥丛林”“无休止的工作”“考试分数”……抛开舞台上的所有场景,从以上个别唱词便不难察觉,这是一部描写大都会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作品。亚洲协会香港中心(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er)委约美国、中国香港和菲律宾的创作和表演团队的室内歌剧《米拉》(Mila)于2018年1月18日至21日,在香港金钟正义道9号的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进行了全球首演。  《米拉》这部相当发人深省的当
期刊
2018新年伊始,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以原版引进、连演24场和几乎原版首演的卡司阵容强势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一时在网络平台和爱好音乐剧的群体中激起不小的热议和近乎痴狂的追捧。据说,早在半年前的首轮开票时,每天的售票情况是四、五百张,更有痴迷粉丝为连看24场演出在剧院附近租房!这份热情足以证明——此剧有“毒”!  《摇滚莫扎特》是一部描绘音乐家莫扎特艺术人生的法语摇滚音乐剧。该剧从莫扎特的1
期刊
“歌剧”被称作西方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这当然是指其在艺术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歌剧是一门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众多元素的复杂艺术,是成本很高,有如宝石般的“贵重”制作。歌剧的“贵重”之处并不一定在于投放的制作经费,更在于歌剧人才的培养过程所要投入的大量资源,包括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物质资源和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心血。去年秋天,香港舞台上演了三个歌剧制作,正好展示了香港现今培养歌剧人才的三种不同模
期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首名曲在中华大地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那文辞、音律、歌声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新年前夕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12月16日开幕式,一曲《红梅赞》唱响南京江苏大剧院:12月20日,全本《江姐》亮相无锡人民大会堂,那文辞、音律、歌声仿佛犹在耳畔回旋心海激荡。2018年1月12日至14日,重庆川剧院新版川剧《江姐》闪耀登场龙凤呈祥大剧院。  在《歌剧》杂志上写川剧听后随感
期刊
所谓演出空间,并非专指剧场中的舞台,而是指演员表演的具体场所,是演员活动的空间。我们知道,最早的戏剧演出是不存在舞台的,自从古希腊剧场出现后,直至今天可见的镜框式舞台,这中间也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演出,如厅堂演出、广场演出等。演出空间不仅是对舞台美术而言的,任何造型艺术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表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但同时也会受到具体空间的约束。据说古人在创作敦煌壁画前,设计者就对其实现空间的规模、观
期刊
三幕轻歌剧  克拉里(Clari)  (1823年首演剧本)  编剧:约翰·霍华德·佩恩  作曲:亨利·R.毕肖普  首演地点: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第一幕  第二场  【伯爵豪宅中的另一个套间  【很安静,偶尔有笑声传来  【威斯比娜跑着上场  威斯比:(呼喊)约克索!约克索?  【约克索上场  约克索:别喊,什么事?真要命,没有我在身边你就不能有一分钟的安静吗?  威斯比娜:哦,约克索,
期刊
从音乐剧《花木兰》到续写《图兰朵》  作曲家郝维亚的歌剧、音乐剧创作始于2002年8月,恰逢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音乐剧《花木兰》。总体看来,当时的歌剧和音乐剧市场并不是学院派作曲家理想的创作环境,因为大众审美更为关注戏剧情节的推进展开,却长期忽视戏剧之中的音乐审美,但这是郝维亚毕业之后的首部作品,因此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音乐剧版本的《花木兰》,一如既往地以爱情故事为主线,郝维亚也顺应作品的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