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来源 :临床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病历资料,设为发生组;另收集医院同期收治的38例未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慢阻肺患者病历资料,设为未发生组。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比例高于未发生组,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氧分压(Pa O2)低于未发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 O2水平低、血浆Hcy水平高、血浆DD水平高均是老年慢阻肺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P 1)。结论 Pa O2水平低以及血浆Hcy、DD水平高均可能是老年慢阻肺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某医院诊治的118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COPD合并肺结核组)、120例COPD患者(COPD组)、12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12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健康者组)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
目的 探究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对比2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以及FEV1/FVC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
当代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文化馆需坚定文化自信与增强文化自觉,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以新时代思想工作为引领,融入法治理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抗胆碱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特布他林方案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异丙托溴铵方案治疗,C组采用基础治疗+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方案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日益增多,两病共存及相互影响给疾病的诊治带来难度,并增加疾病负担,也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从慢阻肺合并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共病的临床特点、慢阻肺与肺结核相关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和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LAMA/LABA(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联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B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茚达特罗格隆溴铵组)和观察组2(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联合肺康复组),同时随机选取此期间符合纳入标准且未接受规范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4例,其中2020年9月至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5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BiPAP双水平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