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就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和国家宏观层面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化背景下会计专业发展现状,以及引入ACCA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为ACCA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ACCA;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可行性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发展,培养具备处理国际经济业务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新时代会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将国际执业资格认证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校顺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
ACCA是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以培养国际性的高级财务专家、财务总监、投资融资经理、金融行业高管著称。
随着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ing Service Center),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能力,通过将企业运营业务进行整合和流程再造,成为了集团企业广泛关注和常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1]。
据官方统计,大学期间学习ACCA课程的学员就业率接近100%。其中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占比三成;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40%左右;另有30%左右出国深造或就业。更重要的是ACCA会员拥有无与伦比的晋升优势,更占据着各个领域的中高层职位。
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而市场上能够提供适合这样财务转型模式的人才却十分稀少。在ACCA看来,财务转型的发展基础必是共享服务,共享服务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具备良好的商业洞察及追根溯源能力的基础。因此,2016年年初推出了ACCA全球共享服务证书(ACCA GBS Qualifications)以帮助财务转型,为共享服务中不同阶段及不同职能的财会人才提供更适合的课程。身处“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对“专业共享人”会有多层次需求,既包括熟悉会计交易和共享流程的专业型人才,也包括懂流程懂管理的管理型人才,还包括深谙财务价值提升的战略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无比重要的环节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渐行渐远,弊端渐渐凸显出来。
(1)专业设置模式单一: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入校前选择好的专业模式下进行培养,大多数学生在此阶段还处于懵懂阶段,对各类专业认识比较模糊,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生源基础薄弱: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差,与本科院校比起来,其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水平不佳,这会放大ACCA等国际职业资格应试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会计职业界对其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虽说有一定的实践教学,但对其并不重视,实践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环节单一,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4)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大多是学院派出身,且以青年教师居多,没有在公司企业工作的经验,担任的教学任务较为单一,普遍缺乏实务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5)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普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未能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
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引入ACCA,可加强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立志投身于财务相关领域的生源。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品德、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有应对复杂局面,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意见,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是高校会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质量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专业技能扎实、具备国际视野、富有创新能力。ACCA通过研究发现,未来的专业会计师必须具备七大职商(PQs),即智商(Q)、创造力(CQ)、情商(EQ)、远见(NQ)、经验(XQ)、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TEQ),以及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DQ)。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理论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可以通过努力弥补这一弱点,其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相应的知识,所以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着力提升实践学时,同时学校可大力开展实训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现阶段的学生生长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等多样、全面的品德,这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开放、自信和国际化,这些品质正是ACCA认为的未来专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对于ACCA的课程设置:ACCA总共分为15门课程,分为2个部分和4个阶段。学员需要通过11门必修科目及2门选修科目共13门方能通过考试。第一部分为基础阶段,第二部分为专业阶段[2]。
对于ACCA課程中的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已开设了大部门课程,例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法、税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等,基本上能够覆盖ACCA基础阶段的大部分内容,高职院校教师虽说大部分教师都是学院派出身,没有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但年轻教师适应能力强,能够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及时转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专业进修,相应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ACCA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 ACCA在我国的教育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社会培训,二是高校ACCA方向班。目前国内涌现出一大批ACCA的培训机构,例如财金通教育等,对于我校来说,可能没有能力独立开展ACCA方向班,那大可以采用高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ACCA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当以就业和能力为导向
由于国内外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将ACCA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時,还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一些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国内专业主干课程,可适当根据ACCA课程设置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例如高级财务管理、高级税务管理等。通识和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国内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由国内外差异大的课程构成等。
(2)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对国内外差异的比较和分析。通过比较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国内外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国内外专业课程形成互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国内课程可以采取专题学习、案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资料查阅、案例分析等工作[3]。
(3)加强师资培训,形成内外互补的师资队伍
逐渐培养自有师资,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外语好、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外出进修和交流,以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及其相关法规的原理、方法和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树立会计服务于经济需要的理念。
[1]李继志.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_省略_以一般本科院校ACCA方向班为例[J].会计教育,2017(17):113-116.
[2]田高良,张俊瑞,汪方军.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的ACCA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2):50-52.
[3]徐戊矫.浅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J].学术论坛,2015(27):219-222.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2
焦新露,女,河南邓州人,硕士,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教育管理。
资助项目: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重点教改项目《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改革研究——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项目编号:14069JG2019113)。
[关键词] ACCA;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可行性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发展,培养具备处理国际经济业务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新时代会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将国际执业资格认证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校顺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
ACCA是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以培养国际性的高级财务专家、财务总监、投资融资经理、金融行业高管著称。
随着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ing Service Center),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能力,通过将企业运营业务进行整合和流程再造,成为了集团企业广泛关注和常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1]。
1.引入ACCA的必要性和意义
据官方统计,大学期间学习ACCA课程的学员就业率接近100%。其中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占比三成;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40%左右;另有30%左右出国深造或就业。更重要的是ACCA会员拥有无与伦比的晋升优势,更占据着各个领域的中高层职位。
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而市场上能够提供适合这样财务转型模式的人才却十分稀少。在ACCA看来,财务转型的发展基础必是共享服务,共享服务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具备良好的商业洞察及追根溯源能力的基础。因此,2016年年初推出了ACCA全球共享服务证书(ACCA GBS Qualifications)以帮助财务转型,为共享服务中不同阶段及不同职能的财会人才提供更适合的课程。身处“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对“专业共享人”会有多层次需求,既包括熟悉会计交易和共享流程的专业型人才,也包括懂流程懂管理的管理型人才,还包括深谙财务价值提升的战略型人才。
2.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无比重要的环节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渐行渐远,弊端渐渐凸显出来。
(1)专业设置模式单一: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入校前选择好的专业模式下进行培养,大多数学生在此阶段还处于懵懂阶段,对各类专业认识比较模糊,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生源基础薄弱: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差,与本科院校比起来,其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水平不佳,这会放大ACCA等国际职业资格应试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会计职业界对其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虽说有一定的实践教学,但对其并不重视,实践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环节单一,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4)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大多是学院派出身,且以青年教师居多,没有在公司企业工作的经验,担任的教学任务较为单一,普遍缺乏实务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5)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普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未能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
3.可行性分析
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引入ACCA,可加强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立志投身于财务相关领域的生源。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品德、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有应对复杂局面,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意见,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是高校会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质量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专业技能扎实、具备国际视野、富有创新能力。ACCA通过研究发现,未来的专业会计师必须具备七大职商(PQs),即智商(Q)、创造力(CQ)、情商(EQ)、远见(NQ)、经验(XQ)、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TEQ),以及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DQ)。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理论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可以通过努力弥补这一弱点,其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相应的知识,所以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着力提升实践学时,同时学校可大力开展实训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现阶段的学生生长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等多样、全面的品德,这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开放、自信和国际化,这些品质正是ACCA认为的未来专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对于ACCA的课程设置:ACCA总共分为15门课程,分为2个部分和4个阶段。学员需要通过11门必修科目及2门选修科目共13门方能通过考试。第一部分为基础阶段,第二部分为专业阶段[2]。
对于ACCA課程中的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已开设了大部门课程,例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法、税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等,基本上能够覆盖ACCA基础阶段的大部分内容,高职院校教师虽说大部分教师都是学院派出身,没有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但年轻教师适应能力强,能够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及时转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专业进修,相应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ACCA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 ACCA在我国的教育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社会培训,二是高校ACCA方向班。目前国内涌现出一大批ACCA的培训机构,例如财金通教育等,对于我校来说,可能没有能力独立开展ACCA方向班,那大可以采用高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ACCA人才。
4.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当以就业和能力为导向
由于国内外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将ACCA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時,还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一些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国内专业主干课程,可适当根据ACCA课程设置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例如高级财务管理、高级税务管理等。通识和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国内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由国内外差异大的课程构成等。
(2)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对国内外差异的比较和分析。通过比较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国内外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国内外专业课程形成互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国内课程可以采取专题学习、案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资料查阅、案例分析等工作[3]。
(3)加强师资培训,形成内外互补的师资队伍
逐渐培养自有师资,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外语好、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外出进修和交流,以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及其相关法规的原理、方法和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树立会计服务于经济需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继志.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_省略_以一般本科院校ACCA方向班为例[J].会计教育,2017(17):113-116.
[2]田高良,张俊瑞,汪方军.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的ACCA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2):50-52.
[3]徐戊矫.浅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J].学术论坛,2015(27):219-222.
[作者单位]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2
[作者简介]
焦新露,女,河南邓州人,硕士,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教育管理。
资助项目: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重点教改项目《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改革研究——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项目编号:14069JG20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