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有效环节,它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指导课的补充和作文讲评课的延续。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醒教师及时查漏补缺。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沿袭传统的模式,仍侧重于全收全改的操作模式和符号批改的简单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降低了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的参与度,缺少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外小学生作文基础底子薄弱,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都很不够,如果采用以往的批改模式,势必造成学生的作文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进行作文批改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口头面批的实践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口头面批;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把教学比作演戏的话,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但同时又是导演。”很多戏里导演也扮演一个角色,一般不是演主角,而是演配角。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出独角戏却长期由老师一个演着,那就是作文批改。作文
批改由教师“独家经营”,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一做口头面批的尝试。
口头面批,就是一对一,面对面单兵教练。师生在一种严肃而不拘谨,宽松而不懈怠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切磋,批改作文。
1.通过口头面批兼练口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这样一些笔误和明显的病句就可以让学生当时自己改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学生A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先请别人帮我们照了合影之后,然后我就来显示一下我的本领,我拿起照相机,开始给每个人拍照了。”学生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很容易就会发现语言重复罗嗦。
2.口头面批获取更好的作文收效
面批直接、具体、收效也更快。学生B作文字迹潦草。笔批时老师写下评语“书写不工整。”学生不以为然,第二次“面貌”依旧,老师又批:“你写天书吗?”学生仍旧毫不介意。第三次改笔批为面批,隔一星期,请他朗读,趁他抓耳挠腮之际因势利导,我知道你羡慕别人龙飞凤舞的好字,只要你认真写好一笔一划,就一定可以写出端正秀美的字来。学生下次作文果然字迹端正整齐,而且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
3.通过口头面批突出作文重点
笔批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口头面批,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有所侧重地批改。学生C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一天上课时突然患病,瘦弱的老师背着他上医院,等把学生送到医院,
老师却累昏倒了。老师面带微笑地说:“白天县城里,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老师却不愿掏车钱,真小气!”一句话,说得学生不好意思了,已意识到闭门造车的荒唐可笑。老师又接着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真实性是文学的生命。离开生活真实,创作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你平常对生活多观察,多感觉。”
4.口头面批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如学生在作文中有错字现象可以马上让学生查字典,自己去订正。学生在《游赤壁》的散文中开头这样描述进门的情景:“抬头便看到东坡赤壁的扁额嵌在楼的正上方,跨进门坎,转身便仰见,赤壁之游乐乎几个大字。”老师便把《后赤壁赋》找出学生看,指出“赤壁之游乐乎”是些文中结尾的一句话。赤壁古建筑的设计者,别具匠心地把这句话嵌在门楼反面的正上方与正面的“东坡赤壁”背靠背有何用意,引导学生明白,这样设计可让游人进园门时,抬头看到《东坡赤壁》产生仰慕之感,出园门时,见到“赤壁之游乐乎”一句话而产生回味之乐。这样,教师没有直接指出作文中的错误,而是留给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思维的余地。
5.口头面批激发学生的潜能
笔批作文,时间一长,篇数一多。下次作文评析时就讲评优秀习作,而某些学生习作中的某一两个闪光点就容易被忽略。学生成绩不理想,写作能力很低,但有一次老师发现他的一篇习作中有一小段,
描写奶奶去逝后的他内心的伤悲的文字,写得细腻动人,老师把他找来先劝慰了他,然后用赞扬的口气说:“谁说你写作差,有如此丰富盛情的人不可能没有文学细胞,记住!我手写我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作文,来,你把抄下来,我把它贴在优秀习作栏里。”想不到,这几句话竟然成了开启心灵门扉的金钥匙,从此这个学生在语文方面苦学苦练,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6.口头面批,增进师生感情,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笔批仅仅是在作文本上给学生留下批语,就文章谈文章,而口头面批在感情交流,引导学生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女生在习作中写了自己对本班男生的爱慕,老师首先和她一起就文章本身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然后,老师又说:“你既然把它写进了作文中让教师看,我想,你是把老师当作朋友了,我可以和你谈谈吗?”,然后,老师就以朋友的身份和她谈早熟的果子不甜,太小的船载不动太多的物……耐心地疏导她,帮助她,老师和学生的心也会慢慢靠近……
结语
当然,口头面批作文无疑给教师加重了负担,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却非常有效。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口头面批作文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左良炯.作文批改的幾点做法[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5(03).
[2] 崔祥春.作文批改“十看”[J].教育艺术,200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口头面批;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把教学比作演戏的话,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但同时又是导演。”很多戏里导演也扮演一个角色,一般不是演主角,而是演配角。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出独角戏却长期由老师一个演着,那就是作文批改。作文
批改由教师“独家经营”,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一做口头面批的尝试。
口头面批,就是一对一,面对面单兵教练。师生在一种严肃而不拘谨,宽松而不懈怠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切磋,批改作文。
1.通过口头面批兼练口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这样一些笔误和明显的病句就可以让学生当时自己改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学生A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先请别人帮我们照了合影之后,然后我就来显示一下我的本领,我拿起照相机,开始给每个人拍照了。”学生读一遍不行再读一遍,很容易就会发现语言重复罗嗦。
2.口头面批获取更好的作文收效
面批直接、具体、收效也更快。学生B作文字迹潦草。笔批时老师写下评语“书写不工整。”学生不以为然,第二次“面貌”依旧,老师又批:“你写天书吗?”学生仍旧毫不介意。第三次改笔批为面批,隔一星期,请他朗读,趁他抓耳挠腮之际因势利导,我知道你羡慕别人龙飞凤舞的好字,只要你认真写好一笔一划,就一定可以写出端正秀美的字来。学生下次作文果然字迹端正整齐,而且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
3.通过口头面批突出作文重点
笔批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口头面批,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有所侧重地批改。学生C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一天上课时突然患病,瘦弱的老师背着他上医院,等把学生送到医院,
老师却累昏倒了。老师面带微笑地说:“白天县城里,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老师却不愿掏车钱,真小气!”一句话,说得学生不好意思了,已意识到闭门造车的荒唐可笑。老师又接着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真实性是文学的生命。离开生活真实,创作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你平常对生活多观察,多感觉。”
4.口头面批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如学生在作文中有错字现象可以马上让学生查字典,自己去订正。学生在《游赤壁》的散文中开头这样描述进门的情景:“抬头便看到东坡赤壁的扁额嵌在楼的正上方,跨进门坎,转身便仰见,赤壁之游乐乎几个大字。”老师便把《后赤壁赋》找出学生看,指出“赤壁之游乐乎”是些文中结尾的一句话。赤壁古建筑的设计者,别具匠心地把这句话嵌在门楼反面的正上方与正面的“东坡赤壁”背靠背有何用意,引导学生明白,这样设计可让游人进园门时,抬头看到《东坡赤壁》产生仰慕之感,出园门时,见到“赤壁之游乐乎”一句话而产生回味之乐。这样,教师没有直接指出作文中的错误,而是留给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思维的余地。
5.口头面批激发学生的潜能
笔批作文,时间一长,篇数一多。下次作文评析时就讲评优秀习作,而某些学生习作中的某一两个闪光点就容易被忽略。学生成绩不理想,写作能力很低,但有一次老师发现他的一篇习作中有一小段,
描写奶奶去逝后的他内心的伤悲的文字,写得细腻动人,老师把他找来先劝慰了他,然后用赞扬的口气说:“谁说你写作差,有如此丰富盛情的人不可能没有文学细胞,记住!我手写我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作文,来,你把抄下来,我把它贴在优秀习作栏里。”想不到,这几句话竟然成了开启心灵门扉的金钥匙,从此这个学生在语文方面苦学苦练,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6.口头面批,增进师生感情,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笔批仅仅是在作文本上给学生留下批语,就文章谈文章,而口头面批在感情交流,引导学生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女生在习作中写了自己对本班男生的爱慕,老师首先和她一起就文章本身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然后,老师又说:“你既然把它写进了作文中让教师看,我想,你是把老师当作朋友了,我可以和你谈谈吗?”,然后,老师就以朋友的身份和她谈早熟的果子不甜,太小的船载不动太多的物……耐心地疏导她,帮助她,老师和学生的心也会慢慢靠近……
结语
当然,口头面批作文无疑给教师加重了负担,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却非常有效。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口头面批作文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左良炯.作文批改的幾点做法[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5(03).
[2] 崔祥春.作文批改“十看”[J].教育艺术,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