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闲人一天的时间,分为“a.m”和“p.m”两个时段。“a.m”时段身体当然是a形的,那是在沙发上蜷起腿的样子,表明她正在思索、浮想联翩;到“p.m”时段身体早已放松成“p”形,此时的闲人已进入慵懒倦怠。似睡非睡的状态……
总之闲人的一天,就是一个人在沙发上做体操。这期间当然少不了音乐陪伴。如果说闲人是一杯蓝山咖啡。音乐就是不可缺的咖啡伴侣。
6:00a.m闲人醒来,想起谁说过的,“一天是短短的一生,一生是长长的一天”,那么今天这一生开始了?此时的窗外正在播放大自然的原音唱片:一排小鸟站在连接两幢楼的电线上面,叽叽喳喳个不停,真是一群吵闹的小音符,不过听着听着。就听成韩德尔的咏叹调《清晨悄悄到来》的鸟声版。清晨悄悄到来。闲人又悄悄睡去……
7:00a.m 闲人再次醒来。想起一个英国人,他是一位标准的闲人,他创办了一本《闲人》杂志,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做一个闲人》。书中开篇第一章的标题便是“千古艰难唯起床”,他的起床方法是在电唱机里放了最吵的唱片——Ramones乐队的《lt’s Alive》,将唱片调到震耳欲聋的音量。这张现场录制的唱片,前奏里有欢呼声、呐喊声,当然能将他吵醒……不过生活在中国的闲人,若是在清晨7点隔音效果不是很好的住宅楼里放上这样一张唱片,肯定是自找麻烦。
9:00a.m——10:00a.m 闲人蜷在沙发上读书,上网。一边读书,一边上网。读两眼书,上一会网。佐以“Chillout”沙发音乐。现在的人喜欢将沙发音乐称为“ChiIlout”,据说包含了“悠闲、慵懒和享受,一种让人全然放松的凌空感觉。”闲人的沙发音乐藏品有:恩雅、马友友的《爱上大提琴》、詹姆斯·高威的《凯尔特人的乡愁》、《帕海贝尔的卡农》、《无法抗拒的天籁女声》……“Chillout”就是闲人的书童,闲人忙的时候想不起书童,只有闲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到它正递上一捧温柔的音符,一段温暖的旋律,解去莫名的劳顿与烦躁。
11:00a.m 终于到了“属于溜号者的时间”,闲人舒舒服服地伸了一个懒腰。据说英文里专门有一个词“11点前后的上午茶”,闲人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继续缩在沙发上,想起一句广告词:“轻轻搅拌,馥郁香气渐次绽放在空中,让我们一起品味咖啡音乐。”闲人一边吹开咖啡表面细小的奶屑,一边想起《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马蒂,消失在被蓝色光幕笼罩着的咖啡馆时的情景:好像“一波蓝色的海水涌过来,卷走并吞没岸边一粒微小的泡沫”。马蒂第一次去那里时,听到的歌是平克·弗洛伊德的《Another Brick In TheWall》。闲人记得自己初读这本小说时,特意找到这首歌来听,没想到竟是那样的阴郁、迷幻、颓废,充满了青春的愤怒,当时心想:在咖啡馆放这样一首歌,难怪来的人会伤心。在这个上午,闲人又找出这首歌,当听到“总之你只是墙上的另一块砖”时,闲人想:没人再能让我成为一块机械的砖,我只有自己想闲成一块悠然的砖,闲人为这其中悄然流逝的时光,黯然神伤了片刻。
1:00p.m闲人准备午睡了。丘吉尔曾说过:“午餐与晚餐之间,必得不折不扣地睡上一会儿”。伟人午睡忙里偷闲,但闲人入睡则要闹中取静,于是闲人便对着CD架挑三拣四,寻找一些声音陪着入睡:不要许巍,那种时时刻刻“在路上”的歌声,会让闲人按捺不住想要走出去的欲望;不要国语经典,熟悉的歌声会勾起回忆;不要摇滚,因为房间太静;不要肖邦,因为会诱人坠入无垠的静寂……最后闲人放弃了,关掉CD机,闭上眼睛,刚刚那些摒弃掉的歌声却在耳畔次第想起,难道不想要的正是忘不掉的?
4:00p.m 闲人从长长的午睡中醒来,想起TomHodgkinson的话:“下午4点,不是‘行动’的时间,而是思考‘行动’的时间”。闲人准备在音乐中思考,于是找出乔治·温斯顿的《四季》,那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缓缓地讲述起钢琴与四季邂逅的浪漫故事:《秋季》、《辞冬》、《十二月》、《夏日》、《森林》……恍然问,闲人自温婉流转的音乐中飞了起来,飞过高山、森林、原野、河流,飞向白云的深处,闲人在心中叹道:原来在音乐的背后,竟有这样一个无边美丽的世界!
9:00p.m 此时,房间里变得幽暗起来,幽暗中,有什么在隐隐跃动?闲人听清了,是电子乐大师神山纯一的声音,“光也好,音乐也好。都是通过眼和耳感觉到的波”。他曾将星座的形状绘制在五线谱上,让星星做音符,星空的旋律便呼之欲出;他还将地球上的经线当作五线谱,让海流与之相交的地方做音符,于是,海的旋律也诞生了。此时窗外满天的星辰,都是神山纯一攥入掌的音符吧?闲人趴在窗台上,着迷地倾听,她听到夜空细细的呼吸,听到流云轻轻的足音,听到星辰柔柔的低语,被这张深邃又广袤的黑胶唱片传出的乐音抚摸着、摇动着。闲人坠入到一个甜甜的梦境中去……
老舍先生曾说过:“越忙越写不出东西来,文艺仿佛是‘闲而后工’”。自从看到这句话,闲人就做好打算:要时不时地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做一个音乐的拾荒人,拣拾那些曾被丢弃的动听的声音,那其中蕴藏着被忽略的往事、被遗忘的美好、被轻慢的记忆……闲人相信:闲,终可以让她听到天籁之音。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闲人一天的时间,分为“a.m”和“p.m”两个时段。“a.m”时段身体当然是a形的,那是在沙发上蜷起腿的样子,表明她正在思索、浮想联翩;到“p.m”时段身体早已放松成“p”形,此时的闲人已进入慵懒倦怠。似睡非睡的状态……
总之闲人的一天,就是一个人在沙发上做体操。这期间当然少不了音乐陪伴。如果说闲人是一杯蓝山咖啡。音乐就是不可缺的咖啡伴侣。
6:00a.m闲人醒来,想起谁说过的,“一天是短短的一生,一生是长长的一天”,那么今天这一生开始了?此时的窗外正在播放大自然的原音唱片:一排小鸟站在连接两幢楼的电线上面,叽叽喳喳个不停,真是一群吵闹的小音符,不过听着听着。就听成韩德尔的咏叹调《清晨悄悄到来》的鸟声版。清晨悄悄到来。闲人又悄悄睡去……
7:00a.m 闲人再次醒来。想起一个英国人,他是一位标准的闲人,他创办了一本《闲人》杂志,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做一个闲人》。书中开篇第一章的标题便是“千古艰难唯起床”,他的起床方法是在电唱机里放了最吵的唱片——Ramones乐队的《lt’s Alive》,将唱片调到震耳欲聋的音量。这张现场录制的唱片,前奏里有欢呼声、呐喊声,当然能将他吵醒……不过生活在中国的闲人,若是在清晨7点隔音效果不是很好的住宅楼里放上这样一张唱片,肯定是自找麻烦。
9:00a.m——10:00a.m 闲人蜷在沙发上读书,上网。一边读书,一边上网。读两眼书,上一会网。佐以“Chillout”沙发音乐。现在的人喜欢将沙发音乐称为“ChiIlout”,据说包含了“悠闲、慵懒和享受,一种让人全然放松的凌空感觉。”闲人的沙发音乐藏品有:恩雅、马友友的《爱上大提琴》、詹姆斯·高威的《凯尔特人的乡愁》、《帕海贝尔的卡农》、《无法抗拒的天籁女声》……“Chillout”就是闲人的书童,闲人忙的时候想不起书童,只有闲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到它正递上一捧温柔的音符,一段温暖的旋律,解去莫名的劳顿与烦躁。
11:00a.m 终于到了“属于溜号者的时间”,闲人舒舒服服地伸了一个懒腰。据说英文里专门有一个词“11点前后的上午茶”,闲人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继续缩在沙发上,想起一句广告词:“轻轻搅拌,馥郁香气渐次绽放在空中,让我们一起品味咖啡音乐。”闲人一边吹开咖啡表面细小的奶屑,一边想起《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马蒂,消失在被蓝色光幕笼罩着的咖啡馆时的情景:好像“一波蓝色的海水涌过来,卷走并吞没岸边一粒微小的泡沫”。马蒂第一次去那里时,听到的歌是平克·弗洛伊德的《Another Brick In TheWall》。闲人记得自己初读这本小说时,特意找到这首歌来听,没想到竟是那样的阴郁、迷幻、颓废,充满了青春的愤怒,当时心想:在咖啡馆放这样一首歌,难怪来的人会伤心。在这个上午,闲人又找出这首歌,当听到“总之你只是墙上的另一块砖”时,闲人想:没人再能让我成为一块机械的砖,我只有自己想闲成一块悠然的砖,闲人为这其中悄然流逝的时光,黯然神伤了片刻。
1:00p.m闲人准备午睡了。丘吉尔曾说过:“午餐与晚餐之间,必得不折不扣地睡上一会儿”。伟人午睡忙里偷闲,但闲人入睡则要闹中取静,于是闲人便对着CD架挑三拣四,寻找一些声音陪着入睡:不要许巍,那种时时刻刻“在路上”的歌声,会让闲人按捺不住想要走出去的欲望;不要国语经典,熟悉的歌声会勾起回忆;不要摇滚,因为房间太静;不要肖邦,因为会诱人坠入无垠的静寂……最后闲人放弃了,关掉CD机,闭上眼睛,刚刚那些摒弃掉的歌声却在耳畔次第想起,难道不想要的正是忘不掉的?
4:00p.m 闲人从长长的午睡中醒来,想起TomHodgkinson的话:“下午4点,不是‘行动’的时间,而是思考‘行动’的时间”。闲人准备在音乐中思考,于是找出乔治·温斯顿的《四季》,那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缓缓地讲述起钢琴与四季邂逅的浪漫故事:《秋季》、《辞冬》、《十二月》、《夏日》、《森林》……恍然问,闲人自温婉流转的音乐中飞了起来,飞过高山、森林、原野、河流,飞向白云的深处,闲人在心中叹道:原来在音乐的背后,竟有这样一个无边美丽的世界!
9:00p.m 此时,房间里变得幽暗起来,幽暗中,有什么在隐隐跃动?闲人听清了,是电子乐大师神山纯一的声音,“光也好,音乐也好。都是通过眼和耳感觉到的波”。他曾将星座的形状绘制在五线谱上,让星星做音符,星空的旋律便呼之欲出;他还将地球上的经线当作五线谱,让海流与之相交的地方做音符,于是,海的旋律也诞生了。此时窗外满天的星辰,都是神山纯一攥入掌的音符吧?闲人趴在窗台上,着迷地倾听,她听到夜空细细的呼吸,听到流云轻轻的足音,听到星辰柔柔的低语,被这张深邃又广袤的黑胶唱片传出的乐音抚摸着、摇动着。闲人坠入到一个甜甜的梦境中去……
老舍先生曾说过:“越忙越写不出东西来,文艺仿佛是‘闲而后工’”。自从看到这句话,闲人就做好打算:要时不时地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做一个音乐的拾荒人,拣拾那些曾被丢弃的动听的声音,那其中蕴藏着被忽略的往事、被遗忘的美好、被轻慢的记忆……闲人相信:闲,终可以让她听到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