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习惯的教育,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的习惯。
[关键字]习惯;养成教育;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是非意识的行为,是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一种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特别是小学生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内部的动力因素,学生成绩的提高就会自然的在老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提高。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习惯的教育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人手。因为学生的各种习惯总是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发现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各方面的行为习惯都不太好,常常表现为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等。而如果这些不良习惯改不了。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呢?我们只有抓好平时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不可分。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認知特性出发。根据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新要求。新希望,新目标,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出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奔跑追逐,不大声喧哗等,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账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这样做,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二、语文课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了一种促进,一种动力,而其真正的培养还主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小学生低年级阶段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我首先利用自己的范写作用。在范写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笔画的位置,而且老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使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其次我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字少遍多”的临写字帖,每天中午完成一篇描红,周五检查,周一抽一节课有针对性予以讲解和点评。激励先进和进步。通过强化学生写字的整体水平会有很大提高,逐渐养成认真书写卷面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的习惯。教材在朗读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老师应紧扣这三点展开朗读训练,从而培养习惯。1、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2、精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给予的,但更好是学生自己提出,老师帮忙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才更丰富。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精彩的问题。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级段的阅读要求进行,老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该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也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三)写作的历练培养。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作文,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是遇到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同时,还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源头之水。此外要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人家的评语,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对待人家的意见等,这些都是要经过历练方可形成的。
最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偶尔敲敲打打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机可趁。
[关键字]习惯;养成教育;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是非意识的行为,是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一种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特别是小学生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内部的动力因素,学生成绩的提高就会自然的在老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提高。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习惯的教育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人手。因为学生的各种习惯总是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发现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各方面的行为习惯都不太好,常常表现为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等。而如果这些不良习惯改不了。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呢?我们只有抓好平时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不可分。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認知特性出发。根据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新要求。新希望,新目标,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出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奔跑追逐,不大声喧哗等,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账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这样做,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二、语文课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了一种促进,一种动力,而其真正的培养还主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小学生低年级阶段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我首先利用自己的范写作用。在范写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笔画的位置,而且老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使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其次我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字少遍多”的临写字帖,每天中午完成一篇描红,周五检查,周一抽一节课有针对性予以讲解和点评。激励先进和进步。通过强化学生写字的整体水平会有很大提高,逐渐养成认真书写卷面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的习惯。教材在朗读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老师应紧扣这三点展开朗读训练,从而培养习惯。1、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2、精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给予的,但更好是学生自己提出,老师帮忙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才更丰富。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精彩的问题。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级段的阅读要求进行,老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该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也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三)写作的历练培养。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作文,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是遇到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同时,还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源头之水。此外要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人家的评语,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对待人家的意见等,这些都是要经过历练方可形成的。
最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偶尔敲敲打打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机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