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

来源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都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关系进行了一些列重要论述,为全党处理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提供了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关于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和体现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当中,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更高台阶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民法典》新增了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若干条款,第1010条将禁止性骚扰明确纳入法律规范之中,对于完善我国防治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制度有积极意义.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法律规定对工作场所性骚扰的规制并不完备,许多问题的答案尚付阙如,对于性骚扰的内涵、界定的方式、具体的罚则等定性问题的规定,仍需进一步明确细化.我国应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工作场所性骚扰之定义,落实用人单位之责任,明确性骚扰相关案件举证之规则,完善《劳动法》中合同解除之规定,方能完善我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治理路径.
为应对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纠纷,我国的《电子商务法》中规定了“通知—删除”规则,而在实践中,该规则遭到滥用,利用该规则的漏洞发起恶意投诉以谋求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电子商务的经济秩序与生态平衡.“通知—删除”规则遭到破坏,需对其进行再审视.当前,学界从理论与实践上均对补正“通知—删除”规则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应立足于对平台协议条款内容的再完善,包括补正平台协议、引入担保机制、完善诚信机制,以规制恶意投诉行为.
本文立足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从夯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请专家进校园宣讲、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育人功能、去景点参观体验、加大对社会实践综合考核力度等层面,在高校思政课中构建“听、思、看、行、悟、写”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全方位挖掘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价值,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双创精神等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必经之道.顶岗实习视角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程建设的主要路径有:加大“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力度;进一步发挥“三师”耦合育人作用;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的“大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顶岗实习“大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顶岗实习“大思政”教育平台.
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有两个向度值得我们研究和赓续:一是激励他长期持续不断倾注职业教育的思想内核,即职教兴国和德技并修职业人才强国的思想.二是职业教育适应性思想,即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需要.处在新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应赓续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的这两个向度,由抽象到具体,把职教强国梦、人才强国梦落实到行动上,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在传播平台、传播形式,还是传播效率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于推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入行的问题,要明确当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潜在风险.借力网络传播新优势,将发挥好官方媒体和多方网络传播主体的协同作用、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打破网络社交圈层的信息屏障和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能更好助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课程特点,主要从家国情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及生态文明与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探索如何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目标与育人目标相互融合,从而使专业课程承载更多的育人功能.
回目是章回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比较《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评本的回目的异同.经考察发现,其回目继承史书“微言大义”的传统,蕴含着尊刘贬曹的倾向,这种简单的目录形式逐渐被作家淘汰.
本文从提升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厘清了“课堂革命”的内涵及“课堂革命”的必要性,并针对现行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心灵革命”为引领,采取“内容革命”“方法手段革命”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革命”等措施,回答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进行“课堂革命”的问题.
在终身学习视角下,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融合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立足两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结合“两类教育”一体化办学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政府、学校、专业、教师四个层面提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措施,具体包括:加强职业情怀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借力多方优势互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两类教育”师资队伍的互融共建,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