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旅游扶贫 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毕节实现精准脱贫、打赢脱“113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广州毕节两市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交出一份完满答卷之年,还是毕节试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同样是毕节市精准脱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并付诸实施之年。
  旅游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大众旅游时代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识层次的不断提升,旅游体现出来的价值必须以文化的形式加以表达和承载,文化和旅游更加密不可分。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毕节试验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项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的批示指出,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毕节自然生态环境奇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俗多样等旅游资源的特点,毫无疑问地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毫无疑问地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抓手。发展旅游产业的目的就是要竭尽全力掀开神奇乌蒙、洞天福地的朦胧面纱,不遗余力展现大美毕节的花海山川,加速毕节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从观光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从过境地向目的地的转变,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
  事实上,早在广州对口帮扶毕节的2016年,毕节市就推出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决定》,切实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毕节试验区精准脱贫、同步小康的步伐。“在享有‘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美誉的大方县隆重举行‘百企千团十二万广东人游贵州’活动启动仪式,共迎新年钟声、共叙友谊之隋、共感旅游之乐、共享乌蒙神韵。毕节夏季平均气温仅2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绿色大空调、天然大氧吧’,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毕节两市旅游部门和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联合推动的“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启动仪式上,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在致辞中说。
  毕节珠江头,广州珠江尾,共饮一江水。“饮水思源,牵手贵州”是广东游客沈蔚明对山相牵、水相连贵广两地的描述,也是她对旅游帮扶的一种认识,还是民间层面对两地帮扶机制的赞许。对百里杜鹃景区的华州农庄老板徐应而言,这种赞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近几年,我家接待过许多广东游客。大概5000人左右吧,就算每人消费20元,總额就在100万元左右了。”他粗略估算后说。同样来自百里杜鹃景区花冠大酒店的总经理梁程介绍,近年来酒店共接待广东游客4000余人次,产生消费约110万元。
  目前,发展旅游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毕节试验区精准脱贫、打赢“113攻坚战”的一条切实可行路径,成为广州对口帮扶毕节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自然就成为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来毕节旅游的广东籍游客何止十万
  2016年推出运行至今的“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活动要求,贵州的景区景点对广东籍的游客免门票费,以此吸引更多的广东人前来贵州旅游消费,推动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12月31日,“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首发团乘坐贵广高铁到达贵阳,再转乘汽车到织金洞风景名胜区,受到毕节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当天还游览了毕节的大方县慕俄格古彝文化旅游景区,参观了贵州宣慰府和大方奢香博物馆。
  “贵州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好客的贵州人民、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热爱旅游的广东人前来观光旅游,团里有第二、第三次踏上贵州土地的游客……”作为“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首发团游客,沈蔚明对贵州的旅游资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活动推出至2019年12月,仅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广东籍游客就超过28.61万人次,占比省外游客的5.29%,远远超过当初“十万广东人游贵州”的期望。
  送游客是策划组织开展“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旅游扶贫系列活动的初衷之一。大量游客的集中到来,对当地的服务体系是一个具体而微的考验。它可以促使毕节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步伐,有效增加更为精准的康养、休闲、避暑、度假旅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强毕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过夜游和深度体验游的游客占比。这无形中就成为毕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在发挥客源优势方面,广东第一扶贫工作组协作建设黄金旅游休闲目的地。以此践行绿色发展的思想,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帮扶工作的信念和基础,进而充分挖掘毕节的旅游、历史、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确立“旅游+”的多元发展思路,促进旅游产业带动的多元融合发展转型,着力改变以单一景区景点建设为主的现状和过分依赖门票的初级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自“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国十强旅行社广之旅的带领下,港中旅、广东中青旅、广东中旅等广东重点旅行社推出了针对毕节的旅游产品,百里杜鹃和织金洞景区跻身广东各大旅行社的贵州主推线路产品之列。毕节“生态观光游”“民俗风情游”“乡村民宿游”等品牌逐渐在广东各地打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百里杜鹃风景区、被誉为“天上花海”的贵州屋脊韭菜坪景区、“中国十大奇洞”之首的织金洞等主要景点快速成为广东人出游毕节的首选地。仅2019年1-9月,毕节市就接待广东籍过夜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6.9%。
  旅游也可以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产业
  旅游是富民的产业,也可以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产业。毕节扶贫工作开展至今,进入即将胜利的收官阶段。需要攻克的堡垒是贫困群体思想的贫困、“志”“智”的不足。自毕节试验区2017年吹响打赢“113攻坚战”号角以来,在攻克“思想的贫困、‘志’‘智’的不足”两个堡垒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产业”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惠及部分贫困群体,真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产业。据广州市第一扶贫工作组统计,截至目前,广州采取挂职锻炼、依托院校培训、组织送教上门等措施,帮助培养旅游人才,先后依托中山大学培训毕节旅游行业干部60名,选派专家学者和金牌导游上门帮助培训旅游管理员、导游员、讲解员200人次。   “自九洞天风景名胜区一期项目开发以来,在建设工程中,向景区周边村镇倾斜累计带动用工约850人,项目极大增加了该区域人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带动了该地区贫困人口就业,扶贫带动成效明显。其中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超80人左右,九洞天公司因承办项目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4人。”谈到发展旅游产业脱贫,毕节市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彭雄如数家珍。同时,游客在当地“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产生的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保障的加持是广州帮扶毕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仅就广州市旅游局而言,专门拨出了4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百里杜鹃庆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广州及珠三角巨大旅游消费市场,引导文旅企业、旅行社与帮扶地区旅游市场对接,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协调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免费为毕节市提供旅游推介展位,在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塔、广州地铁站、香港红砌火车站免费推介毕节旅游资源,组织广东南方卫视、广州今日头条等重要媒体平台宣传“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持续扩大毕节旅游资源在珠三角地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动毕节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致富的产业。
  据悉,2019年毕节评定了3个乡村旅游品牌,其中甲级乡村旅游村寨5家,五星级农家乐3家,精品级客栈2家。旅游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1个,到位资金4.3亿元。纳入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356个村,受益6.12万贫困人口。至2019年末,毕节试验区剩余贫困人口12.5万人,比上年度净减少31.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4%,出列贫困村441个,七星关区和织金县实现减贫摘帽。
  未来可期的毕节旅游产业
  目前,毕节试验区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有效地加快了毕节试验区精准脱贫、打赢“113攻坚战”、同步小康建設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毕节山水风光秀美、自然风物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多彩,是游客看山赏水、品文化,出门旅游拓宽视野、释放闲情、舒缓逸致的好去处。
  毕节珠江头,广州珠江尾,同饮一江水,贵广一家亲,合力助推两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样如此!2020年4月23日印发的《广州市全面加力东西部扶贫十三项举措》要求优化升级旅游扶贫,加强与贵州方面的沟通对接,进一步优化升级迭代旅游新路线和旅游新产品,疫情结束后适时开展以“百企千团”为带动的“百万老广游贵州”活动,发动更多广东客源到毕节、黔南旅游,并做好“旅游+”文章。
  在广州毕节两市政府的帮助和推动下,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旅游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体系,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着力健全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推出多元化、综合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
  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节节攀升,市内各地景区旅游产业之花竞相绽放,仅2019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2.1亿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09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33%;涉旅在建项目共36个,同比增长5%。百里杜鹃景区、织金洞旅游景区等精品景区完成项目总投资7.2亿元;黔西中果河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建成85座旅游公厕并投入使用。
  “全力打造‘花间阡陌、山水归程’品牌,围绕增强吸引力、提升服务力、激活消费力,做大旅游服务业,在高铁时代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增强吸引力是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打造服务效率高于周边、成本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高地。提升服务力是指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行动,抓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规范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激活消费力是指积极发展老年、研学、中医药健康等旅游新业态,抓好休闲娱乐、体育健康、特色餐饮等旅游商业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消费商圈,发展夜游经济。”百旅集团董事长韩清龙介绍百里杜鹃景区未来的发展时说。
  紧紧抓住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的大好机遇,促进两地旅游业界、新闻媒体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推动合作、共谋发展、造福两地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以此为广州市民赴毕旅游提供更多的出行参考。毕节旅游产业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改革创新为动力、项目建设为抓手、特色发展为路径,加快推进文旅一体化、业态品牌化、营销专业化、服务优质化、机制创新化,努力将毕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康养样板区、旅游脱贫示范区、全域旅游试验区”。
  通过两地深化对口帮扶合作,有效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双方互利共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定能带给赴毕游客一次难忘的旅行记忆,切实体验神奇乌蒙的变幻莫测与神秘文化色彩,欣赏大美毕节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和鬼斧神工的溶洞伏流奇观,进而深度体验毕节试验区的神奇与大美!
其他文献
9月22日,是全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丰收礼赞·美丽乡村”—惠城镇泗竹埔村、新风村书画摄影展在惠来县城文化馆开幕。  本次书画摄影展由惠城镇委镇政府和泗竹埔村、新风村联合主办,县文化馆承办。县委宣传部、惠城镇委镇政府、县文联等领导及惠城镇各村社区干部代表、部分县文艺团体负责人和泗竹埔村、新风村的乡贤及部分群众和其他嘉宾参加了开幕式。本次书画摄影展的举办,对当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繁荣乡村文
期刊
“新农村建设很好,经过整治和开发建设,村里现在交通方便了,环境变好了,生活比以前也好多了。以前要出去外面打工,现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了。”近日,笔者刚走进新丰县丰城街道文长村,该村村民邓阿姨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近年来村里的巨大变化。  确实,从村头走到村尾,文长村的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但见一排排灰白的民居坐落在一座小山脚下,显得古朴又带些典雅,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得恬靜美丽。笔直而干净的水泥路面横
期刊
2019年以来,阳东区开始打造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1.26亿元,以先进科学技术逆传统海水自然养殖而进,引领产业绿色发展潮流,促进农民就业和增产增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  阳东区大沟镇南湾水产有限公司经理张传镶,原本是按照传统的虾塘模式养殖对虾。2019年,他了解到中国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出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风险,而且环保节水。经过政府、企业、研究所
期刊
兴宁市合水鎮富和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同时注意提升村民内在素质,着力打造文明乡村,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该村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百好村文化活动中心、文明村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走进富和村,让人眼前一亮。2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文体广场、学校、篮球场、阅览室、学习室、远程教育站点、农村文化俱乐部等场所一应俱全,全村硬
期刊
近日,兴宁市革命老区径南镇举行月形山景区2.0体验版建成开业典礼。  据了解,月形山乡村旅游区位于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景区建设面积5200多亩,在月形山森林公园基础上升级扩展而成。该旅游区以月形山森林公园为主心轴,串联起东山寺、古官厅、李花坡等特色景点。该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客家传统的人文底蕴、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神奇巧合的天文地理景相、魅力绽放的十里李花坡、设计独特的
期刊
日前,在大埔县“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一场主题为“红色苏区时代丰碑”的红色讲堂正式开讲。  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古柏葱茏,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平,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县文联、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干部职工、三河镇群众、游客围亭而坐,饶有兴趣地聆听着三河坝战役烈士孙树成女儿孙淑珍多年寻父的感人故事,精彩的演讲引得现场听众掌声连连。  “60多年的思念,60多年的坚
期刊
今年4月,信宜市作家协会的骨干会员一行,走进革命老区——池洞镇旺坡村,开展了“走进雷克故里,探寻英雄足迹”文学采风活动。大家重走归国华侨——雷克等游击战士当年的革命足迹,采访雷克亲属、当年游击队老战士李秀祯和当地老村民、村干部,搜集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信宜市作家协会组织本地作家20多人,前往信宜北部山区朱砂镇开展文学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先后考察了
期刊
●茂名市  茂名市老促会、扶促会,今年从江可伯慈善基金收益款中安排56.2万元用于高考奖学,奖励茂名市全省高考文科排名2500名内、理科排名4500名内的优秀考生。奖学金发放从8月12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8月12日下午,茂名市老促会、扶促会在茂名市第一中学举行江可伯慈善基金奖学首发仪式,茂名市老促会会长罗明出席并作勉励讲话。(特约记者 林保)  ●兴宁市  8月20日,兴宁市举行“2020年
期刊
从《源流》1994年诞生那天起,我便是她的忠实读者、作者和发行者,27年如一日,和刊物同呼吸、心连心,为宣传老区做奉献。  我见证了《源流》从稚嫩走向成熟,在报林刊海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获中国最美期刊称号,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我为我省能拥有这份红色刊物而欣慰、自豪和骄傲。  在《源流》的激励下,我深入老区采访,拿起笔讴歌老区。27年来,我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发表报道老区文章、照片1098篇(幅
期刊
台山市深井地区革命斗争纪念馆近日建成开馆,吸引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该馆坐落于深井老区镇深井土于,馆高两层,面积200多平方米。  1944年初,那井区人民组建深井青年抗日自卫队,并于1945年加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成为革命武装力量。那井区革命群众基础深厚,在革命斗争困难时期,革命武裝斗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掩护,使革命星火得以燎原,先后在深井禾镰坑和那扶泗门村成立滨淘大队和台山人民解放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