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创新传统教学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变传统教学为研究性教学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多有赞誉,或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曰:“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之所以将教师这个职业冠以这么多动听的名字,给予这么多美妙的称呼,我们认为除了人们将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的化身外,还意味着在崇尚科学与知识的当今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还象征着如果有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奉献、单调、寂寞、乏味。它需要人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一般人看来,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乏味的,缺乏激情的,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今年上高一年级的课,明年上高二年级的课,后年上高三年级的课。有的甚至一连几年教同一个年级,于是有人认为教过几年书,哪还用得上备课,钻研教材,教材早已烂熟于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教过几年高三的老师,即使不备课,也能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甚至有的教师感觉不到今天的上课与昨天的上课、明天的上课有什么不同。几年、十几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上课,变成了教师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义务,教师感觉不到每天上课的新意在哪里,每天上课的激情在哪里。如何让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既能体味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苦寂寞;又能体味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欢欣激动。那么就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研,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育要获得长足的发展,显然不能依靠增加师生的负担,而只能依靠教育科研,即“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而要搞好教改教研,就必须加强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学校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要提倡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教室就是研究室,全体教师就是研究员,要求全体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必须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学校教研活动解决问题。教师不能认为自己仅仅是个教书者,而应当把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工作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改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变教师的教学为研究性教学。“为教学而研究,研究然后指导教学”。从而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质量。让教师的价值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得以完美的实现,让教师的人生在平凡的劳动中实现不平凡的跨越。
  
  二、课题研究变传统教学为综合性教学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说,他们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现在10个中最多有1个毕业后的工作与核物理有关,其余的活跃在金融、企业、行政等各个领域。他说:“这不但不是教育的失败,而且是复旦的成功。我们的学生具有广阔的适应能力,有在各个领域成才的潜力。”实际上,发达国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上移,通识教育增强。虽然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滞后于时代要求知识综合发展的潮流。但在这些年来部分省市中小学出现的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文理综合的课程和教学,可以说是对综合性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然而如何使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学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渗透在每门课,每节课的教学中,是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任职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就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但因为分立的缘故,每种课程往往偏于一种境界。”“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纽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胜任两三门课程的教学也许难度较大,但要求每位教师熟悉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也许并不过分。然而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在学科间相互沟通的教师。不要说文理沟通,就是文科与文科之间、理科与理科之间能够沟通的也很缺乏。现在有的学校在上理科综合课时,理、化、生三名教师轮流上课,这不仅达不到综合的目的,而且原先单科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了。那么如何搞好综合性的教学呢?我们认为首先应加强教师的综合意识;其次应加速教师综合知识的更新;第三应提高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而言之,就是首先要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为此,我们认为加强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们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广泛地涉猎、刻苦地钻研,特别是各学科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调整、融合、系统化、综合化。
  
  三、课题研究变传统教学为鲜活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教研已经不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它受到时间、空间以及资料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容易造成闭门造车的情形。观念落后、信息狭窄、看不到坐标、找不到基点,不容易知道自己所研究的东西在社会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容易形成盲目性。而且有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科学的解决,然而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一般学校的教师在课题研究时都可以做到“坐电脑前,拥万卷书,历万般事,识万种人”。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教师变传统教学为鲜活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前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只能当面一一回答,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现在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网页,有的甚至还建有网站。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放在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站,自己去学习。譬如,有位生物教师在讲授《遗传与变异》时,正值我国“神六”飞天,于是有学生通过E-mail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太空带回的生物种子培植后要比地球上同类种子个体要大?老师查阅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是因为宇宙射线辐射、失重、太空中没有污染造成生物体性状发生变异的原因。学生登录教师的网站看到答案后非常满意。这种紧贴时代、生活、社会、自然的新颖、鲜活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到了很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贾腊生)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青少年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条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一是高尚,二是聪慧,三是健康。且三者结合,方为优秀。  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我认为:作为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努力实现青
我国从1999年起在全国实施医师资格考试,至今该考试制度已基本确立。这对于我国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我国医师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论是对于高校德育,还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及学生,都具有重大意义。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应以健全的制度作保障、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实习基地
摘要: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必须选择。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主渠道之一的政治课教学,应当如何面对以及如何操作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到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从新的视角,将元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期望得到同行指正。  关键词:元学习;课堂教学;培育    政治课教学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相
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尤其是如何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功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医学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核心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为医
目的:研究p53蛋白和PC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65.96%,PCNA阳性率为85.11%,p53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运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教学法和常规多媒体教学法分别给予2010、2011年级口腔医学专业民汉双语班和口腔医学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从1978年重返教坛只有3年,就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从教仅6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他教育教学奇迹般的效果简直就是东方神话。
语言习得过程从根本讲是一个心理过程。人为什么学不好英语?这与个人异常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个人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校本教研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以前怎么样进行教学研究,现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