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网络课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已充斥着高校的各个角落,同时,各种网络教育平台逐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兴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凸显其特定的教学优势,成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下发后,国家明显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与本科采用了不同的评审标准,在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高职院校建设了大量的网络课程。但是,网络课程建设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给网络课程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规划网络课程建设时没有弄明白“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从而造成后期的建设内容不明确,杂乱无章,难以应用。
  课程资源太少或太杂 许多教师在建设网络课程时,只是为了建设“网络课程”这个项目,往往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没有太多的时间整理收集资料,造成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有的网络课程内容较多,但没有经过系统地整理筛选,造成学生因资源太杂而不能直接应用的后果。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教师没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做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时,不知该如何归类各个栏目和内容,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因此,即使资源再丰富,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该课程。
  调研反馈不够,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 网络课程在初步建设完成后,逐渐应用于教学,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调研学习效果,不能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栏目和内容,造成该课程只能勉强短期试用,效果不理想,教师及学生都不再应用。
  只建设而没有应用到教学中 还有一些网络课程是因政策需要而建设的,但由于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致力于教学应用,因此,其内容和结构不是以围绕教师教学、学生应用为目的去考虑,仅是充斥到了网络课程建设队伍中,迷惑了学生的眼睛,造成学生对网络课程的不“感冒”。
  上述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误解,认为网络课程华而不实。于是,许多网络课程便成了一种摆设,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如何体现网络课程的价值
  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价值体现 只有整体把握了课程的全部内容,才能建设一门较好的网络课程。因此,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分析该课程的内涵,做到“做中学”。其价值体现主要是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为高校教师增强专业基础知识与提高教学能力提供机会;为高校教师学习新知识提供机会;为高校教师的交流合作提供机会;为高校教师进行课程研究提供机会;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工具。
  课程应用对学生的价值体现 其一,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使师生交流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而网络课程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下甚至任何时间都能够进行课程学习。其二,在传统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被安排不愿做的任务,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面对的是机器,可以不断尝试且不用担心丢面子,多次尝试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其三,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感受的了解,针对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任务设计,通过这些任务设计,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为进一步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保障。
  合理的网络课程结构
  网络课程能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要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经过多方参考学习、讨论,笔者认为,合理的网络课程结构应有以下几个模块。
  教学资源库 网络课程的基础就是教学资源库,其中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目标,即本课程的培养目标;②计划,即本课程的实施计划;③课件,即本课程的授课文件;④教案,即本课程的详细授课内容及总结;⑤视频,即本课程相关的影像教学材料;⑥录像,即教师及企业专家的教学录像;⑦常见问题汇总,即针对本课程经常碰到的疑难问题解答;⑧参考文件,即包括网站、视频、文档等其它参考资料。
  教学管理系统 在基础完善的前提下,就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来辅助教学,其中应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网络学习方法指导,给予学生最初的课程指导,方便他们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二是学生基本资料,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三是学生学习情况统计,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因材施教,并给予合理、适当地督促教学;四是教学辅助,包括批改作业、试卷、课后辅导、问题解答等辅助教学栏目。
  项目任务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的同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与考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其一,章节习题和综合习题,即“温故而知新”,通过每一章节习题的训练,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而综合习题主要是训练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其二,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即考核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后期的教学进行调整;其三,虚拟实训结合,即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实训教学,可以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效果,同时再辅以部分真实的实训教学,就可以既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又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其四,项目创新设计,即本项目是培训学生的思维创新与提高,同时可以作为该课程的一个课程设计,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论坛 作为网络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论坛在网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论坛讨论的话题设计在课程论坛的作用发挥中尤为重要。讨论话题应包含学习内容讨论、项目协作讨论、课程建议与问题反馈以及学习总结等话题,这些话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题,保证讨论内容的健康发展、有效利用。
  调研反馈(评价系统) 调研反馈是必不可少的栏目,尤其针对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要通过调研反馈来把握今后课程的改进与提高。一是对网络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针对该课程的建设情况、资源情况以及各栏目的合理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即从教师的指导到学生的自学,对学生本身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利用网络课程的效果;三是对课程的希望,即希望该网络课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资源,达到怎样的效果,建设者根据需要对网络课程进行调整,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更新通知 网络课程如教材一样,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根据教学及应用的反馈情况进行实时更新,为了能够让学习者学到最新及最完善的知识,及时发布更新信息,使学习者尽快掌握最新动态及变化。
  结束语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现在高校里的网络课程尚不能够完全体现其价值,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同时网络课程的实时互动还不够完善,教学信息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内容充实、结构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将成为课堂教学最有益的补充,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提供较大的帮助。因此,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点:一是网络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完善,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未来的高职教育中,网络课程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胡庆,马瑞民,常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3(1)
  [2]刘锐.浙江省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
  [3]杨慧娟.网络课程建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3)
  [4]霍红颖,湛邵斌.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J],2010(9)
  [5]刘婉君,梁林.网络课程中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08(20)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海洛因成瘾者的短期脱毒治疗,前瞻性地比较此方法和美沙酮短期脱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定量检测血和尿中吗啡的浓度,观察海洛因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平台,因其具有灵活便捷性、人文性、艺术性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时下流行的微信手机聊天软件,可以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微信的优势和特点,再配合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深入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并给出可行性方案,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具号召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完成“思想引领,服务成长”的总体工
背景:一些研究者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并利用MRI技术对标记细胞肝内、肾内移植后进行初步的活体示踪,但是,对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正>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美术馆系统都对摄影项目相对生疏,赢得先机的是成立于1997年的广东美术馆。由于体制和人员结构都相对年轻、开放,该馆较早产生了对摄影进行专项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潜在的病理意义,以及用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