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涵丰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诚信 心理健康 文明行为习惯 感恩
2010年暑假至今,我潜心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反复研究领悟四个教学视频,充分感受到“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而且这些理论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如此绝妙。
一、读经典,实施诚信教育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真的不知道怎么可以。就好比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以其教育学生做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成长中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让我们明白:帮别人做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用心复习。这句话使我启发很大,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私利与朋友决裂,同时也不会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做任何事,从而变得丑陋不堪。我想如果他们都能读一读国学经典,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帮助。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体会国学所带来的财富,然后将这些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生活,甚至社会当中去,为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将从自己做起,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坚持阅读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以人为本、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经典的教育智慧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我们可以通过感悟经典,教育学生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富有责任心、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二、读经典,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它要我们明白: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不义的行为。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地为了满足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蹈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拈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教师通过讲解这样的经典使学生悟其义,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三、读经典,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针对有很多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这一现象,我在开展说服教育的同时,让他们背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以纠正不良习惯,让他们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些同学常常看到别人好的东西就偷偷地私藏起来,占为己有,而这些小事在他们是微不足道的。今天他说:“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明天又有人说:“老师我的擦皮不见了。”每天都有人说自己的东西丢了。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无奈,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我借助《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来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事虽小,可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给自己和同学都带来了伤害。之后,孩子们逐步改掉了不良习惯。教师可通过国学经典,贯彻落实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使人人形成遵守行为规范的良好风气。
四、读经典,进行感恩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读经典,学生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如对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些经典在教我们做善良的人、孝顺父母的人、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的许多人生道理,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涵丰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诚信 心理健康 文明行为习惯 感恩
2010年暑假至今,我潜心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反复研究领悟四个教学视频,充分感受到“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而且这些理论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如此绝妙。
一、读经典,实施诚信教育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真的不知道怎么可以。就好比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以其教育学生做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成长中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让我们明白:帮别人做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用心复习。这句话使我启发很大,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私利与朋友决裂,同时也不会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做任何事,从而变得丑陋不堪。我想如果他们都能读一读国学经典,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帮助。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体会国学所带来的财富,然后将这些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生活,甚至社会当中去,为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将从自己做起,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坚持阅读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以人为本、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经典的教育智慧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我们可以通过感悟经典,教育学生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富有责任心、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二、读经典,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它要我们明白: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不义的行为。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地为了满足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蹈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拈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教师通过讲解这样的经典使学生悟其义,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三、读经典,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针对有很多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这一现象,我在开展说服教育的同时,让他们背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以纠正不良习惯,让他们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些同学常常看到别人好的东西就偷偷地私藏起来,占为己有,而这些小事在他们是微不足道的。今天他说:“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明天又有人说:“老师我的擦皮不见了。”每天都有人说自己的东西丢了。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无奈,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我借助《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来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事虽小,可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给自己和同学都带来了伤害。之后,孩子们逐步改掉了不良习惯。教师可通过国学经典,贯彻落实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使人人形成遵守行为规范的良好风气。
四、读经典,进行感恩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读经典,学生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如对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些经典在教我们做善良的人、孝顺父母的人、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的许多人生道理,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涵丰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