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是导致高职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法,探究当前高职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和由此而带来的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矫正和调适高职生的挫折心理,提高高职生的挫折承受力。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挫折心理 挫折承受力 深度访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0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高职大学生(简称高职生),比较一般的本科大学生而言,无论在心理还是生活环境上要面对更多的考验,在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及就业等方面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多种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生产生严重或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困惑,使得一些耐挫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挫折心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就业等各方面。如何对高职生进行挫折教育,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使高职生的挫折承受力提高,并有效的把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 挫折的心理学涵义
心理学界认为,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惰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
2 高职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高职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它要受到个体自身诸多因素制约,包括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
2.1 客观因素
指自然、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阻碍与限制。如遭到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家庭的重大事故,家庭经济困难等等。
2.2 主观因素
高职生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有偏差,“理想我”与“现实我”存在矛盾。部分高职生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将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往往把理想中的我当作现实中的我来进行评价。遇到与个人追求不相符的事情时,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焦虑苦恼的情绪。
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心理落差。高职生进入大学,一时难以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难以接受理想中的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而大学的相对自由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一些高职生无从适应,容易产生茫然、压抑等感觉。
动机冲突。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因同时追求一个或几个目标而使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有着动机冲突,形成挫折心理。
个性心理品质不完善。性格孤僻压抑,过于内向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会加重挫折的负面影响,影响高职生学习和生活,使得他们出现严重挫折情绪。
3 高职生挫折心理类型实证探究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来了解高职生到底哪些事情会令他们产生挫折感,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他们一般采取什么方式来应对。调查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下一步针对这些挫折类型找到更合适的调适方法,进行更有效的挫折教育,以此提高高职生的挫折承受力,增进心理健康。
3.1 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问卷有效率达98%。问卷为开放式问卷,列出了一些容易产生挫折的具体项目,比如家庭经济困难、考试不理想等,要求被试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项目。被试来自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06、07、08级大专生,被试选择为随机抽样,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从调查的304个高职生问卷分析,高职生产生挫折的主要类型可归结为七大类(见表2)。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挫折类型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男女生在对待挫折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性别在挫折类型上的差别。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生在家庭经济、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感恋爱、生理条件五个挫折类型人数选择上要明显多于男生,而在自我认知、学习困难两个挫折类型人数选择上男生明显要比女生多。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在家庭经济方面,因为女生较男生更体贴懂事,更多的为家庭经济条件着想;在人际交往方面,女生遇事更脆弱敏感,所以遇到的困惑也就更多;在就业择业方面,女生由于自身以及一定的社会条件限制,较之男生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情感恋爱方面,男生在遇到情感困扰时会更主动的寻求帮助,而女生在遇到感情困惑时显得比较被动;在自我认知挫折类型上,男生觉得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在自我分析上不是太完整,而在这一方面,女生的选择要比男生好;学习方面,很多男生认为存在学习障碍,学习压力大等,究其原因或许男生在大学参加的活动更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男生学习没女生那么勤奋。
年级在挫折类型上的差别。从调查结果分析,高职生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及就业择业三大挫折类型上选择的人数都比较多,说明这三大挫折类型是当前高职生普遍遇到比较多的。因为高职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发育期,处于一个重要的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转型期,会更注重自我的发展,所以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困惑也比较多;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因为其交往的范围在扩大,而且为了以后就业的需要也迫使高职生去不断的扩大其交往面和交往的深度,交往的突然扩大使得这些高职生面临更多的交往问题,产生更多的交往挫折;另外家庭经济方面,大一新生在家庭经济类型上选择的人数明显比较多,或许跟新生刚进校门,面对高昂的学费,更多的考虑到了家庭经济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大一新生渴望交往,也在不断的用各种形式来扩大自己的交往,但又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的这种交往氛围所以在此遇到的交往障碍相对来说就比较明显;学习困难类型上,刚进大学,面对与高中时代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一些新生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情感恋爱类型上,大二的高职生在情感方面相对来讲,遇到的困扰更多,或许是大二学生,因为学习压力也没那么大,较大一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面对情感,较大三也还没有马上面临就业的压力。
3.2 深度访谈
访谈的对象为6名高职生,大一、大二、大三各2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3名。访谈的问题主要围绕“你认为在大学你遇到哪方面的困惑是最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产生挫折感?”等等。访谈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了解高职生在对待挫折时一般是如何处理的,其方法是否恰当和有效。
访谈结果,在挫折类型上,确实存在年级及性别的差异。大一的学生在家庭经济、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及生理条件方面会更在意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大二的学生在情感恋爱、自我认知方面遇到的挫折最多,而大三的学生基本就是关注就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焦虑。性别方面,男生在学习、就业和自我认知几个方面产生的问题比较多,而女生在家庭经济、情感及生理条件几方面更在意,产生的挫折也相对男生更多。基本上,访谈的结果和前面问卷调查的结果相符,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根据访谈结果男女生在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多,访谈的3位男生都在反映,而3位女生也反映到了,在这些挫折类型方面没有显示出男女差异,或许跟访谈人数有关,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只是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后有待进一步加深,争取获得更有价值的结果。在问到“遇到挫折时,如何应对”问题上,不少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应对,出现问题时一般找最好的朋友聊聊或是不说。学生一致反映,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相关的讲座,让他们知道在遇到困境时采取什么方法对待,在遇到心理压力时怎样缓解。所以总体上来讲,高职生在遇到挫折时,都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这和他们的个性品质、自身阅历以及所处的环境存在关系。
4 高职生挫折心理的调适方法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结果,针对目前高职生普遍存在的挫折心理类型,高职生挫折承受力的调适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个体品质。教会高职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愉快地接纳自己。
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挫折容忍力。鼓励高职生要看到挫折的积极面,从而激发斗志和进取心。增强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要正确认识挫折源,要对挫折有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认知态度,在遇到挫折时要积极乐观面对,并要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生掌握一些挫折的心理应对策略。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基本的应对挫折策略比如目标调整法,重新调整原有的目标,调整期望值,使现有目标更切合实际;合理宣泄法,高职生受挫后,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来转移消极情绪;社会支持法,比如心理咨询,或是找班主任和辅导员讲心理话等等。
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首先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创设条件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鼓励孩子自力更生,磨炼他们的吃苦耐劳意志,提高子女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健康文化的宣传,优化校园环境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社会要为高职生提供一定的锻炼和培养平台,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以此增强高职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耐挫力,使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能不断的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5 小结
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挫折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特殊性。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对他们知识传授的同时 ,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探索高职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以此更好地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更好的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需要,为他们未来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等.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8.
[2] 曹颂饶.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6.
[3] 蒋南牧.高职高职生挫折承受力培养之我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 张小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9.
[5] 汪道之.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1.
[6] 邢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挫折心理 挫折承受力 深度访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0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高职大学生(简称高职生),比较一般的本科大学生而言,无论在心理还是生活环境上要面对更多的考验,在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及就业等方面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多种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生产生严重或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困惑,使得一些耐挫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挫折心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就业等各方面。如何对高职生进行挫折教育,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使高职生的挫折承受力提高,并有效的把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 挫折的心理学涵义
心理学界认为,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惰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
2 高职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高职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它要受到个体自身诸多因素制约,包括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
2.1 客观因素
指自然、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阻碍与限制。如遭到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家庭的重大事故,家庭经济困难等等。
2.2 主观因素
高职生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有偏差,“理想我”与“现实我”存在矛盾。部分高职生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将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往往把理想中的我当作现实中的我来进行评价。遇到与个人追求不相符的事情时,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焦虑苦恼的情绪。
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心理落差。高职生进入大学,一时难以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难以接受理想中的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而大学的相对自由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一些高职生无从适应,容易产生茫然、压抑等感觉。
动机冲突。一些大学生常常会因同时追求一个或几个目标而使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有着动机冲突,形成挫折心理。
个性心理品质不完善。性格孤僻压抑,过于内向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会加重挫折的负面影响,影响高职生学习和生活,使得他们出现严重挫折情绪。
3 高职生挫折心理类型实证探究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来了解高职生到底哪些事情会令他们产生挫折感,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他们一般采取什么方式来应对。调查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下一步针对这些挫折类型找到更合适的调适方法,进行更有效的挫折教育,以此提高高职生的挫折承受力,增进心理健康。
3.1 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问卷有效率达98%。问卷为开放式问卷,列出了一些容易产生挫折的具体项目,比如家庭经济困难、考试不理想等,要求被试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项目。被试来自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06、07、08级大专生,被试选择为随机抽样,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从调查的304个高职生问卷分析,高职生产生挫折的主要类型可归结为七大类(见表2)。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挫折类型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男女生在对待挫折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性别在挫折类型上的差别。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生在家庭经济、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感恋爱、生理条件五个挫折类型人数选择上要明显多于男生,而在自我认知、学习困难两个挫折类型人数选择上男生明显要比女生多。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在家庭经济方面,因为女生较男生更体贴懂事,更多的为家庭经济条件着想;在人际交往方面,女生遇事更脆弱敏感,所以遇到的困惑也就更多;在就业择业方面,女生由于自身以及一定的社会条件限制,较之男生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情感恋爱方面,男生在遇到情感困扰时会更主动的寻求帮助,而女生在遇到感情困惑时显得比较被动;在自我认知挫折类型上,男生觉得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在自我分析上不是太完整,而在这一方面,女生的选择要比男生好;学习方面,很多男生认为存在学习障碍,学习压力大等,究其原因或许男生在大学参加的活动更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男生学习没女生那么勤奋。
年级在挫折类型上的差别。从调查结果分析,高职生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及就业择业三大挫折类型上选择的人数都比较多,说明这三大挫折类型是当前高职生普遍遇到比较多的。因为高职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发育期,处于一个重要的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转型期,会更注重自我的发展,所以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困惑也比较多;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因为其交往的范围在扩大,而且为了以后就业的需要也迫使高职生去不断的扩大其交往面和交往的深度,交往的突然扩大使得这些高职生面临更多的交往问题,产生更多的交往挫折;另外家庭经济方面,大一新生在家庭经济类型上选择的人数明显比较多,或许跟新生刚进校门,面对高昂的学费,更多的考虑到了家庭经济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大一新生渴望交往,也在不断的用各种形式来扩大自己的交往,但又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的这种交往氛围所以在此遇到的交往障碍相对来说就比较明显;学习困难类型上,刚进大学,面对与高中时代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一些新生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情感恋爱类型上,大二的高职生在情感方面相对来讲,遇到的困扰更多,或许是大二学生,因为学习压力也没那么大,较大一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面对情感,较大三也还没有马上面临就业的压力。
3.2 深度访谈
访谈的对象为6名高职生,大一、大二、大三各2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3名。访谈的问题主要围绕“你认为在大学你遇到哪方面的困惑是最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产生挫折感?”等等。访谈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了解高职生在对待挫折时一般是如何处理的,其方法是否恰当和有效。
访谈结果,在挫折类型上,确实存在年级及性别的差异。大一的学生在家庭经济、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及生理条件方面会更在意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大二的学生在情感恋爱、自我认知方面遇到的挫折最多,而大三的学生基本就是关注就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焦虑。性别方面,男生在学习、就业和自我认知几个方面产生的问题比较多,而女生在家庭经济、情感及生理条件几方面更在意,产生的挫折也相对男生更多。基本上,访谈的结果和前面问卷调查的结果相符,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根据访谈结果男女生在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多,访谈的3位男生都在反映,而3位女生也反映到了,在这些挫折类型方面没有显示出男女差异,或许跟访谈人数有关,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只是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后有待进一步加深,争取获得更有价值的结果。在问到“遇到挫折时,如何应对”问题上,不少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应对,出现问题时一般找最好的朋友聊聊或是不说。学生一致反映,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相关的讲座,让他们知道在遇到困境时采取什么方法对待,在遇到心理压力时怎样缓解。所以总体上来讲,高职生在遇到挫折时,都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这和他们的个性品质、自身阅历以及所处的环境存在关系。
4 高职生挫折心理的调适方法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结果,针对目前高职生普遍存在的挫折心理类型,高职生挫折承受力的调适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个体品质。教会高职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愉快地接纳自己。
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挫折容忍力。鼓励高职生要看到挫折的积极面,从而激发斗志和进取心。增强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要正确认识挫折源,要对挫折有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认知态度,在遇到挫折时要积极乐观面对,并要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生掌握一些挫折的心理应对策略。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基本的应对挫折策略比如目标调整法,重新调整原有的目标,调整期望值,使现有目标更切合实际;合理宣泄法,高职生受挫后,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来转移消极情绪;社会支持法,比如心理咨询,或是找班主任和辅导员讲心理话等等。
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首先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创设条件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鼓励孩子自力更生,磨炼他们的吃苦耐劳意志,提高子女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健康文化的宣传,优化校园环境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社会要为高职生提供一定的锻炼和培养平台,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以此增强高职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耐挫力,使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能不断的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5 小结
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挫折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特殊性。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对他们知识传授的同时 ,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探索高职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以此更好地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更好的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需要,为他们未来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等.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8.
[2] 曹颂饶.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6.
[3] 蒋南牧.高职高职生挫折承受力培养之我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 张小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9.
[5] 汪道之.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1.
[6] 邢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