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及养护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在我国土木工程中是一项比较常见且重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将影响着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情况和进度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交付后的使用与管理,基于此,我们就需要做好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养护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及工程的进度控制水平。在本文章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将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混凝土施工养护进行阐述。
  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水泥水化熱问题
  对于水泥水化热而言,其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热的一种基本性质,但是当水化热时放热速率及峰值变化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的水化过程,并会对结构物的整体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极易导致建筑物产生温缩裂缝,导致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且耐久性降低。
  1.2混凝土的配比问题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其质量的强度值呈现出一定的离散表现,这一强度往往会与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相关联。若配比不合理或者施工不规范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配比的时候,当砂石含水率高于设计配比的时候就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极易出现开裂等问题。
  1.3混凝土的浇灌问题
  在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混凝土的浇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浇灌的流程和工艺比较烦算,就需要在施工的时候给予高度的重视。目前混凝土浇灌常见的问题表现在,浇灌过程中运输导致混凝土混入杂质、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合不密实、预留孔洞过小或过大等等。
  2、土木工程建设在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人员培训问题
  根据目前实际的施工情况,大部分施工工作仍是传统方式,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施工方式都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材料的浪费和施工期的延长。因此,应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训。但在现阶段的建筑企业中,很少有人会为技术人员的专业再培训支付大量的资金。因此,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比如机械的使用等,就不可能满足建设的发展和需求,有严重的技术欠缺问题。
  2.2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设计师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完井效果的测试也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是否先进,直接影响到土建施工的成败。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监理规则,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技术指标不稳定因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包括许多方面:深基坑开挖技术,混凝土技术,防水技术,预应力技术对于确定施工效果非常重要。技术规格。在许多技术要求中,我们必须加强对技术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施工技术的完善,但面对复杂多样的技术问题,控制系统存在漏洞。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往往更加注重监督和控制关键技术问题,如混凝土施工材料,硬度,注浆问题等具体控制要求,但往往忽视现场,资源,气候等方面的考虑,然而,不了解这些外部因素也是技术控制的重点。
  2.3环境问题
  21世纪是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民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涌现。民用建筑施工必然会带来诸如灰尘,有害气体,噪音,光噪,固体和液体废物以及杂乱的建筑工地等建筑工地。高空坠物,坍塌等意外事故,都给城市居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在施工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环境问题是土建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今天的土建施工缺乏环境污染管理制度,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大多数土木工程部门询问环境问题仍然是莫不在乎的态度。
  3、加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建议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首先要对混凝土常见问题进行解决:
  (1)混凝土搅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确定比例后,混凝土的拌合应做好。混凝土的混合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项目。因此,在搅拌机选型,搅拌时间,一次投料量的控制等方面,要按照施工标准严格按照试拌混合得到的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混凝土排放之前严格禁止二次加料。
  (2)运输混凝土。混凝土的运输应通过有针对性的运输工具进行,具体取决于运输距离的长短。当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也需要建筑物的垂直运输或地面运输,因此为了减少运输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少运输的实践,应防止混凝土表面偏析,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3)混凝土浇筑。浇注前,检查模板,嵌入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从模板中取出材料并检查模板中的间隙是否被堵塞。浇注过程必须连续进行。在第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混合下一层。浇筑混凝土后,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必须均匀致密并填充整个模板空间。
  其次,要做好环保意识、技术提升意识与人员培训意识的构建。要通过积极的开展员工培训活动,让员工们从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理念,施工环境保护理念上得到较好的构建和树立,以确保土木工程的建筑工程中尽可能少的避免因员工技术水平差和员工安全和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干扰或工程进度延期等问题的产生。
  4、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和水之间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的早期阶段,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来确定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由于暴露,吹风,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混凝土异常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雨水天气下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的隔水及在雨天后要根据凝结情况进行补救。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塑料混凝土浇筑应在保水开始后6~18h内进行,浇注并固化后应立即将低塑性混凝土喷入喷涂,一定要较早的开始养护;混凝土应进行连续检修,检修期间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28d。
  5、结语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将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性能。了解混凝土结构问题的原因,并掌握相应的施工措施来处理这类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土木工程技术中,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种具有各种性能的多组分材料,混凝土由水泥,沙子,水,外加剂等材料组成,除材料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外,运输施工技术,施工环境和养护条件也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要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适合我国情况的现代混凝土施工的新方法和新措施。
  参考文献:
  [1]阙龙鑫.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10):217-218.
  [2]沈波.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80.
  [3]游振华.当前房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四川建材,2017,43(01):147-148.
  [4]韩江永,庞旭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4,40(04):196+198.
  [5]曹道权,袁程辉.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4(01):30.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班风、学风,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因此,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作者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
新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师学习的重要教材,它要求音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从审美情趣中把握音乐教学活动。本文从丰富听觉体验培养学习兴趣、创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对口单招技能高考的“门票”作用日趋凸显,技能高考在对口单招高考中的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猜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重视猜想验证思
本文主要阐述了燃机发电机组的控制器模拟量输入的静态调试方法,简单介绍了控制保护系统(核心部件PLC控制器)的组成、作用、及静态调试前的准备,文章中具体介绍了在进行控制
2004年5月,海关总署和国家发改委正式对轮胎加工贸易天然橡胶的单耗标准(以下简称轮胎单耗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力度很大,一是进一步细分了轮胎种类,二是各种轮胎种类的含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
中国宫廷乐师的第10代传人张志生(音泽)走进纽约时代广场地铁站,在站台上拿出笙,用一块干净的布仔细擦拭,然后闭上双眼.序曲穿透潮湿的空气,在地铁站里回荡起来.rn张志生的祖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土石方调配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土方、回填等经济合理的土方运输作业。其目的是在计算土方量后,填写田间设计标高、位置、面积、挖入量,进行土石方调配和使用挖填桩的需要,并得到综合协调处理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阐述了土石方调配的原则,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调配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石方调配;要点;原则;方法;应用  引言  土石方调配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几点做法。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ubje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several appr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