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在急诊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急诊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可行性与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江汉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54例有机磷重度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给予清洗消化道、导泻、利尿以及阿托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n=27)除常规治疗外,予血液净化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汉油田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情况、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阿托品平均用量为(50.18±33.04)mg,意识恢复平均时间为(8.15±2.50)h,与对照组的(57.23±32.01)mg和(22.54±3.27)h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其中呼吸衰竭(7.41%)、肝脏损伤(22.22%)、肾脏损伤(40.74%)发生率与对照组(18.52%,37.04%和55.5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愈25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2.95%.对照组治愈22例,死亡5例,成功率为81.48%.两组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P<0.05).结论 血液净化技术可及时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残留毒物,减少毒物对靶器官的损害,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临床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福州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12日至2011年5月23日,于福建省血液中心行无偿献血的450名汉族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留样前均经献血者知情同意,并与之鉴定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组450例福州地区汉族非血缘关系个体中,共检出5种等位基因:A1(21.78%)、A205(0.67%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江苏省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月4日至2012年7月3日,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阴性且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合格的标本34 925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罗氏诊断COBASS201系统以6混样检测模式对本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三项联合检测,核酸筛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占第三位,在女性中占第四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更加明显.结肠癌的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的结
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各种褥疮患者36例,经采用血竭粉调和万花油外敷,加用频谱灯照射治疗褥疮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目的 制备新型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载药性能和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化学合成一系列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应用超声薄膜法制备脂质体和载药脂质体,测定它们的药物包封率和粒径;采用MTT法考察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和载药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载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约为83%;粒径范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epatocyte kinase,Eph)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rin是最大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其不
对于有高营养风险以及口服饮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的住院患者,应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治疗,但喂养不耐受被认为是不能达到目标营养量的主要原因.目前喂养不耐受在国际上尚缺乏
目的 探讨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5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单倍体相合HSCT后出现罕见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该患儿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病情观察及记录,给予全环境保护、全身皮肤黏膜的保护、外周中心静脉插管保护以及心理护理.结果 患儿于移植后49天,无明显发热,口服止泻药治疗后,大便成形
目的 研究氨基酸对羟基磷灰石的水热诱导.方法 以丙氨酸与甘氨酸为添加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棒状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并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表征分析.结果 氨基酸可以诱导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此外,通过改变氨基酸的比例,可以降低羟基磷灰石中碳酸根离子对磷酸根离子的取代,并且影响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度和分散度.结论 通过加入氨基酸调控羟基磷
干扰素调节因子7首次在EB病毒感染环境中克隆,是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异常表达Ⅰ型干扰素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