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趋势下,其优势更为凸显,高职教育重视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素质教育,各项技能的培养上更为深入,而目前市场所需求的恰恰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与市场需求高度相符,因此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以及学生的欢迎,更多的人都将目光投降了高职学校,尤其是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国家对于初等教育的重视,近些年来初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本文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初等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引言
教学技能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同时也是优势,因此学生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初等教育专业中,数学教学技能是基础内容之一,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技能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为此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目前的技能掌握状况,客观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更为完善的对策,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概述及其特点分析
1.初等教育专业又被称为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受教育者奠定未来学习发展基础的阶段,是文化知识积累以及初步学习准备的教育。一般都是指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教育的对象是6到12岁的儿童。国家对于初等教育非常重视,从儿童开始进行教育,发展和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家文化水平,这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初等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身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有人都享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初等教育者的摇篮,是我国初等教育得以开展和发展的必要环节,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十分迅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初等教育人才。
2.首先,高职初等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高职初等教育想要取得成功与教育者是否能够胜任其职位有着直接联系,作为培养初等教育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分析初等教育的特定,找到初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实践能力,由于小学阶段上承幼儿教育,下启中学教学,属于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教育应该兼具保育性与教育性,要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等,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其次,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全面而丰富的教学技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初等教育专业的的重点在于教育,这样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在掌握基本基于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教学实践技能的能力。从目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其中校企合作以及2+1的培养模式比较常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职业技能不同于其他教育技能,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过于依靠教师,善于模仿教师,教师是学生行为以及思想上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等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规范性更为重要。然后就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显示,教育对象的年龄与教师教学技能与艺术性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年龄越低,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该越高。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在设置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训练的时候,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出发,比如小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记忆非常容易,对于生活化,具体化的形象更有兴趣,并且由于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情绪的感染,对于艺术活动非常喜爱,从这些特点出发,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声音以及影响等教学素材的能力,并且还应该在儿歌,童谣以及简笔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置,培养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这些设备与素材的技能,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所面临的挑战
應该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培养,小学技能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能够有效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现阶段从我国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数学技能掌握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初等教育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问题,比如小学数学课程中依旧避免不了重复性,与高中课程相互重叠,另外忽视技能的培养,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课程体系盲目膨胀,课程安排过于紧密,技能培养过程中各项机能实践的关联性不高,课程缺少内在联系,课程与课程之间不过简单的叠加。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在新技术引入与使用方面过于欠缺,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在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上也需要融入,图像、视频以及数码影响等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会给学校教学带来巨大挑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引入新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新技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加深,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冷漠,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更少,很多情况都是人们坐在一起,但却在各自玩弄自己的手机,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各种高等教学技术的引入,必然要建立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了科技的应用上,尤其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上。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系统的彻底变革以及对新模式和新机制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帮助人们在课堂内外学习。是时候对狭隘的学校教育、学习和个人成长等概念进行革新了。现在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结构和机制不允许我们思考如何在课堂内外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做事而非重复做相同的事。因此,这就预示着对现在学校教育结构的完全变革,要开发新的结构,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变革的催化剂包括学校自治、课程改革、校本管理与课程管理,这些因素又会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项目产生重要影响。 三、如何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
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技能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要求学生从教学方面入手,掌握整体教学脉络,并能够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1.培养学生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要能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首先必须读懂小学数学教材,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就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对于一个将要去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去看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以整数》的教学时,教学先安排一幅三个小朋友买风筝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买三个风筝多少钱,紧接着用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出现式子0.72乘以5。这样的编排告诉我们必须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先让小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老师再教小学生一个新的方法,即小数乘以整数的笔算,最后解决不是钱数的小数乘以整数,从而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的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因此高职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科学设计叫做目标,从整体上掌握教学脉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从整体上对教材、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和明确,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要将学科总体目标以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制定出来,并具体到每个章节,每节课。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应该注意灵活运用,随机应变,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活跃,课堂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教师专业性的时候。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教材特点等都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然后,是体现三围目标的有机整合,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學数学教学在完成“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还必须要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例如:在进行《表内除法》的讲解时,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方面——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与学生一同进行探讨,学生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求知欲望、合作意识进入被挖掘。当然,教师依据实际的教学需求,灵活进行“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并非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拜托程式化的教学思维,合理运用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如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技能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就应该学会如何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所有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相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消化知识,甚至会觉得教师的提问太多简单,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理解则比较困难,还有弄清楚,教师已经开始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结果就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两级分化。而分层渐进的教学内容设置,正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符合以生为本的原则。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普遍性,真正做到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进行“个位加减法”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一副美丽的图画,图画上,有各种颜色的花草,还有各种动物嬉戏的场面,然后根据这图图画进行提问,下图1对这一课程内容的分层渐进进行直观的展示:
图1 分层提问示意图
教师最后根据以上提问中所获得的学生结论列出三个算式:
有5只白羊,4只黑羊,那么一共有多少只羊?
5+4=9(只)
一共有羊9只,5只白羊,黑羊有几只?
9-5=4(只)
一共有羊9只,4头黑只,白羊有几只?
10-4=6(只)
接着向中下学生提问:“你能根据黄花6朵,红花11朵的信息列出三个算式吗?”这样的分层提问法,充分体现了逐层渐进的原则,为中下生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快乐的体验。同时教师也可给中上生,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碍于篇幅有限,不一一举例,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每类学生设置弹性化的学习任务,增加了优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等教学专业的学生在懂得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懂得如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从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来看,使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技术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方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强化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重要的内容。
比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比较抽象的数学图形,直观化的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清晰,深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形式展示了如下动态:屏幕上出现一正方体,用刀切去一角,立即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截面是什么图形?”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动力。他们积极探索,在认真操作下,思维得到发散。逐步归纳出了结论:可以是三角形,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在多媒体上播放直角、钝角、锐角的图形,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学生进行三角形的分类、特征、特性等的谈论与学习,学生的探究气氛高涨。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几点分析研究,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开始论述,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挑战进行了研究,最后相对应的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初等教育的开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作者简介:卿雪梅,女,四川省广安市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关键词:高职初等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引言
教学技能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同时也是优势,因此学生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初等教育专业中,数学教学技能是基础内容之一,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技能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为此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目前的技能掌握状况,客观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更为完善的对策,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概述及其特点分析
1.初等教育专业又被称为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受教育者奠定未来学习发展基础的阶段,是文化知识积累以及初步学习准备的教育。一般都是指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教育的对象是6到12岁的儿童。国家对于初等教育非常重视,从儿童开始进行教育,发展和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家文化水平,这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初等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身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有人都享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初等教育者的摇篮,是我国初等教育得以开展和发展的必要环节,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十分迅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初等教育人才。
2.首先,高职初等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高职初等教育想要取得成功与教育者是否能够胜任其职位有着直接联系,作为培养初等教育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分析初等教育的特定,找到初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实践能力,由于小学阶段上承幼儿教育,下启中学教学,属于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教育应该兼具保育性与教育性,要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等,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其次,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全面而丰富的教学技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初等教育专业的的重点在于教育,这样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在掌握基本基于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教学实践技能的能力。从目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其中校企合作以及2+1的培养模式比较常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职业技能不同于其他教育技能,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过于依靠教师,善于模仿教师,教师是学生行为以及思想上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等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规范性更为重要。然后就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显示,教育对象的年龄与教师教学技能与艺术性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年龄越低,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该越高。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在设置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训练的时候,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出发,比如小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记忆非常容易,对于生活化,具体化的形象更有兴趣,并且由于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情绪的感染,对于艺术活动非常喜爱,从这些特点出发,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声音以及影响等教学素材的能力,并且还应该在儿歌,童谣以及简笔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置,培养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这些设备与素材的技能,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所面临的挑战
應该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培养,小学技能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能够有效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现阶段从我国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数学技能掌握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初等教育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问题,比如小学数学课程中依旧避免不了重复性,与高中课程相互重叠,另外忽视技能的培养,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课程体系盲目膨胀,课程安排过于紧密,技能培养过程中各项机能实践的关联性不高,课程缺少内在联系,课程与课程之间不过简单的叠加。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在新技术引入与使用方面过于欠缺,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在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上也需要融入,图像、视频以及数码影响等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会给学校教学带来巨大挑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引入新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新技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加深,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冷漠,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更少,很多情况都是人们坐在一起,但却在各自玩弄自己的手机,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各种高等教学技术的引入,必然要建立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了科技的应用上,尤其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上。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系统的彻底变革以及对新模式和新机制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帮助人们在课堂内外学习。是时候对狭隘的学校教育、学习和个人成长等概念进行革新了。现在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结构和机制不允许我们思考如何在课堂内外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做事而非重复做相同的事。因此,这就预示着对现在学校教育结构的完全变革,要开发新的结构,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变革的催化剂包括学校自治、课程改革、校本管理与课程管理,这些因素又会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项目产生重要影响。 三、如何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
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技能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要求学生从教学方面入手,掌握整体教学脉络,并能够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1.培养学生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要能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首先必须读懂小学数学教材,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就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对于一个将要去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去看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以整数》的教学时,教学先安排一幅三个小朋友买风筝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买三个风筝多少钱,紧接着用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出现式子0.72乘以5。这样的编排告诉我们必须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先让小学生用自己已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老师再教小学生一个新的方法,即小数乘以整数的笔算,最后解决不是钱数的小数乘以整数,从而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的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因此高职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科学设计叫做目标,从整体上掌握教学脉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从整体上对教材、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和明确,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要将学科总体目标以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制定出来,并具体到每个章节,每节课。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应该注意灵活运用,随机应变,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活跃,课堂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教师专业性的时候。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教材特点等都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然后,是体现三围目标的有机整合,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學数学教学在完成“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还必须要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例如:在进行《表内除法》的讲解时,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方面——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与学生一同进行探讨,学生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求知欲望、合作意识进入被挖掘。当然,教师依据实际的教学需求,灵活进行“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并非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拜托程式化的教学思维,合理运用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如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技能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就应该学会如何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所有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相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消化知识,甚至会觉得教师的提问太多简单,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理解则比较困难,还有弄清楚,教师已经开始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结果就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两级分化。而分层渐进的教学内容设置,正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符合以生为本的原则。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普遍性,真正做到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进行“个位加减法”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一副美丽的图画,图画上,有各种颜色的花草,还有各种动物嬉戏的场面,然后根据这图图画进行提问,下图1对这一课程内容的分层渐进进行直观的展示:
图1 分层提问示意图
教师最后根据以上提问中所获得的学生结论列出三个算式:
有5只白羊,4只黑羊,那么一共有多少只羊?
5+4=9(只)
一共有羊9只,5只白羊,黑羊有几只?
9-5=4(只)
一共有羊9只,4头黑只,白羊有几只?
10-4=6(只)
接着向中下学生提问:“你能根据黄花6朵,红花11朵的信息列出三个算式吗?”这样的分层提问法,充分体现了逐层渐进的原则,为中下生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快乐的体验。同时教师也可给中上生,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碍于篇幅有限,不一一举例,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每类学生设置弹性化的学习任务,增加了优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等教学专业的学生在懂得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懂得如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从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来看,使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技术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方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强化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重要的内容。
比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比较抽象的数学图形,直观化的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清晰,深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形式展示了如下动态:屏幕上出现一正方体,用刀切去一角,立即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截面是什么图形?”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动力。他们积极探索,在认真操作下,思维得到发散。逐步归纳出了结论:可以是三角形,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在多媒体上播放直角、钝角、锐角的图形,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学生进行三角形的分类、特征、特性等的谈论与学习,学生的探究气氛高涨。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几点分析研究,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开始论述,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挑战进行了研究,最后相对应的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初等教育的开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作者简介:卿雪梅,女,四川省广安市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