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分析:
来访者小雪,幼年与父母长期分离,由爷爷奶奶带大,与父母难以建立依恋关系。经长期咨询,情况改善,与同龄人建立了朋友关系。经了解,笔者认为小雪的表现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亲子依恋
如果孩子早年与父母相处,会与父母形成一个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然而因为小雪早年与父母分离,所以无法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但是,从心理角度讲,小雪的这部分情感并没有缺失,因为小雪得到了爷爷奶奶的良好照顾,她会认定爷爷奶奶是她依恋的主要对象。然而在小雪6岁的时候,她被迫离开了爷爷奶奶,出现了分离焦虑,并且产生被抛弃感。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适应障碍,比如对人际关系回避、退缩、恐惧、紧张。后来了解到,父母的确没有顾及到小雪的分离焦虑,导致长期以来,小雪被分离焦虑困扰,无法正常地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和父母、同伴的关系。小雪不敢与他人建立朋友关系,可能也是担心会再度被抛弃;另外,这种被抛弃感会引发小雪的自卑感,对于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然后从依恋理论来讲,小雪与爷爷奶奶建立了很好的依恋关系,证明她这部分是不缺失的,最起码是不完全缺失的。所以,笔者认为,小雪无法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可能另有原因。
2.信任感缺失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讲,孩子在幼年会出现全能感和无能感,当孩子的需要全部且及时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有一种全能感,反之会形成一种无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最终会将全能感和无能感适当结合,了解到自己的真实能力。如果早年母亲照顾得当,那么,小雪应该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基本自信,小雪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感,可能是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由于资料有限,笔者不能确定她在爷爷奶奶身边是否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那么在建立信任关系上可能会出问题,就像她无法和他人做朋友,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也是对于朋友关系的不信任。
3.归因错误
通过了解,笔者感觉来访者有一些归因错误,当小雪听到一些负性评价时,往往会内归因,把错误归结为自己不好,就像小雪觉得父母喜欢男孩子,就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够好,自己不是男孩子,所以得不到父母的喜欢。其实,父母重男轻女(暂且不论是否属实)并不是小雪的错,但是因为小雪使用内归因的方式,所以产生一种自罪感,而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就会表现为对自己的不认可。
4.片面的认知模式
“人只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只会注意到那些我们意识到的,很多信息我们都忽略了。就像小雪,她认为父母不爱她,就会在生活中搜集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她所看到的只是她寻找的,而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咨询建议
1.情绪疏导:让孩子感受并且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且让家长知道分离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2.社会支持:建议家长多表扬,但是这种表扬要实际、客观,不可夸张、刻意。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发言,激励孩子找寻自信,发扬孩子的优点。
3.现实療法:让孩子面对现实,针对现实的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寻找支持的理由,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的不一定就是事实。要让孩子有现实感,能从现实生活中搜罗证据,将自己的想法纠正、验证。
注意事项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感觉小雪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在进行社会支持的时候,要尽量客观、自然,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以过分夸大,如果小雪犯了错误,也应该适当合理地指出,让其改正,不可以一味支持,以致让孩子感觉虚假、不可信,更加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发展成长问题,咨询师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孩子也有非常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其中取得精神和物质的支持。据资料显示,小雪比较敏感,有些自卑,所以关于孩子建立自信的问题,社会支持系统很重要,而小雪自身的成长更加重要,需要从自身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咨询师介绍
倪天琪,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擅长解决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和青春期恋爱问题,对于性心理问题有独到见解,目前从事12355青少年服务台骚扰电话的研究。
来访者小雪,幼年与父母长期分离,由爷爷奶奶带大,与父母难以建立依恋关系。经长期咨询,情况改善,与同龄人建立了朋友关系。经了解,笔者认为小雪的表现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亲子依恋
如果孩子早年与父母相处,会与父母形成一个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然而因为小雪早年与父母分离,所以无法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但是,从心理角度讲,小雪的这部分情感并没有缺失,因为小雪得到了爷爷奶奶的良好照顾,她会认定爷爷奶奶是她依恋的主要对象。然而在小雪6岁的时候,她被迫离开了爷爷奶奶,出现了分离焦虑,并且产生被抛弃感。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适应障碍,比如对人际关系回避、退缩、恐惧、紧张。后来了解到,父母的确没有顾及到小雪的分离焦虑,导致长期以来,小雪被分离焦虑困扰,无法正常地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和父母、同伴的关系。小雪不敢与他人建立朋友关系,可能也是担心会再度被抛弃;另外,这种被抛弃感会引发小雪的自卑感,对于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然后从依恋理论来讲,小雪与爷爷奶奶建立了很好的依恋关系,证明她这部分是不缺失的,最起码是不完全缺失的。所以,笔者认为,小雪无法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可能另有原因。
2.信任感缺失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讲,孩子在幼年会出现全能感和无能感,当孩子的需要全部且及时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有一种全能感,反之会形成一种无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最终会将全能感和无能感适当结合,了解到自己的真实能力。如果早年母亲照顾得当,那么,小雪应该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基本自信,小雪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感,可能是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由于资料有限,笔者不能确定她在爷爷奶奶身边是否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那么在建立信任关系上可能会出问题,就像她无法和他人做朋友,是对于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也是对于朋友关系的不信任。
3.归因错误
通过了解,笔者感觉来访者有一些归因错误,当小雪听到一些负性评价时,往往会内归因,把错误归结为自己不好,就像小雪觉得父母喜欢男孩子,就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够好,自己不是男孩子,所以得不到父母的喜欢。其实,父母重男轻女(暂且不论是否属实)并不是小雪的错,但是因为小雪使用内归因的方式,所以产生一种自罪感,而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就会表现为对自己的不认可。
4.片面的认知模式
“人只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只会注意到那些我们意识到的,很多信息我们都忽略了。就像小雪,她认为父母不爱她,就会在生活中搜集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她所看到的只是她寻找的,而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咨询建议
1.情绪疏导:让孩子感受并且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且让家长知道分离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2.社会支持:建议家长多表扬,但是这种表扬要实际、客观,不可夸张、刻意。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发言,激励孩子找寻自信,发扬孩子的优点。
3.现实療法:让孩子面对现实,针对现实的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寻找支持的理由,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的不一定就是事实。要让孩子有现实感,能从现实生活中搜罗证据,将自己的想法纠正、验证。
注意事项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感觉小雪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在进行社会支持的时候,要尽量客观、自然,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以过分夸大,如果小雪犯了错误,也应该适当合理地指出,让其改正,不可以一味支持,以致让孩子感觉虚假、不可信,更加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发展成长问题,咨询师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孩子也有非常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其中取得精神和物质的支持。据资料显示,小雪比较敏感,有些自卑,所以关于孩子建立自信的问题,社会支持系统很重要,而小雪自身的成长更加重要,需要从自身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咨询师介绍
倪天琪,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擅长解决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和青春期恋爱问题,对于性心理问题有独到见解,目前从事12355青少年服务台骚扰电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