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妨碍”不能写成“防碍”
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近日,于某因涉嫌防碍公务罪被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江南时报》2007.06.03)
②孩子一动,影响驾驶员看镜子,防碍驾驶员做并线时的判断。(《市场报》2007.06.27)
③比如绿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大量沉淀物,防碍肠道黏膜对铁的吸收。(《健康时报》2007.01.15)
例句①②③中的“防碍”都是“妨碍”之误。
“妨”和“防”音同形近而义不同。“妨”是形声字,形旁是“女”,本义是损害,引申有阻碍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进行。在“妨碍”一词中,两个语素是同义并列。“防”也是形声字,形旁是“阜(阝)”,表示土山义。“防”本义指堤坝,引申为戒备、守护义。阻碍他人用“妨”,提防他人用“防”,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这是二者作动词时的主要区别。
“甘拜下风”不要写成“甘败下风”
成语“甘拜下风”的“甘”指心里情愿;“拜”,义为跪拜,旧时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双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下风”指风向的下方,比喻劣势地位。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心甘情愿地迎风站在风的下方,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因为“败”和“拜”同音,都读b3i;又因为“甘拜下风”一般用于失败的或技艺不如人的一方,所以常有人错误地理解为甘心败在对方手下,从而把“拜”误写成“败”。例如下面的例句:
①这样,在成本控制、物流效率、供应商配套体系等方面,他们只能甘败下风,导致市场上节节败退。(《中国汽车报》2004.12.27)
②表演中,被圈在特定比赛场地中的两只公鸡你争我斗,嘴啄爪踢,谁都不愿甘败下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7.26]
“寒暄”不是“寒喧”
“暄”和“喧”读音相同,都读xun,再加上字形相近,所以常有人把“寒暄”误写成“寒喧”,例如:
①顾客一进门,我们的私人家电顾问(营业员)就会上前,前四句不准提产品,而是寒喧,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第三才是看成交量。(《江南时报》2006.12.27)
②人才招聘大会,往往成了他们相互寒喧、互通信息的见面会。(《市场报》2006.06.30)
③我们相互寒喧了一番后,他便关切地问我:“你现在当领导了吗?”(《讽刺与幽默》2006.05.26)
“暄”和“喧”字义不同。“暄”是形声字,形旁是日,本义指温暖。“寒暄”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组合成的,本义表示冷暖情势或关于冷暖的话语;可在现代汉语中已被用为动词,指见面时谈说起居、冷暖等客套话。“喧”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口,本义指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宾夺主”等。“寒冷”的“寒”跟“喧哗”的“喧”无论如何也不能组合成词,难道因为天气寒冷了就大声喧哗?“寒喧”是一个生造词,不能使用。
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近日,于某因涉嫌防碍公务罪被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江南时报》2007.06.03)
②孩子一动,影响驾驶员看镜子,防碍驾驶员做并线时的判断。(《市场报》2007.06.27)
③比如绿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大量沉淀物,防碍肠道黏膜对铁的吸收。(《健康时报》2007.01.15)
例句①②③中的“防碍”都是“妨碍”之误。
“妨”和“防”音同形近而义不同。“妨”是形声字,形旁是“女”,本义是损害,引申有阻碍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进行。在“妨碍”一词中,两个语素是同义并列。“防”也是形声字,形旁是“阜(阝)”,表示土山义。“防”本义指堤坝,引申为戒备、守护义。阻碍他人用“妨”,提防他人用“防”,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这是二者作动词时的主要区别。
“甘拜下风”不要写成“甘败下风”
成语“甘拜下风”的“甘”指心里情愿;“拜”,义为跪拜,旧时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双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下风”指风向的下方,比喻劣势地位。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心甘情愿地迎风站在风的下方,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因为“败”和“拜”同音,都读b3i;又因为“甘拜下风”一般用于失败的或技艺不如人的一方,所以常有人错误地理解为甘心败在对方手下,从而把“拜”误写成“败”。例如下面的例句:
①这样,在成本控制、物流效率、供应商配套体系等方面,他们只能甘败下风,导致市场上节节败退。(《中国汽车报》2004.12.27)
②表演中,被圈在特定比赛场地中的两只公鸡你争我斗,嘴啄爪踢,谁都不愿甘败下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7.26]
“寒暄”不是“寒喧”
“暄”和“喧”读音相同,都读xun,再加上字形相近,所以常有人把“寒暄”误写成“寒喧”,例如:
①顾客一进门,我们的私人家电顾问(营业员)就会上前,前四句不准提产品,而是寒喧,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第三才是看成交量。(《江南时报》2006.12.27)
②人才招聘大会,往往成了他们相互寒喧、互通信息的见面会。(《市场报》2006.06.30)
③我们相互寒喧了一番后,他便关切地问我:“你现在当领导了吗?”(《讽刺与幽默》2006.05.26)
“暄”和“喧”字义不同。“暄”是形声字,形旁是日,本义指温暖。“寒暄”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组合成的,本义表示冷暖情势或关于冷暖的话语;可在现代汉语中已被用为动词,指见面时谈说起居、冷暖等客套话。“喧”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口,本义指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宾夺主”等。“寒冷”的“寒”跟“喧哗”的“喧”无论如何也不能组合成词,难道因为天气寒冷了就大声喧哗?“寒喧”是一个生造词,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