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突破“重围”的几点思考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进入“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进入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素质教育仍有障碍;开卷考试存在弊端;新课程实施遇到困难。所以必须“灌输”与探究相结合。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至此,初中政治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包围”逐步进入了“素质教育”。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教育部于2001年10月17日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大胆的修订,并要求从2002年春季开学起实施。初中思想政治课由旧课程走进了新课程。
  初中政治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针对以上所谈及的三个“突破”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有益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信息量,减少不益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信息量。目前,许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条件又差,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室都不具备,学生常年看不到电视,看不到报纸,看不到有益的刊物。学生整天就是跟课本打交道,学生放假回家虽能看上电视,但缺乏正确的引导,看到的只是电视中的武侠打斗片或青年男女拥抱接吻的镜头。这种情况下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能是空谈,学校特别是政治教师要给学生订一些报刊,并引导、激励学生课后多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影视方面的不良影响单靠学校是管不好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2)更新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政治课好教,什么人都可以教,闭卷考试时期,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就可以了,而如今实行开卷考试,“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反正是翻书考试”等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在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专职政治教师也就寥寥无几并用来把关教毕业班,非毕业班的政治课就由其他科的教师带上或兼上。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应把政教专业毕业的教师选拔到政治课岗位上,形成专职的政治课教师队伍,创造条件给教师以在岗或离岗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创新,对在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政治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开卷考试的弊端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是在原考试体制及招生体制的方框内积极尝试,其配套制度尚属空白。其次,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以分的多少,率的高低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衡量、评估的社会意识根深蒂固,滞后的人才观使开卷考试的健康有序发展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土壤,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如层层下达中考指标,即各学校600分以上要完成多少个,上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要完成多少个,各校又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各班。因此,备考阶段,全体应考师生,无不抽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加班加点,冲刺题海,或潜心猜题,或模拟演习。再次,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最后,在评阅中考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判断说明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题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灵活多样,因阅卷教师的水平不同、把握的尺度不同、繁重的阅卷任务下情绪的不同,打分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这样,对学生、对任课教师、对学校来说都会带来不公平。因此,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
  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他文献
去年,海南农业面对部分热带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和“海燕”强台风及冬季罕见强降雨等市场与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海南及时采取一系列生产补救措施,努力促进各种农业经济要素流
基础工程在整个输电线路工程体系中极其关键,其选型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线路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安全运行及项目对环境影响.据国内已投产和在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情况来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新理念对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使政治课上的更加有趣、精彩。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点体会。  一、巧妙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深信教育有强大的威力”。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使每个孩
期刊
按照中国考古文化编年,中华文明应始于化元前3000多年,约占新石器时代晚期.但传统的文学史观中华文明史中是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考古学的物证也是把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
把产业集聚区当做“大花园”来建设,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经过多年努力,真的做到了!集聚区内不仅吸引众多高端企业入驻,还建有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工业博物馆,嵌入极限滑草、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现代化社会建设,面对城市和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高压电缆的安全性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高压电缆相较于传统电缆,安全性更高、稳定性
婆婆年近七旬,自从公公去世后,她一年中总要来深圳住一阵子。可每次住不了多久,她就生我的气。我一向粗枝大叶,要么压根不知道她生了气,要么不知道自己哪里招她生气了。从大
期刊
妈妈,是我.我希望我们能够说满那获准的10分钟.但是我猜到时候许多狱友都要用电话,所以要是我没给您打电话,要是我们没有说上话,那么以下就是我想说的话:rn我身陷牢狱并非您
期刊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人们对配电网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对供电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的上升以及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10kV配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