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与评价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芯片。方法选择gyrB、ISR、16SrRNA、23SrRNA、hlyA、lap和pffA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靶基因,研制一种Oligo探针基因芯片,对18个不同种属来源的已知参考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并且采用对比试验、重复性试验、灵敏度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对该j芷:片进行验证评估。结果通过对比发现IDT合成的70merOligoj告片探针在芯片打印与芯片检测两个方面较优。比较10、40和80txmol/L3个Oligo探针点样浓度,结果显示10txmol/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IL-2预孵育naǐve CD4^+ T细胞后,对其极化(polarization)方向和增殖(proliferation)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50U/ml的IL-2分别预孵育D011.10TCR转基因小鼠和C57BL/6N小鼠naǐve CD4^+ T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这两种细胞中SOCS-3(suppressor of cy
目的 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淋巴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1、2、3、4、5、6、7、8周后,分离、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HCgp3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HCgp39抗体及COMP的分泌水平,分析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建模2周后,HCgp39抗原特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患儿免疫活性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EV71感染患儿71例,其中轻症EV71感染组20例,重症EV71感染组25例,危重症EV71感染组26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脓毒症不仅存在促炎及抗炎反应导致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亢进,还存在着特异性免疫抑制,其后果是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及加速患者死亡[1].本研究以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标志HLA-DR的表达及T、B、NK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在老年脓毒症的表达及预后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生长、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细胞活性氧(ROS)表达及6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LPS刺激SKOV3 4 h后TLR4的表达水平;用LPS分别刺激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TLR4表达、细胞周期分布、ROS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
到目前为止,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已发现AnnA、RmtA、RmtB、RmtC、RmtD和NpmA 6种16S rRNA甲基化酶,且编码这些酶的基因通常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处一个质粒上,通过质粒在不同的菌株之间播散[1-]4.RmtC型16S rRNA甲基化酶首次在奇异变形杆菌中被发现[4],但16S rRNA甲基化酶在奇异变形杆菌中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从我院2004年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菌,传统鉴别肠道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及血清学方法等,但这些传统方法较繁、耗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鉴定物种种属的特异性方法被广泛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s)2、4、7基因表达变化及血清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法检测42例慢性CE患者与2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DBT)对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作用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一次性接受全身137Csγ线致死量照射8.5Gy,照射后0-4h内经尾静脉输注同基因骨髓细胞107/只,同时给于不同剂量DBT,每日灌胃1次,连续15d.于骨髓移植后30、60d,检测以下指标: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胸腺、脾细胞总数和相应淋巴细胞亚类,以及反映免疫细胞
目的 构建人IL-24的腺病毒载体Ad-IL24,观察Ad-IL24对HL-60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 以pcDNA3.0-IL24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IL-24基因,酶切并连接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pAdTrack-CMV质粒上,Pme Ⅰ线性化重组质粒pAdTrack-CMV-IL24,并与腺病毒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