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5日,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专题片《铁骨铮铮的女共产党员高恬波》正在按时播出——
1924年春天,一位青年在党旗下宣誓,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她,就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的妻子高恬波……
充满深情的解说,真实感人的画面,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把人们带回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共同的理想,使阮啸仙与高恬波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五十多位党员之一,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阮啸仙,已逐渐被世人所熟悉。由于各种原因,阮啸仙与高恬波两人间的红色恋情,却鲜为人知。其实,阮啸仙与高恬波,是中共党史上一对著名的英烈夫妻,被后人称为“红色伴侣”。
阮啸仙与高恬波相识,是从“五四”广州学生运动时开始的。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为响应北京的学生运动,连续几天,时为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又称“甲工”)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的阮啸仙,与刘尔崧、周其鉴等同学一起,组织一批进步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禁锢,率先走出校门,跑上街头,登台演讲,并到各大、中学校串联,号召学生们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行动。
阮啸仙,广东河源人,1898年8月17日出生于东江河畔一个叫义合下屯的小山村。他自小就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与苦涩,曾因军阀混战两次辍学在家务农。在县城读书时,十分崇拜苏武、文天祥等民族气节坚贞的民族英雄,所写作文常念国家之贫弱,人民生活之艰辛,立意高远,文笔精美,被国文先生称为“脱胎前辈”之佳作;尤其他善辞令、讲演,被誉为“可造就之才”,深受学校老师的喜爱。阮啸仙的才气,也深得县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徐礼如的赏识。1917年秋,在徐老先生的周旋下,经亲戚保媒撮合,此时已经高小毕业回家务农、19岁的阮啸仙,与徐老先生的女儿——一个比阮啸仙年长一岁名叫徐琼荷的姑娘成了亲。
在老师们的引荐及家人的支持下,阮啸仙于1918年3月考入了“甲工”就读。当时正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第二年,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许多新事物新知识接踵而来。他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包括陈独秀、李大钊主办的《新青年》等,深受教育和启发。由于年纪比其他同学长几岁,学习成绩又好,他在同学们中威望较高,被选为“甲工”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刘尔崧、周其鉴等一批进步学生,一直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成为广州学生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阮啸仙等人兴冲冲地来到广州妇孺产科学校不远处的一条街道时,正遇到一群女学生在一家商店门前集会。
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留着短发的女学生,正站着大声地发表演讲: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中国人民的死对头!二十一条约是—个卖国条约!我们广大学生要团结起来,组织和发动各界群众,要求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坚决抵制日本货……”说完,领呼口号,群情激奋。
阮啸仙等人走上前去,也被这位女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所感染,禁不住带头鼓起掌来。
“这位女同学是谁呀?蛮厉害的。”阮啸仙低声地问站在一旁的刘尔崧。
刘尔崧也是河源人,他经常去拜访妇孺产科学校一位当老师的惠州亲戚,经常在他亲戚家里碰见这位女同学,大家也就认识了。他笑着轻声说:“她叫高恬波,妇孺产科学校学生,是我亲戚的得意门生哩!”接着,他自豪地介绍道:“听我亲戚讲,高恬波是惠阳人,她还是我们惠州同乡哩!”
当时,河源、惠阳归属惠州管辖,且河源距惠阳只有40余公里,均属东江客家聚集地,民俗乡情相同,就连语言也相通,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高恬波,原名高慕德,与阮啸仙同龄,老家在广东惠阳县秋长镇白石村一个叫高坳围的小山村。父亲高若汉,是一位医师,在淡水开过诊所,经营过“康和堂”西药房,并曾到广州博济医院坐过诊。据说高恬波父亲与孙中山有过交往。高母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高恬波共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
高恬波天资聪颖,幼时在家乡读书,成绩出众。受父亲影响,她尤喜习医术。17岁时,由父母包办,她嫁给了一个有钱有势丧偶的杨家阔少爷。高恬波不堪折磨,冲出家庭牢笼,逃到广州,在一个亲戚家里躲了起来。1919年春,在亲友的鼓励和全力资助下,高恬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高恬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苦读,认真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她认真阅读了《新青年》、《中华新报》等进步书刊,受到新思潮的影响。由于她的家庭状况和自身遭际,她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很快就接受了这些新思潮新事物,眼界更开阔了,思想觉悟也迅速提高。“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参加示威游行,走上街头演讲,坚决抵制日货,成为广东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
集会结束后,经刘尔崧介绍,阮啸仙认识了高恬波。
“这是阮啸仙,甲工学生会主席。”刘尔崧拉着阮啸仙的手,热情地向高恬波介绍道。
“晓得,晓得……”高恬波落落大方地向阮啸仙伸出右手,“你就是那个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很会演讲的阮啸仙……”
“过奖,过奖!哪比得上你刚才那精彩的演讲啊!”阮啸仙握着高恬波纤纤细手,摇了摇,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刚结婚就到广州来读书,你也够狠心的!”高恬波咯咯地大笑起来。
阮啸仙被高恬波无拘无束的话,弄得不好意思起来。他又感到奇怪,大家第一次见面,高恬波就对自己的经历这么清楚。
“你怎么对我的情况这么了解?”阮啸仙好奇地问道。
“你是甲工学生会的主席,谁不知道你呀!”高恬波望着阮啸仙,向站在旁边的刘尔崧使了个眼色,又咯咯地大笑起来。
阮啸仙看天色已晚,准备回学校召集会议,研究成立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事宜。临走时,阮啸仙对高恬波说:“今后有很多事,请你这位同乡多支持!”
“一定照办!”高恬波快言快语,爽快答应。
几天后,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又称“中上联”)正式成立,阮啸仙与刘尔崧、周其鉴为该会的主要负责人。“中上联”内设总务、宣传、教育、检查四科,在阮啸仙的推荐下,高恬波担任了宣传科的负责人。“中上联”在广东学生爱国运动中,起了实际的领导作用。
从此,阮啸仙与高恬波经常在一起畅道理想,商谈工作,议论时政,心通灵犀,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高恬波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深深地印在阮啸仙的心中。阮啸仙远大的志向,横溢的才华,以及他英俊倜傥的外貌和风度,也给高恬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冒着危险营救被捕同学,加深了高恬波对阮啸仙的印象
一次示威斗争中的特殊经历,加深了高恬波对阮啸仙的印象。
1919年7月初,阮啸仙等“中上联”负责人,组织带领各校学生,发动市民上街游行,号召抵制日货。高恬波 与妇孺产科学校同学们也参加了此次示威斗争。游行队伍一路高呼口号,并派人进入几家销售日货的“亡国公司”,搜出数十箱日货,集中在越秀南惠州会馆附近,当众放火烧毁。在场的数千名群众,齐声拍手叫好。
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军警的镇压,并扬言要逮捕组织游行示威的组织者。7月14日,当数千学生和市民到省议会请愿时,几百军警包围了请愿的学生和群众,并开枪打伤了10多人,拘捕了学生50多人。
阮啸仙等人并没有退缩。他与周其鉴、刘尔崧等“中上联”负责人一起,发动各校学生,连续几天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愤怒控诉军警镇压学生的罪行,号召全体市民坚决抵制售卖日货。
高恬波积极响应阮啸仙的号召。在她的组织带领下,妇孺产科学校的女生们参加了阮啸仙组织的集会和游行。
军警当局十分恐慌,派出大批军警上街,以“学生捣乱”、“维护社会治安”为借口,对示威学生再次进行镇压。高恬波等近百名学生,先后遭到拘捕。
军警当局的血腥镇压,更加激起了广大学生的愤慨。
阮啸仙立即召集各校学生代表会议,共商营救被捕同学对策。当晚,他以“中上联”的名义,发动“甲工”、妇孺产科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学校、光华医药专门学校等500多名学生,到警察厅请愿,强烈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在警察厅,阮啸仙走在队伍最前头,领呼“爱国无罪”、“释放被捕学生”等口号,并要求警察厅长出来面见请愿学生。
警察厅长知道下令拘捕示威学生,已经触犯了众怒,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有些团体还派出代表慰问受伤和被捕的学生。他害怕事情越闹越大,后果难以收拾,不得不出来与请愿的学生们见面。
阮啸仙义正词严地质问:“学生爱国何罪之有?勾结洋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无罪,学生爱国反而有罪,这是什么国法?”
警察厅长被问得哑口无言,涨红着脸,推脱道:“我也是受上峰指令办事的,请大家冷静……”
阮啸仙紧追不放,大声说道:“就是你亲自下令拘捕学生的!今晚你若不下令释放被捕学生,我们将继续到广州军政府示威请愿!后果你自己负责!”
警察厅长见学生们情绪激动,也不敢再强硬。
由于阮啸仙等人的据理力争,加上强大社会舆论的压力,警察厅长不得不将拘捕的学生全部释放。
看到高恬波等同学全部释放,阮啸仙深感于团结斗争的巨大力量,心中极为兴奋。
高恬波自被抓以后,一直牵挂着阮啸仙等同学的安全。特别是传言军警与警察厅点名要拘捕阮啸仙,她十分担心阮啸仙他们会遭到不测。意想不到的是,阮啸仙竟不顾自身安危,亲自率领同学们前来营救,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看到阮啸仙安然无恙,悬在她心上的一块石头,也顿时落了地!
同学们虽分别只有几个小时,但劫后重逢,个个激动万分。阮啸仙与被释放的同学相互拥抱着、欢呼着,共同欢庆这来之不易的斗争胜利。
高恬波也十分兴奋。她本想上前对阮啸仙说点什么,但不知怎么的,当站在阮啸仙面前时,脸却霎时红了起来,平时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高恬波的不幸婚姻,促成了阮啸仙几篇大作的问世
转眼进入了1921年秋。
这一天,高恬波来到“甲工”,与阮啸仙商量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宣传之事。在交谈完工作之后,高恬波又一次详细地向阮啸仙谈起了她的身世。
“你真了不起,仿效起勇敢的娜拉,离家出走到广州来了!”阮啸仙听完高恬波的经历,感慨地说。
“人家跟你说真的,你却取笑我……”高恬波知道阮啸仙未理解她的本意,着急得直跺脚。
“我不是取笑你,我是敬佩你,真的!”阮啸仙接着说,“封建礼教是迫害女子的罪魁祸首,我们青年,就要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去争取自主的婚姻!”
在陈独秀等人影响下,这段时间里,阮啸仙不但反复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经典著作,还阅读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的文艺作品,尤其喜爱苏俄小说。于是他萌发了用文艺的形式来进行革命宣传的想法。
高恬波离开后,她不幸的婚姻经历,一直在阮啸仙脑子里打转。中国妇女这种毫无自由、遭人摆弄的婚姻,令阮啸仙百感交集。对!应该拿起自己的笔,像郁达夫他们那样,用文学的形式,把封建礼教迫害女子的罪恶予以揭露!
当天晚上,阮啸仙一口气写了一篇纪实体小说,取名为《一个奋斗的女子》。此篇小说,阮啸仙以高恬波为原型,以“五四”广州学生运动为背景,用“我”第一人称,塑造了“产科医学生”、“学生联合会职员”——“钦道”追求婚姻自主的艺术典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精神及肉体摧残的罪恶,热情赞颂了勇于反抗、追求幸福、争取婚姻自主的精神。小说通过“我”大声疾呼:“天下最可怜的是强不爱以为爱”,“夫妇是爱情和理性的结合,是男女两性最大的幸福,金钱和势力——作官,是不能占两间的位置。结婚与不结婚,是爱情和没爱情的问题,是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买卖式势利婚姻,是没有价值的。”小说结尾,阮啸仙从主人公“钦道”的个人不幸婚姻,联想到社会问题的揭露和解决,直言呼吁:“政府是靠不住的,总靠我们大家觉悟起来,直接去行动——奋斗——牺牲——来解决困难问题!”
这篇小说,是阮啸仙诸多著述中唯一的一篇小说体文章,也是他采取文艺表现形式作为宣传手段的初次尝式。
第二天,阮啸仙把这篇小说给了刘尔崧、周其鉴等同学征求意见。大家都说,利用文艺作品进行革命宣传,是一个好办法。并建议把它搬上舞台,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更容易接受革命道理。
当时,社会主义思潮在广东开始广泛传播,但新文学运动的新风却没有大规模地吹入广州文坛,官办的报刊杂志还充斥着旧文学陈腐霉烂的气息。此时,阮啸仙与刘尔崧等人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思潮的活跃分子,并以所就读的“甲工”学校为舞台,组织学校进步学生,开展了轰动一时的要求读书、整顿校务、改造学校、驱除校长的著名学潮,开始了“改造社会”的大胆尝试。从改造社会的政治需要出发,以文艺形式宣传革命,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阮啸仙接受了刘尔崧等人的提议,当天就开始构思创作。花了近两天时间,他又创作了一幕六场话剧,取名《爱情是什么?》
在这个剧本中,阮啸仙更多地致力于揭露社会问题。他把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与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分析了个人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并以剧中主人公的口吻,号召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斗争——
“提出条件,去和资本家商量,要他们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价,一切工场的支配,要我们工人来参预。”
“在黑暗社会支配底下,没有翻身出来的时候,都要抱着自己的毅力,来奋斗牺牲,要超越环境,开辟理想的新社会。别要为环境所征服,俯首贴耳,任人宰割下去。”
“为求解脱女界数千年羁绊,宁愿负不孝之名,我不牺牲,谁当牺牲!”
阮啸仙采用小说、戏剧等文艺形式作为宣传革命的手 段,用最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方式描写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广东新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1922年春,阮啸仙与张善铭、周其鉴又发起筹办了《工业杂志》,
《一个奋斗的女子》、《爱情是什么?》同时发表在该刊创刊号上,引起广大青年的强烈共鸣。高恬波专门跑到“甲工”,向阮啸仙要了几十本《工业杂志》,带回妇孺产科学校,分发给各班组同学,大家纷纷争相传阅。
高恬波想不到,自己不幸的婚姻,竟促成了阮啸仙几篇大作的问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志向远大、多才多艺的阮啸仙,更加引起了高恬波的特别关注。
前线慰劳将士,阮啸仙与高恬波成为新闻人物
1922年秋,阮啸仙从“甲工”毕业后,受广东区委的指派,随即投身工人运动。9月,他与冯菊坡、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在广州惠福中路玉华坊中路,创办了“爱群通讯社”,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的公开活动机关。翌年2月,在阮啸仙等人的积极筹备下,广东工会联合会又在广州仙邻巷成立。正在阮啸仙四处奔波,准备为工人运动大干一场的时候,时为中央局总书记的陈独秀,决定委托在青年中享有较高威望的阮啸仙负责整顿健全广东团组织。
阮啸仙在“甲工”组织学生爱国运动时,曾以“中上联”的名义,邀请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时为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到校作过演讲,受到“甲工”学生的热烈欢迎。会后,阮啸仙与周其鉴等同学把陈独秀演讲记录进行了整理,分两次发表在广东党组织机关报《广东群报》上。这是阮啸仙第一次见到陈独秀。阮啸仙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给陈独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阮啸仙十分感谢党中央和陈独秀对自己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在兼顾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广东团组织进行了整顿,使团的面貌焕然一新,团员的数量也逐步增加。阮啸仙在广东青年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被选举为团广州地委书记,代行团广东区委书记职权。1923年6月后,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团广东区委委员长。在此期间,高恬波也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党的“三大”召开期间,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司后街45号成立了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阮啸仙任书记。时为团的活动积极分子的高恬波,也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阮啸仙经常为社刊《新学生社》撰写文章,揭露时弊,宣传革命,启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高恬波积极协助阮啸仙,校对文稿,分发社刊,联络青年,发展团员,尽心履责。在阮啸仙、高恬波等人的努力下,广州市各大中学校先后建立了支部,各市县也成立了分社,社员发展迅猛。该社最初成立时,只有广州市内的一百多人,不到一年就发展壮大到五六千人,人员遍及广州、广西、福建等地,成为青年和学生界推动革命运动的一股强大力量,对协助孙中山的革命政府镇压反动军阀也起了重大作用。
这年11月,盘踞在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残部洪兆麟、杨坤如,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妄图反攻广州。大元帅府下令反击,孙中山亲临前线指挥,与敌在东莞石龙墟一带作战。为鼓舞士气,阮啸仙等人组织了以“新学生社”社员和青年团员为核心的“青年慰劳队”30多人,前往前线慰军。高恬波积极报名参加,是慰劳队中唯一的女性。
出发前,阮啸仙向全体慰劳队员作了动员。他说:“帝国主义和军阀是中国内乱的根源,不打垮他们,中国便无安宁之日。我们青年,要以我不牺牲、谁当牺牲的精神,去和恶魔决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运动!”
高恬波代表全体慰劳队员,表示了决心。她大声地对队友们说:“现在前线士兵正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缺医少药,供给困难,需要我们去补充。让我们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当时,盘踞在石龙附近的敌军,凭借沙包工事,封锁了交通要道。因战事频繁,道路两旁仍有不少尸体未收殓,经烈日曝晒,恶臭难闻。慰劳队员大都是刚走出校门、未上过战场的青年,他们目睹此种惨状,不敢向前。
在这关键时刻,阮啸仙从队员手中夺过旗帜,奋不顾身地带头冲锋。高恬波紧随其后,边冲边大声高喊:
“同志们,冲上前去!”
在他俩的带动下,全体队员冒着枪林弹雨,一个个背着慰问品,直往前线阵地上冲去!敌军乱了阵脚,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慰劳队已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来到了浴血奋战的前沿阵地。
革命军受到极大鼓舞,个个士气大振,终于击溃敌军,收复了石龙墟,粉碎了敌人妄图反攻广州、扼杀革命政府的图谋。阮啸仙率领青年慰劳队徒手退敌的故事,一时轰动了广州。而高恬波的勇敢行动,也被人们所称颂,并受到团广州区委和中共广东区委的表扬。
在共同的革命中,高恬波与阮啸仙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尤其是阮啸仙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那种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更令高恬波敬佩不已!她莫名其妙地感到,只要与阮啸仙在一起,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一种特殊的难于言状的东西,时刻撞击着她,且越来越强烈……
无私的真情,阮啸仙与高恬波结为“革命伴侣”
阮啸仙自幼身体欠佳,体质先天不足。投身革命后,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时间的紧张与劳累,使本来就很差的体质雪上加霜,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消瘦,经常失眠盗汗,有时还咳嗽不止,有几次竟然还咳出血来。同志们劝他休息,阮啸仙不以为然,总觉得工作放不下。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细心的高恬波。在她的再三催促和陪伴下,阮啸仙到医院作了一次检查,医生诊断阮啸仙患的是肺结核病。高恬波拿着医生开的诊断书,望着日渐消瘦的阮啸仙,心急得直掉泪……
从“中上联”成立,高恬波担任教育科兼义学负责人之后,她就经常与阮啸仙在一起学习、工作。作为一个细心的年轻女子,她从一开始认识阮啸仙,就特别关注他,把他当作自己学习的师兄和楷模。在广州妇孺产科学校毕业,当选“新学生社”执委会常务委员后,她几乎天天与阮啸仙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谈未来,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并暗暗向阮啸仙的同乡打听他老家的家庭状况。她也犹豫过。但当看到自己倾心爱慕的人长期这样紧张劳累地工作,整天咳嗽不止,她感到十分痛心。曾经多少个夜晚,她都因此而不能入眠。
从阮啸仙第一次因劳累咳血那天起,高恬波就暗暗作出决定,要把照顾阮啸仙的健康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她在忙完紧张工作之余,几乎天天跑到阮啸仙住地看望他,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催促他按时服药,叮嘱他要注意休息,并多次暗示了自己心底的想法。同时,对于饮食、衣物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以及文稿缮清、文件收发、通讯联络、会务杂事等文秘工作,她更是处处主动地承担起来。
这一切,既是出于情愿,也是受组织的委派,高恬波没有半点怨言。
对高恬波在工作中的鼎力支持,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阮啸仙一直心存感激。特别是高恬波多次有意的语言暗示,阮啸仙早已看出高恬波的情意,但他不敢接受这份爱。原因很简单,阮啸仙在河源老家有一个比自己大一岁的妻子!这门婚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亲,但妻子在家侍候公婆、勤俭持家,默默支持自己求学,也算得上是个贤惠的妻子。尽管老家阮氏家族习俗允许,家中父母及妻子也不反对,但阮啸仙总感到若答应高恬波,则有愧于老家妻子,对高恬波也不公平!此外,自己患上了肺结核病,这样既会影响高恬波的工作,也会拖累她的生活!面对高恬波的深情厚意,阮啸仙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其实,高恬波当时确实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但她下定了决心,为了更悉心照顾阮啸仙的健康,她主动坚决地向党组织提出要与阮啸仙结合的请求。
鉴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出于对阮啸仙身体健康及工作需要的考虑,党组织同意了高恬波的请求。不久,也就是1923年冬,阮啸仙与高恬波结为革命伴侣。
阮啸仙与高恬波结合后,为了不妨碍革命工作,高恬波主动到医院做了绝育手术。为纪念这特殊的日子,两人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照片上,英俊消瘦的阮啸仙与恬美秀丽的高恬波,牵手并肩依偎在一起。北京中国博物馆建国初期曾陈列过这张纪念合影。每个看过这张合影照的人,都会被这对革命伴侣真挚感人的故事所感染。
(未完待续)
1924年春天,一位青年在党旗下宣誓,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她,就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的妻子高恬波……
充满深情的解说,真实感人的画面,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把人们带回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共同的理想,使阮啸仙与高恬波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五十多位党员之一,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阮啸仙,已逐渐被世人所熟悉。由于各种原因,阮啸仙与高恬波两人间的红色恋情,却鲜为人知。其实,阮啸仙与高恬波,是中共党史上一对著名的英烈夫妻,被后人称为“红色伴侣”。
阮啸仙与高恬波相识,是从“五四”广州学生运动时开始的。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为响应北京的学生运动,连续几天,时为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又称“甲工”)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的阮啸仙,与刘尔崧、周其鉴等同学一起,组织一批进步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禁锢,率先走出校门,跑上街头,登台演讲,并到各大、中学校串联,号召学生们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行动。
阮啸仙,广东河源人,1898年8月17日出生于东江河畔一个叫义合下屯的小山村。他自小就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与苦涩,曾因军阀混战两次辍学在家务农。在县城读书时,十分崇拜苏武、文天祥等民族气节坚贞的民族英雄,所写作文常念国家之贫弱,人民生活之艰辛,立意高远,文笔精美,被国文先生称为“脱胎前辈”之佳作;尤其他善辞令、讲演,被誉为“可造就之才”,深受学校老师的喜爱。阮啸仙的才气,也深得县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徐礼如的赏识。1917年秋,在徐老先生的周旋下,经亲戚保媒撮合,此时已经高小毕业回家务农、19岁的阮啸仙,与徐老先生的女儿——一个比阮啸仙年长一岁名叫徐琼荷的姑娘成了亲。
在老师们的引荐及家人的支持下,阮啸仙于1918年3月考入了“甲工”就读。当时正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第二年,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许多新事物新知识接踵而来。他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包括陈独秀、李大钊主办的《新青年》等,深受教育和启发。由于年纪比其他同学长几岁,学习成绩又好,他在同学们中威望较高,被选为“甲工”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刘尔崧、周其鉴等一批进步学生,一直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成为广州学生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阮啸仙等人兴冲冲地来到广州妇孺产科学校不远处的一条街道时,正遇到一群女学生在一家商店门前集会。
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留着短发的女学生,正站着大声地发表演讲: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中国人民的死对头!二十一条约是—个卖国条约!我们广大学生要团结起来,组织和发动各界群众,要求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坚决抵制日本货……”说完,领呼口号,群情激奋。
阮啸仙等人走上前去,也被这位女同学充满激情的演讲所感染,禁不住带头鼓起掌来。
“这位女同学是谁呀?蛮厉害的。”阮啸仙低声地问站在一旁的刘尔崧。
刘尔崧也是河源人,他经常去拜访妇孺产科学校一位当老师的惠州亲戚,经常在他亲戚家里碰见这位女同学,大家也就认识了。他笑着轻声说:“她叫高恬波,妇孺产科学校学生,是我亲戚的得意门生哩!”接着,他自豪地介绍道:“听我亲戚讲,高恬波是惠阳人,她还是我们惠州同乡哩!”
当时,河源、惠阳归属惠州管辖,且河源距惠阳只有40余公里,均属东江客家聚集地,民俗乡情相同,就连语言也相通,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高恬波,原名高慕德,与阮啸仙同龄,老家在广东惠阳县秋长镇白石村一个叫高坳围的小山村。父亲高若汉,是一位医师,在淡水开过诊所,经营过“康和堂”西药房,并曾到广州博济医院坐过诊。据说高恬波父亲与孙中山有过交往。高母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高恬波共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
高恬波天资聪颖,幼时在家乡读书,成绩出众。受父亲影响,她尤喜习医术。17岁时,由父母包办,她嫁给了一个有钱有势丧偶的杨家阔少爷。高恬波不堪折磨,冲出家庭牢笼,逃到广州,在一个亲戚家里躲了起来。1919年春,在亲友的鼓励和全力资助下,高恬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高恬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苦读,认真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她认真阅读了《新青年》、《中华新报》等进步书刊,受到新思潮的影响。由于她的家庭状况和自身遭际,她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很快就接受了这些新思潮新事物,眼界更开阔了,思想觉悟也迅速提高。“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参加示威游行,走上街头演讲,坚决抵制日货,成为广东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
集会结束后,经刘尔崧介绍,阮啸仙认识了高恬波。
“这是阮啸仙,甲工学生会主席。”刘尔崧拉着阮啸仙的手,热情地向高恬波介绍道。
“晓得,晓得……”高恬波落落大方地向阮啸仙伸出右手,“你就是那个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很会演讲的阮啸仙……”
“过奖,过奖!哪比得上你刚才那精彩的演讲啊!”阮啸仙握着高恬波纤纤细手,摇了摇,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刚结婚就到广州来读书,你也够狠心的!”高恬波咯咯地大笑起来。
阮啸仙被高恬波无拘无束的话,弄得不好意思起来。他又感到奇怪,大家第一次见面,高恬波就对自己的经历这么清楚。
“你怎么对我的情况这么了解?”阮啸仙好奇地问道。
“你是甲工学生会的主席,谁不知道你呀!”高恬波望着阮啸仙,向站在旁边的刘尔崧使了个眼色,又咯咯地大笑起来。
阮啸仙看天色已晚,准备回学校召集会议,研究成立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事宜。临走时,阮啸仙对高恬波说:“今后有很多事,请你这位同乡多支持!”
“一定照办!”高恬波快言快语,爽快答应。
几天后,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又称“中上联”)正式成立,阮啸仙与刘尔崧、周其鉴为该会的主要负责人。“中上联”内设总务、宣传、教育、检查四科,在阮啸仙的推荐下,高恬波担任了宣传科的负责人。“中上联”在广东学生爱国运动中,起了实际的领导作用。
从此,阮啸仙与高恬波经常在一起畅道理想,商谈工作,议论时政,心通灵犀,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高恬波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深深地印在阮啸仙的心中。阮啸仙远大的志向,横溢的才华,以及他英俊倜傥的外貌和风度,也给高恬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冒着危险营救被捕同学,加深了高恬波对阮啸仙的印象
一次示威斗争中的特殊经历,加深了高恬波对阮啸仙的印象。
1919年7月初,阮啸仙等“中上联”负责人,组织带领各校学生,发动市民上街游行,号召抵制日货。高恬波 与妇孺产科学校同学们也参加了此次示威斗争。游行队伍一路高呼口号,并派人进入几家销售日货的“亡国公司”,搜出数十箱日货,集中在越秀南惠州会馆附近,当众放火烧毁。在场的数千名群众,齐声拍手叫好。
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军警的镇压,并扬言要逮捕组织游行示威的组织者。7月14日,当数千学生和市民到省议会请愿时,几百军警包围了请愿的学生和群众,并开枪打伤了10多人,拘捕了学生50多人。
阮啸仙等人并没有退缩。他与周其鉴、刘尔崧等“中上联”负责人一起,发动各校学生,连续几天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愤怒控诉军警镇压学生的罪行,号召全体市民坚决抵制售卖日货。
高恬波积极响应阮啸仙的号召。在她的组织带领下,妇孺产科学校的女生们参加了阮啸仙组织的集会和游行。
军警当局十分恐慌,派出大批军警上街,以“学生捣乱”、“维护社会治安”为借口,对示威学生再次进行镇压。高恬波等近百名学生,先后遭到拘捕。
军警当局的血腥镇压,更加激起了广大学生的愤慨。
阮啸仙立即召集各校学生代表会议,共商营救被捕同学对策。当晚,他以“中上联”的名义,发动“甲工”、妇孺产科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学校、光华医药专门学校等500多名学生,到警察厅请愿,强烈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在警察厅,阮啸仙走在队伍最前头,领呼“爱国无罪”、“释放被捕学生”等口号,并要求警察厅长出来面见请愿学生。
警察厅长知道下令拘捕示威学生,已经触犯了众怒,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有些团体还派出代表慰问受伤和被捕的学生。他害怕事情越闹越大,后果难以收拾,不得不出来与请愿的学生们见面。
阮啸仙义正词严地质问:“学生爱国何罪之有?勾结洋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无罪,学生爱国反而有罪,这是什么国法?”
警察厅长被问得哑口无言,涨红着脸,推脱道:“我也是受上峰指令办事的,请大家冷静……”
阮啸仙紧追不放,大声说道:“就是你亲自下令拘捕学生的!今晚你若不下令释放被捕学生,我们将继续到广州军政府示威请愿!后果你自己负责!”
警察厅长见学生们情绪激动,也不敢再强硬。
由于阮啸仙等人的据理力争,加上强大社会舆论的压力,警察厅长不得不将拘捕的学生全部释放。
看到高恬波等同学全部释放,阮啸仙深感于团结斗争的巨大力量,心中极为兴奋。
高恬波自被抓以后,一直牵挂着阮啸仙等同学的安全。特别是传言军警与警察厅点名要拘捕阮啸仙,她十分担心阮啸仙他们会遭到不测。意想不到的是,阮啸仙竟不顾自身安危,亲自率领同学们前来营救,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看到阮啸仙安然无恙,悬在她心上的一块石头,也顿时落了地!
同学们虽分别只有几个小时,但劫后重逢,个个激动万分。阮啸仙与被释放的同学相互拥抱着、欢呼着,共同欢庆这来之不易的斗争胜利。
高恬波也十分兴奋。她本想上前对阮啸仙说点什么,但不知怎么的,当站在阮啸仙面前时,脸却霎时红了起来,平时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高恬波的不幸婚姻,促成了阮啸仙几篇大作的问世
转眼进入了1921年秋。
这一天,高恬波来到“甲工”,与阮啸仙商量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宣传之事。在交谈完工作之后,高恬波又一次详细地向阮啸仙谈起了她的身世。
“你真了不起,仿效起勇敢的娜拉,离家出走到广州来了!”阮啸仙听完高恬波的经历,感慨地说。
“人家跟你说真的,你却取笑我……”高恬波知道阮啸仙未理解她的本意,着急得直跺脚。
“我不是取笑你,我是敬佩你,真的!”阮啸仙接着说,“封建礼教是迫害女子的罪魁祸首,我们青年,就要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去争取自主的婚姻!”
在陈独秀等人影响下,这段时间里,阮啸仙不但反复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经典著作,还阅读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的文艺作品,尤其喜爱苏俄小说。于是他萌发了用文艺的形式来进行革命宣传的想法。
高恬波离开后,她不幸的婚姻经历,一直在阮啸仙脑子里打转。中国妇女这种毫无自由、遭人摆弄的婚姻,令阮啸仙百感交集。对!应该拿起自己的笔,像郁达夫他们那样,用文学的形式,把封建礼教迫害女子的罪恶予以揭露!
当天晚上,阮啸仙一口气写了一篇纪实体小说,取名为《一个奋斗的女子》。此篇小说,阮啸仙以高恬波为原型,以“五四”广州学生运动为背景,用“我”第一人称,塑造了“产科医学生”、“学生联合会职员”——“钦道”追求婚姻自主的艺术典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精神及肉体摧残的罪恶,热情赞颂了勇于反抗、追求幸福、争取婚姻自主的精神。小说通过“我”大声疾呼:“天下最可怜的是强不爱以为爱”,“夫妇是爱情和理性的结合,是男女两性最大的幸福,金钱和势力——作官,是不能占两间的位置。结婚与不结婚,是爱情和没爱情的问题,是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买卖式势利婚姻,是没有价值的。”小说结尾,阮啸仙从主人公“钦道”的个人不幸婚姻,联想到社会问题的揭露和解决,直言呼吁:“政府是靠不住的,总靠我们大家觉悟起来,直接去行动——奋斗——牺牲——来解决困难问题!”
这篇小说,是阮啸仙诸多著述中唯一的一篇小说体文章,也是他采取文艺表现形式作为宣传手段的初次尝式。
第二天,阮啸仙把这篇小说给了刘尔崧、周其鉴等同学征求意见。大家都说,利用文艺作品进行革命宣传,是一个好办法。并建议把它搬上舞台,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更容易接受革命道理。
当时,社会主义思潮在广东开始广泛传播,但新文学运动的新风却没有大规模地吹入广州文坛,官办的报刊杂志还充斥着旧文学陈腐霉烂的气息。此时,阮啸仙与刘尔崧等人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思潮的活跃分子,并以所就读的“甲工”学校为舞台,组织学校进步学生,开展了轰动一时的要求读书、整顿校务、改造学校、驱除校长的著名学潮,开始了“改造社会”的大胆尝试。从改造社会的政治需要出发,以文艺形式宣传革命,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阮啸仙接受了刘尔崧等人的提议,当天就开始构思创作。花了近两天时间,他又创作了一幕六场话剧,取名《爱情是什么?》
在这个剧本中,阮啸仙更多地致力于揭露社会问题。他把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与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分析了个人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并以剧中主人公的口吻,号召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斗争——
“提出条件,去和资本家商量,要他们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价,一切工场的支配,要我们工人来参预。”
“在黑暗社会支配底下,没有翻身出来的时候,都要抱着自己的毅力,来奋斗牺牲,要超越环境,开辟理想的新社会。别要为环境所征服,俯首贴耳,任人宰割下去。”
“为求解脱女界数千年羁绊,宁愿负不孝之名,我不牺牲,谁当牺牲!”
阮啸仙采用小说、戏剧等文艺形式作为宣传革命的手 段,用最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方式描写现实生活和斗争,在广东新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1922年春,阮啸仙与张善铭、周其鉴又发起筹办了《工业杂志》,
《一个奋斗的女子》、《爱情是什么?》同时发表在该刊创刊号上,引起广大青年的强烈共鸣。高恬波专门跑到“甲工”,向阮啸仙要了几十本《工业杂志》,带回妇孺产科学校,分发给各班组同学,大家纷纷争相传阅。
高恬波想不到,自己不幸的婚姻,竟促成了阮啸仙几篇大作的问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志向远大、多才多艺的阮啸仙,更加引起了高恬波的特别关注。
前线慰劳将士,阮啸仙与高恬波成为新闻人物
1922年秋,阮啸仙从“甲工”毕业后,受广东区委的指派,随即投身工人运动。9月,他与冯菊坡、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在广州惠福中路玉华坊中路,创办了“爱群通讯社”,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的公开活动机关。翌年2月,在阮啸仙等人的积极筹备下,广东工会联合会又在广州仙邻巷成立。正在阮啸仙四处奔波,准备为工人运动大干一场的时候,时为中央局总书记的陈独秀,决定委托在青年中享有较高威望的阮啸仙负责整顿健全广东团组织。
阮啸仙在“甲工”组织学生爱国运动时,曾以“中上联”的名义,邀请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时为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到校作过演讲,受到“甲工”学生的热烈欢迎。会后,阮啸仙与周其鉴等同学把陈独秀演讲记录进行了整理,分两次发表在广东党组织机关报《广东群报》上。这是阮啸仙第一次见到陈独秀。阮啸仙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给陈独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阮啸仙十分感谢党中央和陈独秀对自己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在兼顾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广东团组织进行了整顿,使团的面貌焕然一新,团员的数量也逐步增加。阮啸仙在广东青年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被选举为团广州地委书记,代行团广东区委书记职权。1923年6月后,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团广东区委委员长。在此期间,高恬波也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党的“三大”召开期间,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司后街45号成立了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阮啸仙任书记。时为团的活动积极分子的高恬波,也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阮啸仙经常为社刊《新学生社》撰写文章,揭露时弊,宣传革命,启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高恬波积极协助阮啸仙,校对文稿,分发社刊,联络青年,发展团员,尽心履责。在阮啸仙、高恬波等人的努力下,广州市各大中学校先后建立了支部,各市县也成立了分社,社员发展迅猛。该社最初成立时,只有广州市内的一百多人,不到一年就发展壮大到五六千人,人员遍及广州、广西、福建等地,成为青年和学生界推动革命运动的一股强大力量,对协助孙中山的革命政府镇压反动军阀也起了重大作用。
这年11月,盘踞在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残部洪兆麟、杨坤如,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妄图反攻广州。大元帅府下令反击,孙中山亲临前线指挥,与敌在东莞石龙墟一带作战。为鼓舞士气,阮啸仙等人组织了以“新学生社”社员和青年团员为核心的“青年慰劳队”30多人,前往前线慰军。高恬波积极报名参加,是慰劳队中唯一的女性。
出发前,阮啸仙向全体慰劳队员作了动员。他说:“帝国主义和军阀是中国内乱的根源,不打垮他们,中国便无安宁之日。我们青年,要以我不牺牲、谁当牺牲的精神,去和恶魔决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运动!”
高恬波代表全体慰劳队员,表示了决心。她大声地对队友们说:“现在前线士兵正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缺医少药,供给困难,需要我们去补充。让我们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当时,盘踞在石龙附近的敌军,凭借沙包工事,封锁了交通要道。因战事频繁,道路两旁仍有不少尸体未收殓,经烈日曝晒,恶臭难闻。慰劳队员大都是刚走出校门、未上过战场的青年,他们目睹此种惨状,不敢向前。
在这关键时刻,阮啸仙从队员手中夺过旗帜,奋不顾身地带头冲锋。高恬波紧随其后,边冲边大声高喊:
“同志们,冲上前去!”
在他俩的带动下,全体队员冒着枪林弹雨,一个个背着慰问品,直往前线阵地上冲去!敌军乱了阵脚,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慰劳队已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来到了浴血奋战的前沿阵地。
革命军受到极大鼓舞,个个士气大振,终于击溃敌军,收复了石龙墟,粉碎了敌人妄图反攻广州、扼杀革命政府的图谋。阮啸仙率领青年慰劳队徒手退敌的故事,一时轰动了广州。而高恬波的勇敢行动,也被人们所称颂,并受到团广州区委和中共广东区委的表扬。
在共同的革命中,高恬波与阮啸仙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尤其是阮啸仙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那种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更令高恬波敬佩不已!她莫名其妙地感到,只要与阮啸仙在一起,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一种特殊的难于言状的东西,时刻撞击着她,且越来越强烈……
无私的真情,阮啸仙与高恬波结为“革命伴侣”
阮啸仙自幼身体欠佳,体质先天不足。投身革命后,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时间的紧张与劳累,使本来就很差的体质雪上加霜,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消瘦,经常失眠盗汗,有时还咳嗽不止,有几次竟然还咳出血来。同志们劝他休息,阮啸仙不以为然,总觉得工作放不下。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细心的高恬波。在她的再三催促和陪伴下,阮啸仙到医院作了一次检查,医生诊断阮啸仙患的是肺结核病。高恬波拿着医生开的诊断书,望着日渐消瘦的阮啸仙,心急得直掉泪……
从“中上联”成立,高恬波担任教育科兼义学负责人之后,她就经常与阮啸仙在一起学习、工作。作为一个细心的年轻女子,她从一开始认识阮啸仙,就特别关注他,把他当作自己学习的师兄和楷模。在广州妇孺产科学校毕业,当选“新学生社”执委会常务委员后,她几乎天天与阮啸仙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谈未来,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并暗暗向阮啸仙的同乡打听他老家的家庭状况。她也犹豫过。但当看到自己倾心爱慕的人长期这样紧张劳累地工作,整天咳嗽不止,她感到十分痛心。曾经多少个夜晚,她都因此而不能入眠。
从阮啸仙第一次因劳累咳血那天起,高恬波就暗暗作出决定,要把照顾阮啸仙的健康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她在忙完紧张工作之余,几乎天天跑到阮啸仙住地看望他,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催促他按时服药,叮嘱他要注意休息,并多次暗示了自己心底的想法。同时,对于饮食、衣物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以及文稿缮清、文件收发、通讯联络、会务杂事等文秘工作,她更是处处主动地承担起来。
这一切,既是出于情愿,也是受组织的委派,高恬波没有半点怨言。
对高恬波在工作中的鼎力支持,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阮啸仙一直心存感激。特别是高恬波多次有意的语言暗示,阮啸仙早已看出高恬波的情意,但他不敢接受这份爱。原因很简单,阮啸仙在河源老家有一个比自己大一岁的妻子!这门婚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亲,但妻子在家侍候公婆、勤俭持家,默默支持自己求学,也算得上是个贤惠的妻子。尽管老家阮氏家族习俗允许,家中父母及妻子也不反对,但阮啸仙总感到若答应高恬波,则有愧于老家妻子,对高恬波也不公平!此外,自己患上了肺结核病,这样既会影响高恬波的工作,也会拖累她的生活!面对高恬波的深情厚意,阮啸仙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其实,高恬波当时确实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但她下定了决心,为了更悉心照顾阮啸仙的健康,她主动坚决地向党组织提出要与阮啸仙结合的请求。
鉴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出于对阮啸仙身体健康及工作需要的考虑,党组织同意了高恬波的请求。不久,也就是1923年冬,阮啸仙与高恬波结为革命伴侣。
阮啸仙与高恬波结合后,为了不妨碍革命工作,高恬波主动到医院做了绝育手术。为纪念这特殊的日子,两人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照片上,英俊消瘦的阮啸仙与恬美秀丽的高恬波,牵手并肩依偎在一起。北京中国博物馆建国初期曾陈列过这张纪念合影。每个看过这张合影照的人,都会被这对革命伴侣真挚感人的故事所感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