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如意,阅读是软肋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外研社杯”第25届上海中学生作文竞赛颁奖,承办方围绕中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进行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一年中阅读课外书不到1O本的中学生人数比例高达72.27%。
  在一年中阅读课外书不到10本的中学生中,5.94%的学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一本课外书都没读过”。对许多经典的书籍,中学生普遍感到陌生,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大部分的中学生没有完整阅读过,只有15.51%的学生读过。即使许多中学生将漫画、杂志、以及各种速食畅销读物都纳入阅读量计算范围,中学生群体的阅读量依然十分低。
  语文学习中最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就是在写作文时“不知道要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出自己”,视野狭窄、语言贫乏,究其原因,和课外阅读的缺失有着因果关系。
  中学生阅读问题的症结何在?调查中,学生们的回答出现了这样几种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比如《杜拉拉升职记》等;二是类型较狭窄单一,流行小说和所谓的“心灵鸡汤”类励志畅销书居多。问卷调查中有一题是“在选择课外书时一般会根据什么选择?”72%的中学生选择“同学之间流行和朋友推荐的书籍”,或是“时下畅销的热门书籍”,相比之下,选择“经典名著”和“父母老师推荐的书目”的人数少得可怜,分别是18.15%和8.25%。
  中学生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对于“什么是好书”也感到模糊,阅读过程中也不知如何思考,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自然更无从谈起。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亟须引导,不仅在读物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要,以及读物的质量,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启痔和指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