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猎、耕牧”到“纵横捭阖”——谈中学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一直吸引着人们去发掘、探究。据说,古希腊人曾将历史教育分为“叙述过去”“为理解现在而追述过去”和“为了展望未来而探索过去”三种类型,由此而来历史教育功能自然成了“了解过去的事情”“认识今天的现实”“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不管“叙述”“追述”还是“探索”,都使历史教育带上了“探究”的烙印。新课改提倡“探究学习”,旨在找回探究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让探究的光芒重新照亮被长期忽视的“发现性”“创造性”等教学特性,避免因过分强调教学的“接受性”而导致“填鸭式”“机械
其他文献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达成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开发潜能。显然,本文的“阅读”不只是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解析几何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0%左右,题型也基本保持“二选一填一解答”的格局.同时,圆锥
本文围绕96级学硕连续试点班的教学方案,分析了学生的特点,阐述了高等数学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索与实践,并根据其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设想。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杰出的代表作,诗歌前部分写忧,后部分写乐,以忧衬乐,深刻揭示了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广阔的社会内容,寄托着北朝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幢憬;既带有鲜
本文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综合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实践,提出了在教学内容选材方面重基础、重衔接、重实验、免重复;在教学手段方面重电化教学、重计算机辅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或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或拓展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或提出如何归纳小结整理新知的问题,总之,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
本文从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入手,阐述了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