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已普遍应用于国外的大中小学教学,也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合作学习的定义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形式,运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最后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达到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较之竞争性、独立性学习更有效率,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业成绩,改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尊心,通过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形成对学科、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养成利他主义精神等良好因素。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 教学
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学方式的革命。合作学习,即“应运而生”。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排除对学生学习的强制手段,把教学出发点和归宿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的实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应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成为一个重点。
1、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有效率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性,教学中依据教材设计合作学习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搜集活动信息和资料,这样通过背景资料的说明和详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创作热情,主动讨论、学习和探究实验制作。教师有方法的合理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这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极有效果。初中物理教材有一节讲的是《信息的传递》,有一个土电话制作的小实验,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开展一个实验小组竞赛,通过制作速度、制作效果等评价小组合作效率和最终成绩[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制作会更有通话效果等,调动学生们的合作试验积极性,有效进行合作学习。
其次,有组织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在物理实验中开展有组织的合作学习,把演示实验尽可能的演变为学生实践实验,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们团队意识。
第三,有方法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又因为认识能力的局限和不足,学生单单凭借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策略中加入有方法的引导,合理组织学生们一起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难点,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信息,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3],加深其认识和理解,扩展思维空间,找出答案,升华知识,达到引导合作学习目的和效果。
2、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合作学习是有目的的、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而有些教师的合作分组教学,只流于形式,学生们并没有认真的、有目标的去探讨分析活动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时,目标不明确、分工不落实,学生们漫无边际的讨论,已经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实质[1]。
二、教师参与问题。有些教师在分组完成以后,就置身事外,任学生们自由发挥,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小组中去,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讨论。而有些教师合作学习活动计划不明确,没有章法,不能很好的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控制和引导,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
3、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首先,教师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学会合作教学,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重视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其次,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重点的进行,有意识的分配小组成员,五个或七个学生一组,组内有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每个学生任务明确。在具体教学中,要及时交换小组成员中的分工角色,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教师督促指导学生正确合作。初中学生多动且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宜长时间保持。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不间断的巡视每个学习小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4]。 第四,确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制订合适的活动目标,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不会过于困难,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小组成员也要有目标规划,只有每个成员达成了自己的计划目标,才能实现整个合作学习的完成。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激励,使小组各成员间协作互助,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动手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优良品质,开展有效地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传辉.走出合作教学的误区[J].课程与教学.2006(7):10~11
[2]赵瑞祥.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J].经验交流.2010(24):159
[3]曹云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J].教学实践.2010(5):149
[4]沈静艳;金依平.初一思品课小组合作教学的反思[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1):45~47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 教学
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学方式的革命。合作学习,即“应运而生”。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排除对学生学习的强制手段,把教学出发点和归宿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的实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应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成为一个重点。
1、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有效率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性,教学中依据教材设计合作学习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搜集活动信息和资料,这样通过背景资料的说明和详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创作热情,主动讨论、学习和探究实验制作。教师有方法的合理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这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极有效果。初中物理教材有一节讲的是《信息的传递》,有一个土电话制作的小实验,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开展一个实验小组竞赛,通过制作速度、制作效果等评价小组合作效率和最终成绩[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制作会更有通话效果等,调动学生们的合作试验积极性,有效进行合作学习。
其次,有组织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在物理实验中开展有组织的合作学习,把演示实验尽可能的演变为学生实践实验,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们团队意识。
第三,有方法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又因为认识能力的局限和不足,学生单单凭借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策略中加入有方法的引导,合理组织学生们一起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难点,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信息,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3],加深其认识和理解,扩展思维空间,找出答案,升华知识,达到引导合作学习目的和效果。
2、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合作学习是有目的的、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而有些教师的合作分组教学,只流于形式,学生们并没有认真的、有目标的去探讨分析活动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时,目标不明确、分工不落实,学生们漫无边际的讨论,已经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实质[1]。
二、教师参与问题。有些教师在分组完成以后,就置身事外,任学生们自由发挥,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小组中去,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讨论。而有些教师合作学习活动计划不明确,没有章法,不能很好的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控制和引导,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
3、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首先,教师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学会合作教学,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重视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其次,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重点的进行,有意识的分配小组成员,五个或七个学生一组,组内有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每个学生任务明确。在具体教学中,要及时交换小组成员中的分工角色,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教师督促指导学生正确合作。初中学生多动且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宜长时间保持。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要不间断的巡视每个学习小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4]。 第四,确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制订合适的活动目标,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不会过于困难,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小组成员也要有目标规划,只有每个成员达成了自己的计划目标,才能实现整个合作学习的完成。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激励,使小组各成员间协作互助,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动手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优良品质,开展有效地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传辉.走出合作教学的误区[J].课程与教学.2006(7):10~11
[2]赵瑞祥.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J].经验交流.2010(24):159
[3]曹云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J].教学实践.2010(5):149
[4]沈静艳;金依平.初一思品课小组合作教学的反思[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