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探究;尝试;兴趣;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2(B)-0089-01
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学习兴趣不高等。为了使物理教学能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究”、“试”、“激”、“融”等教学方法的尝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究”——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总结方法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例如,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因小学已接触到了速度的概念,所以当我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经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答案很快就有了。多数学生说:“比较速度的大小。”有的同学回答:“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长短。”还有的同学回答:“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路程里所用时间的多少。”在这一连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仅仅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答案,相信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而学习的知识,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试”——没有大胆的尝试,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就还未学习的内容与我进行交流,所以我萌发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想法。在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己备课、讲课的方法,先后有五位同学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他们根据公式v=s/t讲出实验方法:测出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速度。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超出了我的想象,应该说,这既是给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也是我教学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
三、“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学习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并且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生活中的例子,巧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请同学们猜测: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这两个力是否一定平衡?联系到体育课上的拔河比赛,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这两个力一定平衡吗?接着让学生猜想:两个力平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问题一出学生兴趣很浓,马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这样多次的活动,感受了取得成功时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融”——开阔视野,使各学科知识都能融会贯通
教师必须不断地、自觉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并及时将这些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使教学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弥补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在教学中,要想使所渗透的新知识既恰如其分,又能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一切有价值的、先进的知识,并对其加以消化和提炼。
总之,在教学中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2(B)-0089-01
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学习兴趣不高等。为了使物理教学能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究”、“试”、“激”、“融”等教学方法的尝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究”——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总结方法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例如,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因小学已接触到了速度的概念,所以当我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经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答案很快就有了。多数学生说:“比较速度的大小。”有的同学回答:“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长短。”还有的同学回答:“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路程里所用时间的多少。”在这一连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仅仅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答案,相信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而学习的知识,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二、“试”——没有大胆的尝试,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就还未学习的内容与我进行交流,所以我萌发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想法。在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己备课、讲课的方法,先后有五位同学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他们根据公式v=s/t讲出实验方法:测出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速度。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超出了我的想象,应该说,这既是给学生一个尝试的机会,也是我教学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
三、“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学习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并且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生活中的例子,巧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请同学们猜测: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这两个力是否一定平衡?联系到体育课上的拔河比赛,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这两个力一定平衡吗?接着让学生猜想:两个力平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问题一出学生兴趣很浓,马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这样多次的活动,感受了取得成功时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融”——开阔视野,使各学科知识都能融会贯通
教师必须不断地、自觉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并及时将这些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使教学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弥补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在教学中,要想使所渗透的新知识既恰如其分,又能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一切有价值的、先进的知识,并对其加以消化和提炼。
总之,在教学中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