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中的景色描写,是文学清新浪漫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部分,既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引发人们对景色的无限遐想,而且,散文中的美景往往在表达作者的美好愿望。作为我国现代最为优美散文之一的《荷塘夜色》,是朱自清先生所有作品中最精致可人的作品之一,清新脱俗的文章,无论是在用词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极高的造诣。
关键词:《荷塘夜色》;最美夜景;赏析
朱自清先生身处在一个时局动荡,被黑暗笼罩着的年代,朱先生也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因此,他的大多数以现实主义手法书写的文章都在描写黑暗与不公,透露出极强的个人情感。这种真情流露,就连叶圣陶先生都认为朱先生文采出众,每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饱满的感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荷塘夜色》也代表了朱自清先生散文写作的高峰,虽在写景,却寄托了老先生一生的远大抱负。
在徘徊苦闷,迷茫无措的夜晚,老先生写下了《荷塘夜色》,孤独地散步在清华园的小路上,本想释放苦闷,却在不经意间遇见了动人的荷塘以及醉人的夜色,这一切顿时滋润了朱先生的心灵,洗涤了所有的疲惫无助,轻松舒适,沉醉期间,现实的苦恼早已抛到九霄之外去了。他用精湛的笔法将这一副美景描绘下来,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回味这夜晚的美丽景色。从整篇文章来看,荷塘的夜色表达了他由苦闷到愉悦,再到遐想的心理变化,而从“荷塘”、“月光”以及“夜色”的描写中就能体会他的变化。
一、幽静的荷塘
在一个夏天的夜色里,老先生怀着苦闷无奈的心情从家里散步出来,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历经些许曲折蜿蜒之后,遇见了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的一池荷塘,优美别致。在这清新淡然月光的笼罩之下,荷塘显得更加的朦胧飘逸,超凡脱俗,像是那远离尘世的隐者,卓尔不群,作者的心中那股郁闷无奈也渐渐开始释放了,不经意间便欣赏这夏夜的景致,这幽深空寂,风景喜人之地让他感觉自己是相当幸运的,能够在这样一个心中饱含苦闷无奈的夜晚,独享这番美丽动人的荷塘夜景也成为他今夜最大的幸事。作者对荷塘进行了细致刻画,笔法温润生动,活泼有趣,将整个荷塘的景色如画般完美地保留了下来,而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整个荷塘的景色恰到好处,真实而又带有浪漫的情调,让人能轻易地感受到荷塘的动人,引人入胜,使读者有种与朱自清先生一起欣赏荷塘的真实感。池水在微风中轻轻地荡漾,荷花在微波中显得更加地清新圣洁,不可亵玩,而作者在看到此景之时,仿佛看见了自己心中永存不散的理想,即使历经波折,饱经沧桑,作者的理想依然像一叶荷花一样,圣洁高贵,不容污染。作者仿佛置身于梦中一样,体会着这被朦胧的水汽包裹着的荷花,展现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傲骨与气质,虽居于百花之间,依然显得那样着力挺拔,与世无争,好像这池里的一切都跟她相去甚远似得;而池中的百花更像是寄情于作者的情人,在婉转迷人,身姿曼妙中唱着悠扬的歌声,楚楚动人,饱含着对作者的深情与眷恋,与那荷花一起,细细地浸润着作者那疲惫不堪的心灵,如一颗久旱中埋藏的种子一般,慢慢地开启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的心情也开始平复,眼中唯有这场动人的美景。
二、皎洁的月光
《荷塘夜色》中,从天空飘然而下的月光是这幅美景的背景,在这如墨般的黑夜里,月光更加地美丽无暇,洁白的月光如纱,如薄烟一般,与水,与荷花,与树木,与风,与作者,与天地相交融,让一切景,一切物都披上它的颜色,洒在微波轻荡的池水中,泛起点点光芒,波光粼粼,像两者正在玩一件有趣的玩具,欣喜活泼,让人喜不自禁;它飘在荷叶上,与荷花圣洁的气质,铮铮的傲骨相连,微风中漾起的翠绿,隐隐约约,像那被仙霞拥簇着的仙女似得,好不动人;它穿梭在小路上,飞荡在树林间,宛如一个活泼的精灵飘过,给那片暗黑的世界带去一丝丝的微光。精灵般的月光,也与这景致一样,映入作者的心灵,像这夏夜的凉风一般,给作者那烦闷燥热的心灵吹去一股清新的凉风,沁人心脾,消融了作者那团久久积于心中的闷气,照亮作者心灵的追逐方向;在这样一个黑暗与不公的社会里,光明与平等公正就显得更加遥远,作者在这样的世界里看不到希望与亮光,就像进入一个无尽的山洞一样,山洞的入口已被堵住,前方的路却依然没有任何的亮光出现,作者困闷了,为这世界苦闷了,而这宁静悠然,纯洁无暇的景色稍稍地让作者感觉到一丝的轻松与愉悦,留恋于这番美景之间,沉醉这段宝贵的时间之中。月光轻轻地落在荷花上,像一位玩累了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抱当中,充满着温暖与爱意。而夏夜天地是热闹的,是高兴的,树上的蝉,水里的青蛙都走出家门,与这番风景一道,演奏着属于这夏夜的音乐,传达着属于所有事物的那高兴快乐的心情,而作者好像一个门外汉似的,久久不能感受到这份快乐,反而觉得自己像被遗弃了一样,热闹都是它们的,自己还是形单影只的孤独。
三、唯美的夜色
《荷塘月色》中的背景其实不止一个,还有醉人的夜色,在这样一个闷热不堪的夜晚,墨黑的夜色将皎洁的月光和那番迷人的风景烘托出来,以自己的黑映衬出那月光的皎洁无暇,生动活泼;在月光与黑夜的共同作用下,荷塘的美景在隐隐约约中更显的如梦似幻了,夏天的夜晚,池边的空气并没有感觉浑浊浓厚,反而在这片天地之间流淌着一股清香,让作者感觉更加的舒适放松,安定平和,这与那夏虫蝉蛙的互为表里,既突出那作者心中不属于自己的热闹,又能表现出黑夜中的那份宁静与安详,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黑夜在作者的笔下是这动荡难安,黑暗不公的社会写照,但是即使在这黑暗之中,仍可以找到一份宁静与平和。而高悬的星星,在这漆黑的天空中眨着眼睛,像一位精灵活泼,富有童趣的少女,眨着她那清澈的眼睛,星星闪闪,透露出光芒,在这夜晚中,为这景致增添里几分色彩,与那片黑暗的夜色相交织,像一位哲人的眼睛,黑白分明,更显得清澈深邃,富有魅力。这也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地生动形象,具体明了,听觉与视觉的交换,视觉与感觉的交织,让这篇文章在风景的描绘上更显的真实美妙,在艺术手法上也表现出作者高超技艺,精湛的笔法;而叠字的使用更是让这番美景传递出作者的心情,比如:路上是阴森森的,月光是淡淡的,树木是翁翁郁郁的,这些叠词表现出一种更加浓郁的情感,其所营造的气氛也更加的沉闷。虽然作者对夜色的描写没有对荷塘描写那样浓墨重彩,随手几笔而已,但是夜色在整篇文章中的映衬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让人每每想到作者在夜晚独自出去散步,就能让人感觉一种孤单烦闷的情绪。
四、诗句的引用
作者在写完夏夜蝉蛙的热闹之后,忽然之间想起了江南的采莲,以及那首被江南少男的采莲女唱响的《采莲赋》,在那个同样热闹非凡的季节,江南的采莲人驾着船,悠悠地飘荡在莲池当中,采着莲子,唱着艳歌,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在那满是莲花的水中玩耍嬉戏,少男少女的纯洁笑容,荷花遍地的池水以及那美艳动人的身姿俏脸相互映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那别样的生活方式,平和安逸,稳定却又富有情趣,而与时下动荡黑暗的形势相比较,不禁令作者充满着无限的向往与憧憬;而作者在文中引用的《西洲曲》,则更多的是以莲花为描写的核心,“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更是表现出不一样的韵味,莲花清新脱俗,静若处子,虽挺立于天地之间,却与这番天地没有丝毫的纷争与纠缠,这何尝又不是早已厌倦了时势的作者希望看到感受到的呢,与天地无争,只求一份宁静与自然。回味着这两首与莲花相关的诗句,慢悠悠地走着,不经意之间已回到了家中,家人们都已熟睡,就好像过去了千百年一样,既印象深刻,不可磨灭,又如真似幻,恍如隔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朱先生的文章多是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字里行间有着一种超脱的意境。正如他的学生所说:“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荷塘夜色》虽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字字优雅脱俗,让人浮想联翩,像一首诗一样充满着浓厚的韵味与情感,温柔却又能冲破隔阂,滋润心灵,不管经历多少历史的变迁,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有与朱自清老先生共赏荷塘夜色的感觉,眼前浮现的不再是那写文字,而是一幅图画,一幅荷塘夜色图。
参考文献:
[1]王泉珍.平淡中的神奇——赏析《荷塘月色》[J].魅力中国,2009(36)
[2]谭珂.论《荷塘月色》的修辞艺术[J].楚雄师专学报,2000(04)
[3]黎婧.最美夜景——《荷塘月色》赏析[J].企业导报,2014-09-15
[4]程秀华.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J].职业时空,2010(03)
[5]申凤杰.试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艺术[J].华章,2012(14)
关键词:《荷塘夜色》;最美夜景;赏析
朱自清先生身处在一个时局动荡,被黑暗笼罩着的年代,朱先生也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因此,他的大多数以现实主义手法书写的文章都在描写黑暗与不公,透露出极强的个人情感。这种真情流露,就连叶圣陶先生都认为朱先生文采出众,每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饱满的感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荷塘夜色》也代表了朱自清先生散文写作的高峰,虽在写景,却寄托了老先生一生的远大抱负。
在徘徊苦闷,迷茫无措的夜晚,老先生写下了《荷塘夜色》,孤独地散步在清华园的小路上,本想释放苦闷,却在不经意间遇见了动人的荷塘以及醉人的夜色,这一切顿时滋润了朱先生的心灵,洗涤了所有的疲惫无助,轻松舒适,沉醉期间,现实的苦恼早已抛到九霄之外去了。他用精湛的笔法将这一副美景描绘下来,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回味这夜晚的美丽景色。从整篇文章来看,荷塘的夜色表达了他由苦闷到愉悦,再到遐想的心理变化,而从“荷塘”、“月光”以及“夜色”的描写中就能体会他的变化。
一、幽静的荷塘
在一个夏天的夜色里,老先生怀着苦闷无奈的心情从家里散步出来,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历经些许曲折蜿蜒之后,遇见了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的一池荷塘,优美别致。在这清新淡然月光的笼罩之下,荷塘显得更加的朦胧飘逸,超凡脱俗,像是那远离尘世的隐者,卓尔不群,作者的心中那股郁闷无奈也渐渐开始释放了,不经意间便欣赏这夏夜的景致,这幽深空寂,风景喜人之地让他感觉自己是相当幸运的,能够在这样一个心中饱含苦闷无奈的夜晚,独享这番美丽动人的荷塘夜景也成为他今夜最大的幸事。作者对荷塘进行了细致刻画,笔法温润生动,活泼有趣,将整个荷塘的景色如画般完美地保留了下来,而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整个荷塘的景色恰到好处,真实而又带有浪漫的情调,让人能轻易地感受到荷塘的动人,引人入胜,使读者有种与朱自清先生一起欣赏荷塘的真实感。池水在微风中轻轻地荡漾,荷花在微波中显得更加地清新圣洁,不可亵玩,而作者在看到此景之时,仿佛看见了自己心中永存不散的理想,即使历经波折,饱经沧桑,作者的理想依然像一叶荷花一样,圣洁高贵,不容污染。作者仿佛置身于梦中一样,体会着这被朦胧的水汽包裹着的荷花,展现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傲骨与气质,虽居于百花之间,依然显得那样着力挺拔,与世无争,好像这池里的一切都跟她相去甚远似得;而池中的百花更像是寄情于作者的情人,在婉转迷人,身姿曼妙中唱着悠扬的歌声,楚楚动人,饱含着对作者的深情与眷恋,与那荷花一起,细细地浸润着作者那疲惫不堪的心灵,如一颗久旱中埋藏的种子一般,慢慢地开启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的心情也开始平复,眼中唯有这场动人的美景。
二、皎洁的月光
《荷塘夜色》中,从天空飘然而下的月光是这幅美景的背景,在这如墨般的黑夜里,月光更加地美丽无暇,洁白的月光如纱,如薄烟一般,与水,与荷花,与树木,与风,与作者,与天地相交融,让一切景,一切物都披上它的颜色,洒在微波轻荡的池水中,泛起点点光芒,波光粼粼,像两者正在玩一件有趣的玩具,欣喜活泼,让人喜不自禁;它飘在荷叶上,与荷花圣洁的气质,铮铮的傲骨相连,微风中漾起的翠绿,隐隐约约,像那被仙霞拥簇着的仙女似得,好不动人;它穿梭在小路上,飞荡在树林间,宛如一个活泼的精灵飘过,给那片暗黑的世界带去一丝丝的微光。精灵般的月光,也与这景致一样,映入作者的心灵,像这夏夜的凉风一般,给作者那烦闷燥热的心灵吹去一股清新的凉风,沁人心脾,消融了作者那团久久积于心中的闷气,照亮作者心灵的追逐方向;在这样一个黑暗与不公的社会里,光明与平等公正就显得更加遥远,作者在这样的世界里看不到希望与亮光,就像进入一个无尽的山洞一样,山洞的入口已被堵住,前方的路却依然没有任何的亮光出现,作者困闷了,为这世界苦闷了,而这宁静悠然,纯洁无暇的景色稍稍地让作者感觉到一丝的轻松与愉悦,留恋于这番美景之间,沉醉这段宝贵的时间之中。月光轻轻地落在荷花上,像一位玩累了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抱当中,充满着温暖与爱意。而夏夜天地是热闹的,是高兴的,树上的蝉,水里的青蛙都走出家门,与这番风景一道,演奏着属于这夏夜的音乐,传达着属于所有事物的那高兴快乐的心情,而作者好像一个门外汉似的,久久不能感受到这份快乐,反而觉得自己像被遗弃了一样,热闹都是它们的,自己还是形单影只的孤独。
三、唯美的夜色
《荷塘月色》中的背景其实不止一个,还有醉人的夜色,在这样一个闷热不堪的夜晚,墨黑的夜色将皎洁的月光和那番迷人的风景烘托出来,以自己的黑映衬出那月光的皎洁无暇,生动活泼;在月光与黑夜的共同作用下,荷塘的美景在隐隐约约中更显的如梦似幻了,夏天的夜晚,池边的空气并没有感觉浑浊浓厚,反而在这片天地之间流淌着一股清香,让作者感觉更加的舒适放松,安定平和,这与那夏虫蝉蛙的互为表里,既突出那作者心中不属于自己的热闹,又能表现出黑夜中的那份宁静与安详,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黑夜在作者的笔下是这动荡难安,黑暗不公的社会写照,但是即使在这黑暗之中,仍可以找到一份宁静与平和。而高悬的星星,在这漆黑的天空中眨着眼睛,像一位精灵活泼,富有童趣的少女,眨着她那清澈的眼睛,星星闪闪,透露出光芒,在这夜晚中,为这景致增添里几分色彩,与那片黑暗的夜色相交织,像一位哲人的眼睛,黑白分明,更显得清澈深邃,富有魅力。这也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地生动形象,具体明了,听觉与视觉的交换,视觉与感觉的交织,让这篇文章在风景的描绘上更显的真实美妙,在艺术手法上也表现出作者高超技艺,精湛的笔法;而叠字的使用更是让这番美景传递出作者的心情,比如:路上是阴森森的,月光是淡淡的,树木是翁翁郁郁的,这些叠词表现出一种更加浓郁的情感,其所营造的气氛也更加的沉闷。虽然作者对夜色的描写没有对荷塘描写那样浓墨重彩,随手几笔而已,但是夜色在整篇文章中的映衬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让人每每想到作者在夜晚独自出去散步,就能让人感觉一种孤单烦闷的情绪。
四、诗句的引用
作者在写完夏夜蝉蛙的热闹之后,忽然之间想起了江南的采莲,以及那首被江南少男的采莲女唱响的《采莲赋》,在那个同样热闹非凡的季节,江南的采莲人驾着船,悠悠地飘荡在莲池当中,采着莲子,唱着艳歌,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在那满是莲花的水中玩耍嬉戏,少男少女的纯洁笑容,荷花遍地的池水以及那美艳动人的身姿俏脸相互映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那别样的生活方式,平和安逸,稳定却又富有情趣,而与时下动荡黑暗的形势相比较,不禁令作者充满着无限的向往与憧憬;而作者在文中引用的《西洲曲》,则更多的是以莲花为描写的核心,“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更是表现出不一样的韵味,莲花清新脱俗,静若处子,虽挺立于天地之间,却与这番天地没有丝毫的纷争与纠缠,这何尝又不是早已厌倦了时势的作者希望看到感受到的呢,与天地无争,只求一份宁静与自然。回味着这两首与莲花相关的诗句,慢悠悠地走着,不经意之间已回到了家中,家人们都已熟睡,就好像过去了千百年一样,既印象深刻,不可磨灭,又如真似幻,恍如隔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朱先生的文章多是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字里行间有着一种超脱的意境。正如他的学生所说:“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荷塘夜色》虽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字字优雅脱俗,让人浮想联翩,像一首诗一样充满着浓厚的韵味与情感,温柔却又能冲破隔阂,滋润心灵,不管经历多少历史的变迁,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时都会有与朱自清老先生共赏荷塘夜色的感觉,眼前浮现的不再是那写文字,而是一幅图画,一幅荷塘夜色图。
参考文献:
[1]王泉珍.平淡中的神奇——赏析《荷塘月色》[J].魅力中国,2009(36)
[2]谭珂.论《荷塘月色》的修辞艺术[J].楚雄师专学报,2000(04)
[3]黎婧.最美夜景——《荷塘月色》赏析[J].企业导报,2014-09-15
[4]程秀华.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J].职业时空,2010(03)
[5]申凤杰.试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艺术[J].华章,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