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吡格列酮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建立ANP模型,于造模后3、6、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6 h点的血清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7171±1636)U/L和13.00±2.36,均较假手术组的(523±166)U/L和1.67±2.34显著增高(P<0.01),而PPARγ mRNA在两组中表达均较弱,无显著差异(0.18±0.05对0.22±0.03,P>0.05);吡格列酮组6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评分分别为(4504±1901)U/L和9.00±0.89,均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PPARγmRNA表达较ANP组增强(0.56±0.05对0.18±0.05,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ANP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半剂量维替泊芬(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65只眼)经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历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资料。结果平均随访(35.83±14.12)个月,末次随访时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对象,就诊为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将其中的2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α(MIP-1 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l(MCP-1)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4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45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中IP-10、MIP-1 α、MCP-1的表达.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组胸腔积液中IP-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是归纳或区别事物的哲学理论用词,在中医学里阴阳更是横贯其中,不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辨证论治都有阴阳学说,而人体体质本为阴,阴得阳气助而体现出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且血流正常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判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胱抑素C等.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α脂蛋白比较差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