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片断一
《包公审驴》3—10自然段的教学
1.默读:自读课文3—10自然段。
2.画句:画出描写包公审驴的语句。
3.练读:四小组分别读这几段话。
4.概括:包公审驴的“四部曲”:饿——打——放——跟。
5.感悟:仔细读读你画到的这些与包公审驴案有关的语句,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包公的?
6.探究:(1)包公这次能顺利破案的关键是什么?(2)课文中,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3)包公审驴,只要这四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文中其他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7.练写:同桌合作完成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相声小段练习,丰富故事内容,提醒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
[感悟]
教学过程——突出语文实践之理。这个教学片断,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之理,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先走,教师后走;按照作者文路的顺序,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书理解,探究感悟: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师服务学生,提供读书策略、提炼处理语言信息策略、语言训练策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实现情理渗透、言意兼得、知能双赢。
片断二、三
*《姥姥的剪纸》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1.让学生读“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
2.假如你的姥姥有这般手艺,你的心情如何?
3.换上“我”,骄傲、自豪、神气地读读这句话。
4.姥姥还会剪什么呢?请你按照这样的句式说说姥姥剪的任务、动物、植物、器物。
句式:我姥姥神了,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剪______。
*《姥姥的剪纸》4—6自然段的教学
1.理解朗读:“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2.重点感悟:“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联系生活说“熟能生巧”)
3.欣赏“喜鹊登枝”,个性朗读“嗬!”
[感悟]
语词教学——紧贴语言生活之情。片断二的亮点在于让学生把情感融入课文之情,以“我”换上文中的“你”,先是骄傲、自豪、神气地读读句子,再是以填空方式夸夸自己的姥姥如何的“神”,剪什么像什么。这就充分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抓住情感影响教学效果这个重要因素,引领学生进入角色,结合学练语言,促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片断三的亮点在于,教者让学生理解“熟能生巧”这个词语的时候,打破习惯问学生“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能用来造个句子吗?”的做法,而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熟能生巧”之事,随后用上这个词语交流。
片断四
《姥姥的剪纸》第十三自然段的教学
1.出示剪纸图(老牛出神望着前方图、小兔朝着同一方向欢蹦远去图)。
2.请同学们用心凝视这剪纸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定定站着的,出神地望着远方的老牛仿佛在说______;这欢蹦远去的兔子仿佛在说______。
3.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生:梦境;心愿;爱;亲情……)
4.赏读文中语句。
5.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填空:每当______,我______。
[感悟]
情境教学——彰显语文体验之趣。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利用情趣教学法,驱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为动力,以体验为途径,以想象为依托,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促进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有效完善学习策略,构建意义学习的语文。
(责编韦淑红)
片断一
《包公审驴》3—10自然段的教学
1.默读:自读课文3—10自然段。
2.画句:画出描写包公审驴的语句。
3.练读:四小组分别读这几段话。
4.概括:包公审驴的“四部曲”:饿——打——放——跟。
5.感悟:仔细读读你画到的这些与包公审驴案有关的语句,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包公的?
6.探究:(1)包公这次能顺利破案的关键是什么?(2)课文中,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3)包公审驴,只要这四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文中其他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7.练写:同桌合作完成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相声小段练习,丰富故事内容,提醒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
[感悟]
教学过程——突出语文实践之理。这个教学片断,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之理,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先走,教师后走;按照作者文路的顺序,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书理解,探究感悟: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师服务学生,提供读书策略、提炼处理语言信息策略、语言训练策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实现情理渗透、言意兼得、知能双赢。
片断二、三
*《姥姥的剪纸》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1.让学生读“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
2.假如你的姥姥有这般手艺,你的心情如何?
3.换上“我”,骄傲、自豪、神气地读读这句话。
4.姥姥还会剪什么呢?请你按照这样的句式说说姥姥剪的任务、动物、植物、器物。
句式:我姥姥神了,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剪______。
*《姥姥的剪纸》4—6自然段的教学
1.理解朗读:“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2.重点感悟:“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联系生活说“熟能生巧”)
3.欣赏“喜鹊登枝”,个性朗读“嗬!”
[感悟]
语词教学——紧贴语言生活之情。片断二的亮点在于让学生把情感融入课文之情,以“我”换上文中的“你”,先是骄傲、自豪、神气地读读句子,再是以填空方式夸夸自己的姥姥如何的“神”,剪什么像什么。这就充分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抓住情感影响教学效果这个重要因素,引领学生进入角色,结合学练语言,促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片断三的亮点在于,教者让学生理解“熟能生巧”这个词语的时候,打破习惯问学生“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能用来造个句子吗?”的做法,而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熟能生巧”之事,随后用上这个词语交流。
片断四
《姥姥的剪纸》第十三自然段的教学
1.出示剪纸图(老牛出神望着前方图、小兔朝着同一方向欢蹦远去图)。
2.请同学们用心凝视这剪纸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定定站着的,出神地望着远方的老牛仿佛在说______;这欢蹦远去的兔子仿佛在说______。
3.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生:梦境;心愿;爱;亲情……)
4.赏读文中语句。
5.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填空:每当______,我______。
[感悟]
情境教学——彰显语文体验之趣。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利用情趣教学法,驱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为动力,以体验为途径,以想象为依托,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促进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有效完善学习策略,构建意义学习的语文。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