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动力因素分析

来源 :调研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动力因素,本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四个维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全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征;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研究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其他文献
“互联网 +”模式让共享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n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电子商务来说,紧跟互联网技术大潮,为智慧旅游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旅游电商人才n培养应当顺应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模式,保证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满足旅游电商人才职业发展需求。
随着 David Kolb 学习循环理论的提出,研学旅游作为一个教学循环过程,处于教育创新的前沿。本文n从研学旅游的概念界定和历史沿革出发,指出现阶段的研学旅游存在设计不完善和基地不完备等问题,进而n提出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方案,助力我国研学旅游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