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笔财富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时刻,梁晓声的《知青》热销和在荧屏的热播,不是偶然的。被再现的历史,不仅仅是要勾起千万知青人的青春回忆,更在于唤起社会重拾一种精神。
  尽管今天谁也说不清那个年代的上山下乡大潮,到底有着何种深刻背景,但对于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来讲,“立志北大荒”和“献身大西南”与我们当时的“改造盐碱地”一样,只要到广阔天地,只要与工农相结合,似乎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当然,激情中的一些盲目需要反思,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浓缩,其主流的东西,在后来诸如《今夜有暴风雪》、《孽债》、《蹉跎岁月》、《年轮》等作品中,均被活生生展现了出来。不管怎么说,下乡知青们对信仰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是绝不可以抹杀的,这样的精神不仅是知青们自己一生的追求和财富,而且还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子女。
  我的下乡经历开始于一个叫敬仲的地方,它位于淄博东北部,是原齐国国都临淄的故地,因春秋初齐国政治家管仲而得名。即使今天,人们对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依然怀有深深的敬重。
  与许多古历史遗迹一样,文明与辉煌似乎只记载于教科书当中。这个原本繁华的古都,在我们去的时候俨然成了“盐碱地”的代名词。而这也成为了我们这些末代知青,投身“改天换地”大熔炉,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最佳实践场。
  那年冬天,与我一起来到这个极为空旷农场的知青,大约有500余名。开始大家住的大多是一些废旧的马棚,几十个人挤在大通铺上,开始的主食大都是地瓜面,少有的大锅菜里也难见油星,更别说肉了。即使第二年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也主要是靠知青们自建房屋和粮食的自给自足。
  与梁晓声所讲述的不同,我们接受的第一次考验不是割麦子,而是打井、盖房子、整治农田。
  就说打机井吧,那可纯是一个人工操作的体力活,而且作业主要在大田里,不分男女,一干就是几十天。可以说,那个冬天几乎就是在整日呼啸的北风中,和四处透风的草窝棚中度过的。而且有好几次,由于极度困乏,草棚里失火大家都全然不知,险些酿成大祸。即使这样,每天大家仍然高喊着打井的号子,互相帮扶,乐观、勇敢地面对这第一次的考验。
  记忆中,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是下乡头年的一个下午,一名知青在随意开队里拖拉机时不慎翻在了排水沟里,肠子都被挤了出来。当有人把消息传回队里,驻地知青们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出事地点。但来到现场,大家都傻了,因为压在伤者身上的“泰山25型”拖拉机实在太大、太重,而且深深的排水沟里十分泥泞,让大家一时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下去抬拖拉机”,霎时间,人群像爆发的山洪一般齐刷刷冲了下去,抬的抬、托的托、扛的扛,用着最原始的办法,不顾一切地抢救战友。终于,那位知青被大家拖出,并被随后到来的汽车送往几十里外的医院。
  当知青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时,天色已晚。虽说已过了开饭时间,可谁也没心思吃饭,只是默默为那位伤者祈祷。而就在当天深夜,农场广播站传来的救助广播,不仅将原本的担心和寂静打破了,而且再次把大家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广播要求全体知青紧急集合,乘敞篷车赶赴医院献血。
  在那个紧急关头,大家不仅没有一个说“不”字的,相反几乎倾巢而出的大献血,整整持续了十几个钟头,连大夫们都被此起彼伏的“抽我的”、“多抽点”忘我的声浪和举动所震撼。而最后只有一名女知青的血型符合标准。后来听说那个叫李明的知青血型接近原苏联远东地区人的血型,万里挑一的几率相当低。尽管相当蹊跷,但不管怎样,李明最终还是从死神中挣脱了出来。
  对所有参与那场生死大救助的知青来讲,虽然真正献出献血的只有一个人,但那种在极其艰苦环境下培育起来的真情,却在那一刻得到了最集中的爆发和体现,成为了每个人一生的记忆。
  时至今日,当知青的话题再次被提及,我想说,不论是那场生死营救,抑或两年多的艰苦磨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其他文献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该书是作者近
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学习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本领 ,而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保证要由医德水平决定。医德 ,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整个社会道
大学毕业后,我阴错阳差应聘到爸爸原先工作的单位上班.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百十来号人整天在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忙碌着.渐渐地,我熟悉了那一张张陌生的脸:有的人特别善于巴
“为民好书记”郑九万同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时代的骄子,是广大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在今天,我们广大干部、党员向郑九万同志学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期刊
与其说周汝昌先生是在研究《红楼梦》,不如说他是在续写《红楼梦》的精神——追求爱与美、平等与自由的情怀。  周汝昌先生去世了,一代斯人,终成绝响。  他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特色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笔锋常带感情”。他在青年时代,大胆向胡适先生借抄《红楼梦》孤本,与哥哥二人赶抄下来,使这件罕世之宝,提前面世贡献社会几十年,成为他“新证”中的硬证。另外还有两件曹雪芹生前友人记述的集子,都是他在北京
期刊
近年来,由诗词或经典童谣等改编的“痞子童谣”在中小学生中甚为流行,比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
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是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福利、奖惩等制度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文就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
期刊
《知青》展现了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燃情岁月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以一代人挥洒热血、青春与梦想,从城市到乡村的经历,深刻揭示了知青群体独特的人生思考和心路历程。  近日,中国知青文学代表作家梁晓声所著长篇现实主义题材巨作《知青》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史诗大戏将于近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震撼首播,《知青》小说于该剧热播期间,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销售。  作为一部全景式揭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长经历的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