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阐述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把中国梦与学科知识融会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德育 中国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承载学生德育教育重任的思想政治课应该积极主动地宣讲中国梦,并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理践行,追梦圆梦。
一、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中国梦教学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二)有利于高中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时期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正确看待世界,科学对待人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有利于高中生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人人都有梦,人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实现梦想。通过中国梦教学可以帮助高中生努力奋斗早日成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二、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
(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即在高三年级利用专题形式集中分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本质,以及实现方式和途径,并运用本学科知识加以解读。在高一、高二年级根据教学进度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梦从不同角度分别加以解读。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助相结合的形式。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平台作用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辅助平台宣讲中国梦。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学生演讲、编墙报、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中国梦。
(四)学与用相结合的方式。在宣讲解读中国梦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个人梦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成就梦想。
三、把中国梦与学科知识融会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运用《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以下省略)的“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进行理解。其次,运用《经济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政治生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生活》的“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加以领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这一实现途径可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中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的“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的“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加以理解。激发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大部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创新意识。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来理解。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想。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既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的哲学智慧,又有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经济意义。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OL].新华网.
作者简介:王志强,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邮编:343400
【关键词】德育 中国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承载学生德育教育重任的思想政治课应该积极主动地宣讲中国梦,并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理践行,追梦圆梦。
一、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中国梦教学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二)有利于高中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时期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正确看待世界,科学对待人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有利于高中生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人人都有梦,人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实现梦想。通过中国梦教学可以帮助高中生努力奋斗早日成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二、中国梦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
(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即在高三年级利用专题形式集中分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本质,以及实现方式和途径,并运用本学科知识加以解读。在高一、高二年级根据教学进度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梦从不同角度分别加以解读。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助相结合的形式。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平台作用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辅助平台宣讲中国梦。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学生演讲、编墙报、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中国梦。
(四)学与用相结合的方式。在宣讲解读中国梦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个人梦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成就梦想。
三、把中国梦与学科知识融会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运用《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以下省略)的“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进行理解。其次,运用《经济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政治生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生活》的“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加以领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这一实现途径可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中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的“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的“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加以理解。激发包括高中生在内的大部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创新意识。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来理解。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想。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既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的哲学智慧,又有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经济意义。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OL].新华网.
作者简介:王志强,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邮编:3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