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演绎高中作文的精彩个性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教会学生写作文并不难,难的是把作文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真情实感。本文就如何另辟蹊径,写出高中作文的个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另辟蹊径 高中作文 精彩个性
  理查德说过:对事物的观察不能只看到它们的表象,深入探究之后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表象有很大的差异。习作教学也有相似的道理,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之后不切实际的臆想自以为天衣无缝,其实与事实情况并不一致,还会出现许多雷同的现象,千篇一律的思路丧失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思路上另辟蹊径,演绎高中作文的精彩个性。
  一、选材要力求真实,突出文章主题思想
  一篇文章读起来是否感人并让读者动容,关键是看文章的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有细腻动人的真实情感。也许有的学生会认为文章的主题思想必须通过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于是在写作时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如上网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摘抄甚至抄袭,其结果是很多学生都用了同样的事例讲述同样的道理,教师初读时会觉得观点鲜明说服力强,点头称赞,可再读其他学生的作文时就发现了问题,没有了新意,剩下的都是雷同和抄袭,阅读犹如嚼蜡。学生的选材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实中选择材料,从细腻之处发现真情,用事实来表达情感,写出所见所想所感,让作文具有个性特征,表达出真情实感,显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典型性的特征,表达出独一无二的主题思想。例如:《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整篇文章似乎看不到华丽的词句,从前至尾都是以白描的手法对家庭的琐事进行叙述,读来的感受似乎平淡如水,但仔细品味却又感到其味悠长,原因就在于以生活中细腻动人的情节,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处处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在朴素中见真情。
  二、选择典型的材料,防止材料面面俱到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批改学生作文了。本来阅读学生的作文,就像全班的学生都站在老师的面前,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一个个唧唧喳喳地讲述他们的故事,让老师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心情应该是很愉悦的。但事实情况却是相反的,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总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有时候是凭空想象。雷同现象很普遍。例如:写老师时总离不开加班加点和带病辅导功课,有时就是写自己的语文老师也是从网上查找资料。再如写一篇议论文,论点就那么几个,论据都相差无几,似乎只有这几个例子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选材时面对很多的材料也不去认真筛选,挖到篮子里就是菜,想要面面俱到却又拖沓冗长。原因主要在于选材没有典型性,对材料没有选择。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确立与众不同的论点并选择最有力的论据来进行论证,达到最有说服力的程度。例如为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的变化,所选的事例很多,可以是住新房、买彩电,办起农家书屋以及科技夜校,只有认真筛选才能够反映农民的精神风貌。
  三、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理清内外部逻辑联系
  高中生的年龄正是思维活跃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会充满兴趣,勇于愿意接受挑战的时期。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但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观察事物往往蜻蜓点水或虎头蛇尾。他们看到最多的是事物的表面最吸引目光的地方,忽视了事物的内在本质,没有理清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写真实的事情抒发真情实感,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的同时,还应该训练学生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我们也不能就整天坐在教室里埋头读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握准方向,一边看路一边拉车,对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间操或语文实践活动的间隙观察所看到的景色,看校园里的风景,看学生的举止投足和表情的变化,猜测他们的心理活动筛选和整理之后就成了独一无二的第一手材料。还可以在作文课堂上进行练习,比如对一张图片进行观察,有的人只看外表的内容,也有细心的同学还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思考,想到了其中内在的因素,最后在全班交流时就会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之处,逐步理清了其中的逻辑关系。
  四、对原始材料加工,使事例更加典型化
  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从生活中或学习中获取原始的材料,为作文的典型化的表达提供了条件。但有时原始的材料较多很难取舍,不能确定选择哪些材料来为论证服务,即使选择了也担心是否合适。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能够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的能力,不仅在于选择材料还要能够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表达出来,让所选择的材料具有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本领,就会生发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跨越式体验。训练这样的写作技能,可以通过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之后加工整理材料获得,也可以对教材中的可以引起学生发散式思维的课文进行再加工而获得。例如:教材文本中的一些观点都是作者的个人感受,其中包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在阅读之后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妨让学生写出来并列举实例进行论证,像《祝福》《窦娥冤》这样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也可以联系现实社会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新的阐述,都会令人耳目一新。由于这些观点都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个性特征明显,绝不会有雷同的现象,即使观点大体相似,论证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典型化特征相当明显,具有浓厚的个性化特征。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就让我们从作文的写作开始,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获得体验和感悟,从独特的角度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作文,用新观点新创意演绎高中作文的精彩个性。
  【参考文献】
  【1】李坤梅.谈高中生作文个性化评改.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
  【2】胡燕.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探究.语文学刊,2015(21)
  【3】徐善俊.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新谈.新课程学习(中),2011(10)
其他文献
实验室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职业院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存在着诸多问题,至于这实验室的建设,本文从根据职业院校培训人才目标特点,构建合理的实验室体系、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速更新实验室建设,革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效能,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意见和建议。  职业院
【摘 要】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有效果,更有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索的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去想象,锻炼他们的课堂勇气,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能够真正沉下心去做到这些,语文教学一定会呈现出无限魅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走进学生 意志 想象 赏识  在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过去那种“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的教学模式早已
为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预习制度、实验过程教学方法方式探索、综合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必修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系统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
目的 研究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
本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专业日语学习者为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其日语学习动机的所在,其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学习动机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即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影响日语
【摘 要】由于职高学生和职高教育的特殊性,职高语文改革形势严峻,尤其是职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探讨显得十分迫切。本文着重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思考,试图从实践中反思一些作业有效性的理念和措施。  【关键词】职高语文 作业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  在目前职高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各种影响下,职高语文正在逐渐缩小本该属于它的领土和空间。尽管新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职高语文
摘 要:在林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能够促使企业更加稳定、和谐的发展。对于林业企业而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企业上下团结一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成长,将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建设来促进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本文就对林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
系统教学循环方法,从科学训练、因人而异、感觉反映、针对课题等环节阐述了在钳工锉削训练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系统教学钳工锉削训练应用系统教学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再到整体的循环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训练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钳工锉削训练能力的特点难以体现,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钳工是技能要求较高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