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高考中60分的比值,举足轻重,但高三语文老师常常忽视考前作文的专项训练。或者说,总认为作文非一日之功,只要比平常稍加重视就行,且学生的作文与其功底、气质相关,训练见效不明显。
其实,这是错误的,高考前进行作文专项训练很有必要。一方面,平常作文与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且平常作文老师会慢慢批阅,去发现学生的亮点,而在形式格局上往往容易忽视,或者说不能顾及到那么细。另一方面,学生平常作文中,许多在书写上欠讲究,缺乏整体书写的美感。另外,有的段落布局安排上欠妥,有的标题的醒目性上要下工夫、文章的点缀装饰也要重视,而材料的新颖性、观点与情感的体现也要切实把握。因此,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展示才华,必须注意以上几个问题。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考信息、平常月考、适应性考试等的相关情况,加上多次研讨和经验交流,以及近几年来我的“考前作文专题讲座”实验成效表明:考前必须让学生进行1~2月的作文冲刺专训(当然不是天天都写作文),你将会收到可喜的成果。你会更精彩,学生会更成功。
一、 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大胆写作,字数充足,把握时间
训练前要给学生“施压”,谈作文分值的重要,谈生活中的重要性,谈作文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渴求于短期大幅度提高并下决心自我大幅度提高。在这方面,我引用了王东民写的《育人、管理、民族振兴都需要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专题讲座的开篇语,让学生在“专训”之前接受一次洗礼,摒弃一切有悖于写作的慢心、怠心、无望之心,让学生都跃跃欲试,并期盼成功。
实验表明,以前中、低层写作的学生,在经过2~3篇的集训之后,以前不能按时完成的,都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写作。学生作文有的可能粗糙,那是很正常的,因为存在一个功底问题,如何在这时补救学生的功底呢?简单。让学生课后抄写一些优秀作文、名篇美文,一可练字、练速度,二可打通写作思路,三可加强对标点符号等的规范书写,这种训练见效是很快的。
二、 让学生在“粗文”(这里把不完美的文章称作粗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训练,作文字足,错字少,速时,书写达到学生自己的最高要求工整度,那就要进行段落的划分要求。作文时,如不是一气到底的文段,要求立即脱段下写,或例或议或抒情或提点中心或主要阐述观点的语言便让学生脱段下写,这就像魏书生的快速作文。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一个顺畅的思维写下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笔更快,思维更敏捷。同时告诉学生,遇到能引用名言、警句阐明自己观点时要多引用,并从纵横方向即广度和深度上去搜索它们。引用时把握精辟,一语传真,一词点睛,一字惊人,让其成为文章的亮点,成为镶嵌的珍珠。这样,作文也就不会只三段四段那样的单调形式。
当学生在文章即将结束时,要让学生注意锤炼结尾的语言。结尾不能太长,要简练,要短,要注意首尾呼应或点题,要尽量让老师回味无穷,给人以遐想、沉思或警策等之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魏书生的快速作文法中也含着这个道理。
三、 注意语言的可读性、优美性
让学生在强调某一情感、观点时要多运用修饰手法,比如常见的排比、拟人、比喻等,这有助于文章耐品味,让老师产生美的享受、愉悦的心理,产生多给分的欲望。
在这个问题上,作文的开头就十分重要,或排比或比喻或警句名言,让作文一开始便孔雀开屏,给老师一个惊喜,一个媚眼,产生愉悦之感。有的开头前还可以写题记,道出文章要表现的方向、主题或写作内容,让文章更加明晰,让学生也更明确该文要写些什么,或用些什么材料来表达所要表达主题。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高分作文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这些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注意标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标题犹如传神的眼睛,蕴涵着诸多信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材料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命好标题,这对材料作文来讲是很关键的。习作中,常会发现学生知道题意所指,而标题往往不到位,或不醒目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命出切题、闪亮、醒目的精彩的让改卷人过目不忘的标题呢?
我们首先了解高三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他们虽然学了很多文章,但对标题来说还是见得太少,思考也太少。我们可以从取材于近几年全国优秀作文的好标题去引导,比如“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双赢”“心有天使,诗意人生”“书卷香如故”等等,还可以教会学生写副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小标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花一至两天去书店广阅大量的书目标题或美语小段。学生会在短期内激发命题灵感,让你大吃一惊。我在这方面曾多次试验,成功率是很高的,有的学生看一则材料后两三分钟竟能写出好几个优质的标题来。
五、 重视选材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常常是与社会、现实、自然,体现生活、思考人生,人性、人本、关爱有关。一句话,作文要关注社会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这个道理,这自然带有时事性。比如,“民生”“敬老爱亲”“节约资源”“生态环境”“和谐”“生存竞争与发展”“协调”“节能减排”“健康与长寿”“心态”等方面,这些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从社会生活中来,从时事新闻中来,也可以从书中来。因此,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应关注时事,多看新闻报道。比如,央视1、4、7、10、12台中常给我们学生写作提供最新的写作材料。10台2007年曾报道四川郫县106岁的老人吴杜宏健康长寿的情况,这可以给我们启示:“健康才是好,永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同年10台报道江苏南部一打工男孩儿汪奇魔如何历经艰苦成为世界有名魔术师的事例,他的历程告诉我们,坚韧、不怕失败、冲破压力,机遇是属于挑战者的。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最新、最时髦的材料,不然,动不动就举“爱迪生”“六六六粉”,一看便觉无味。
确实,从文章的本身来讲,就是要反映现实、切入生活,这定然是影响分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黄庭坚曾说:“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学生作文如于世无用,何为好文呢?因此选材是很关键的。
最后,我们还得重视一点:有的学生一写便是“小时候”“爸妈”事,没必要时应避开。同时,在表达真情时应积极向上,要多阳光、多豪气。道理简单,国家选拔的是济世人才,而不是泄气小儿、性子小女。
(遵义县第四中学)
其实,这是错误的,高考前进行作文专项训练很有必要。一方面,平常作文与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且平常作文老师会慢慢批阅,去发现学生的亮点,而在形式格局上往往容易忽视,或者说不能顾及到那么细。另一方面,学生平常作文中,许多在书写上欠讲究,缺乏整体书写的美感。另外,有的段落布局安排上欠妥,有的标题的醒目性上要下工夫、文章的点缀装饰也要重视,而材料的新颖性、观点与情感的体现也要切实把握。因此,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展示才华,必须注意以上几个问题。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考信息、平常月考、适应性考试等的相关情况,加上多次研讨和经验交流,以及近几年来我的“考前作文专题讲座”实验成效表明:考前必须让学生进行1~2月的作文冲刺专训(当然不是天天都写作文),你将会收到可喜的成果。你会更精彩,学生会更成功。
一、 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大胆写作,字数充足,把握时间
训练前要给学生“施压”,谈作文分值的重要,谈生活中的重要性,谈作文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渴求于短期大幅度提高并下决心自我大幅度提高。在这方面,我引用了王东民写的《育人、管理、民族振兴都需要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专题讲座的开篇语,让学生在“专训”之前接受一次洗礼,摒弃一切有悖于写作的慢心、怠心、无望之心,让学生都跃跃欲试,并期盼成功。
实验表明,以前中、低层写作的学生,在经过2~3篇的集训之后,以前不能按时完成的,都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写作。学生作文有的可能粗糙,那是很正常的,因为存在一个功底问题,如何在这时补救学生的功底呢?简单。让学生课后抄写一些优秀作文、名篇美文,一可练字、练速度,二可打通写作思路,三可加强对标点符号等的规范书写,这种训练见效是很快的。
二、 让学生在“粗文”(这里把不完美的文章称作粗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训练,作文字足,错字少,速时,书写达到学生自己的最高要求工整度,那就要进行段落的划分要求。作文时,如不是一气到底的文段,要求立即脱段下写,或例或议或抒情或提点中心或主要阐述观点的语言便让学生脱段下写,这就像魏书生的快速作文。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一个顺畅的思维写下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笔更快,思维更敏捷。同时告诉学生,遇到能引用名言、警句阐明自己观点时要多引用,并从纵横方向即广度和深度上去搜索它们。引用时把握精辟,一语传真,一词点睛,一字惊人,让其成为文章的亮点,成为镶嵌的珍珠。这样,作文也就不会只三段四段那样的单调形式。
当学生在文章即将结束时,要让学生注意锤炼结尾的语言。结尾不能太长,要简练,要短,要注意首尾呼应或点题,要尽量让老师回味无穷,给人以遐想、沉思或警策等之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魏书生的快速作文法中也含着这个道理。
三、 注意语言的可读性、优美性
让学生在强调某一情感、观点时要多运用修饰手法,比如常见的排比、拟人、比喻等,这有助于文章耐品味,让老师产生美的享受、愉悦的心理,产生多给分的欲望。
在这个问题上,作文的开头就十分重要,或排比或比喻或警句名言,让作文一开始便孔雀开屏,给老师一个惊喜,一个媚眼,产生愉悦之感。有的开头前还可以写题记,道出文章要表现的方向、主题或写作内容,让文章更加明晰,让学生也更明确该文要写些什么,或用些什么材料来表达所要表达主题。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高分作文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这些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注意标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标题犹如传神的眼睛,蕴涵着诸多信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材料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命好标题,这对材料作文来讲是很关键的。习作中,常会发现学生知道题意所指,而标题往往不到位,或不醒目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命出切题、闪亮、醒目的精彩的让改卷人过目不忘的标题呢?
我们首先了解高三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他们虽然学了很多文章,但对标题来说还是见得太少,思考也太少。我们可以从取材于近几年全国优秀作文的好标题去引导,比如“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双赢”“心有天使,诗意人生”“书卷香如故”等等,还可以教会学生写副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小标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花一至两天去书店广阅大量的书目标题或美语小段。学生会在短期内激发命题灵感,让你大吃一惊。我在这方面曾多次试验,成功率是很高的,有的学生看一则材料后两三分钟竟能写出好几个优质的标题来。
五、 重视选材问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常常是与社会、现实、自然,体现生活、思考人生,人性、人本、关爱有关。一句话,作文要关注社会生活,“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这个道理,这自然带有时事性。比如,“民生”“敬老爱亲”“节约资源”“生态环境”“和谐”“生存竞争与发展”“协调”“节能减排”“健康与长寿”“心态”等方面,这些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从社会生活中来,从时事新闻中来,也可以从书中来。因此,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应关注时事,多看新闻报道。比如,央视1、4、7、10、12台中常给我们学生写作提供最新的写作材料。10台2007年曾报道四川郫县106岁的老人吴杜宏健康长寿的情况,这可以给我们启示:“健康才是好,永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同年10台报道江苏南部一打工男孩儿汪奇魔如何历经艰苦成为世界有名魔术师的事例,他的历程告诉我们,坚韧、不怕失败、冲破压力,机遇是属于挑战者的。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最新、最时髦的材料,不然,动不动就举“爱迪生”“六六六粉”,一看便觉无味。
确实,从文章的本身来讲,就是要反映现实、切入生活,这定然是影响分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黄庭坚曾说:“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学生作文如于世无用,何为好文呢?因此选材是很关键的。
最后,我们还得重视一点:有的学生一写便是“小时候”“爸妈”事,没必要时应避开。同时,在表达真情时应积极向上,要多阳光、多豪气。道理简单,国家选拔的是济世人才,而不是泄气小儿、性子小女。
(遵义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