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宝荣委员谈医改和医德建设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中国医改进程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迟宝荣教授,今年两会期间,就“十一五”医疗制度改革,怎样从医疗管理体制内部突破解决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素质的难题,以及医德建设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迟宝荣说,“十一五”的医改,虽然是处于起步阶段,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推进。新农合建立之初,农民交10元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补贴10元,每个参会农民每年最高可以报销2000元医疗费。从2005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都提高到20元,报销的上限提高到5000元。这样像胃切除、肠梗阻等农村的多发病,农民基本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手术费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惠及广大农民,深受农民拥护,参保人数已从30%增加到现在的90%,让8亿多农民受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建立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目录的建立,为实现药品的零售价,减少药品中间环节奠定了基础,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
  三是乡镇医院、社区医院最近几年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公共卫生项目越做越大。如新生儿15种疫苗全部免费;慢性病管理,国家投入了4个亿等。
  五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于从医疗管理体制内部突破,解决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素质问题,迟宝荣认为,职业医生考试面临双重管理带来的问题。现在执业医师考试的这个考卷,全国就一张,协和毕业生和农村赤脚医生,面对同一张考卷。考生不在一个起点上,所以100多万来自乡镇医院的考生,很多人不可能通过这个考试。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体制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乡村医生,无法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进而获得医师资格,所以人们总结乡村医生的生存现状,用了一个历史名词—“内部粮票”:在这个村行医的医生,到另一个村无法行医。还有医学的学制。医学的学制最多,有人戏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两年叫专升本,三年叫专科,四年五年是本科,六年是外语班,七年是硕士班,八年九年是博士班。目前的体制,暂时没有办法培养、训练合格的乡村医生与全科医生,而这恰恰是基础迫切需要的。迟宝荣谈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育部正在寻求建立卓越医师、全科医师、乡村医师的分层培养机制。
  迟宝荣教授特别关注医德建设的问题,她说,作为教育部本科教育的评估专家,我走过全国很多医学院校。评估的时候要考试,有两道公开题。其中一道是“你认为合格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学校学生的答案也不同。我很看重学生答题的第一句话。协和医科大学的学生,第一句话全都是提到医生应该专业。这很好理解,所谓疑难杂症,最后都会到协和医院寻找治疗方案,所以,协和的学生认为技术、专业是医生的第一标准。北大医学院的学生,则齐刷刷地认为,医生的第一标准是责任。而有的学校,学生认为不拿红包、不拿回扣,是医生的第一标准。但是,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几乎所有学生都这么答。
  去年吉林发大水,我们到灾区防疫。看到许多乡村医生,翻山越岭,把消毒药品送到各家各户,告诉农民,水怎么消毒。几千人的灾区,没有一个腹泻患者,这非常了不起。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大部分人尚不具备医生资质,但踏踏实实为农民做事。
  医院也是社会的缩影。有个别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医生,但那些是极少数。设备的尖端化,通过投资能迅速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则要靠持之以恒的积累和磨练。医德的培养,更是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迟宝荣解释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随着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随着建立健全规范的医德评价体系,我对医德建设持乐观态度。
  
其他文献
默默奉献、无私无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联港务分公司机械一队副队长唐艳的真实写照。两会期间,唐艳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她希望为连云港建成亿吨强港的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唐艳1990年成为港口一线铲车司机,随后的十几年,她无私奉献,始终工作在劳动强度最大的装卸第一线。唐艳告诉记者,作为装卸司机自己拼的就是毅力和奉献精神。她所说的“拼”不仅是力量,更是装卸
针对SRD系统变结构和非线性的特点,引入了一种单神经元与专家知识相结合的智能PI控制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SRD系统建立精确模型,并且当SRD系统结构的变化,该方法可以在线调整P
反复自然流产(RSA)是临床经常遇到且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自身抗体与RSA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RSA与自身抗体有关,本病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道格拉斯D奥谢罗夫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发表了《科学进展是怎样取得的》的演讲。    众所周知,199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同分享,其中就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因为他发现了液态氦-3的超流现象。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称自己“每次来中国都很兴奋”,而这次来天津,主要是想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与现场观众一同分享“科学进展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创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理论的一种有效补充,同时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如何使高校的创业教育达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当前的教育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新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