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加小学教育的生活化,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文 生活化 思考
  语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精神成长进程的重要课程。然而,现在的小语文教育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只剩下一篇篇枯燥乏味的课文,失去了语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被提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对小学语文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一)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局限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只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学生懂得了书本内容就算是学好语文。这种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让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念也会被束缚,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学好课文,逐渐对语文失去创造力。另一方面,学校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仅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定,这种单一的评定方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调
  课堂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堂上的40分钟,且课堂中教师多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无法促使学生感同身受,通过语文教育获得深刻感悟。因而,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应尽可能拓展到校园、家庭甚至是社会中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了解使用语文知识。
  二、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脱离出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
  (一)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贯彻新课改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把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语文内容的含义,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未来更好融入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生活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意义,从中领悟语文的真谛。首先教师要将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融入到学生集体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加强与知识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如何让学生既能学好又能用好是教师的需探究的问题。基于语文的实用性,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则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学习过程。
  1.巧用情境教学
  为了替小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室摆放一些花草,设置读书角,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学习。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展开学习探索。只有学生真正融入了教学情境,才会对情境问题探索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说,学习古诗《草》,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小草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感受小草遇到的重重阻碍,从而有所感悟,增加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2.增加语文知识辩论
  语文知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的特性开展相应的知识辩论赛,例如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历史典故的辩论赛等,让大家在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展思维逻辑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总之,辩论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水平。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1.教学内容结合生活素材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生活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以此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海伦凯勒,学过课文后大家都觉得她很伟大,但是仅靠课文描述并不足以让学生体会海伦凯勒的艰辛。就此,教师可以举一些社会中的人物实例进行讲解,这些学生可以查询到的人,才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学做一个坚强的人。
  2.结合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文虽然都是文字表述,但是它给人无数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对课文产生联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皇帝的新衣》中,皇帝穿着新衣四处展示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果皇帝知道这只是一个谎言会是怎样的心情?是气恼还是羞愤?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与理解,为课堂教学增加了活力。
  小学语文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加小学教育的生活化,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主要目标及必然趋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探析,旨在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人文素质 渗透  高中英语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政策之所以成其为公共政策,就在于其以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合理维护和有效增进为政策目标。而在实际的政策过程中,偏离政策公共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