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对双氯芬酸诱导小肠黏膜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小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组、雷贝拉唑治疗组、兰索拉唑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双氯芬酸7.5mg· kg-1 ·d-1灌胃,1次/d,制备NSAID相关性小肠损伤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予奥美拉唑30mgmg·kg-1 ·d-1、埃索美拉唑30mg· kg-1·d-1、兰索拉唑45mg·kg-1·d-1、雷贝拉唑15mg· kg1·d1,1次/d灌胃.连续给药5d,处死后取小肠组织,观察其大体和病理学损伤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实时PCR分析小肠组织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相关因子-2(Nrf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小肠组织Nrf2的定性及定位分析,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检测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实验造模成功率100%.空白组对照组大鼠存活率为12/12;模型对照组存活率为9/12;奥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雷贝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兰索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大体和病理损伤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小肠组织SOD活性雷贝拉唑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MDA活性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实时PCR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不同PPI对NSAID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奥美拉唑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其中雷贝拉唑防止NSAID小肠损伤的机制可能通过上调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及促进其活化来实现.
其他文献
在再制造系统中引入了外部竞争因素,构建了一个三产品竞争系统.在内、外部竞争的条件下,分别给出了均衡解,研究了OEM实施再制造和外部竞争者进入的决策边界条件,设计了委托代
应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对二维XY模型始于有序初态的aging现象展开研究。模拟温度设在临界温度附近,模拟的物理量为双时自关联函数A(t,t')。其难度在于对从有序初态开始的动
利用递推的方法得到了尺度参数不同的两个相互独立的Erlang分布的卷积的表达形式.作为应用得到了Beta分布的Laplace变换的表达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应用光谱方法研究了甘草酸二铵(DAG)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甘草酸二铵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酸二铵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考虑到物流公司或者配送中心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时间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配送服务线路包含时间窗口、车辆容量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以最小化车辆运行成本同时尽可能降低所服务顾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消渴丸浓缩液中葛根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和光纤探头采集消渴丸浓缩液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出以ZnO为缓冲层、稀土Eu3+掺杂的TiO2薄膜,研究了ZnO缓冲层退火温度对TiO2∶Eu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O
目的 研究使用新型双液型硅烷底涂剂(A、B液)对树脂-硅基质陶瓷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32个陶瓷实验体分为9组(每组48个),分别使用9种实验性底涂剂处理陶瓷表面.9种底涂剂中
研究了一类疾病只在食饵中传播且具有饱和传染率的生态-流行病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和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