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极限”大挑战! 当极限的器材遇上极限的摄影师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的臂力、高温熔岩、枪林弹雨的战场和380000公里外的外星是本期器材们要PK的四座大山。

VS铁手15700g


  这张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巨大的镜头,深绿的涂装,以及摄影师的臂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爱好者都喜欢比拼自己的“铁手功”。此功夫讲究两个方面:1.手持长曝光照片不抖;2.举起更大更重的镜头。一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照片终结了这项纪录。
  照片中摄影师的身份无从考证,但他手中的镜头是素有“潜水艇”“Sigmonster”之名的适马APO200-500mm f/2.8。你没有看错,这是一支f/2.8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和“大三元”可以放在一起并为“大四元”。
  从摄影师皱起的眉头、青筋显露的“铁臂”以及弯曲的脊柱都能看出这支镜头不简单。首先,重量达到了15.7公斤,也就是31.4斤,是一般70-200mmf/2.8的10倍。前口径达到了236mm是常见77mm的3倍。价格也很特别,约合人民币20多万元,这款镜头促销时曾有买镜头送5D2机身的神奇操作。如此巨大的镜头仍然可以自动对焦,不过要考镜头内置专用电池进行供电,没电了还要用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这支镜头还附送了专用增距镜,名为400-1000mmf/5.6的附件仅可用于此镜头。
  没有什么比着火的摄影师更酷的了!照片中的摄影师Kawika Singson也是这么想的。首先这张照片不是PS出来的,拍摄地点位于夏威夷,摄影师脚下几厘米处就是货真价实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而摄影师鞋底的温度也超过了250度。与此同时,岩浆冒出的气体不但炽热而且有毒。事实上,这张照片在拍摄时,出镜的摄影师其实是闭着气的,拍摄结束就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

三脚架和鞋都报废了


  Kawika Sinqson谈到,拍摄后,他的鞋和三脚架都报废了,你可能会担心Singson会伤到脚部,不过作为夏威夷当地摄影师,又常年在岩浆上进行拍摄,Singson自然会有准备,他通常会带两双鞋和两支脚架。根据他的经验,上过岩浆的鞋几乎无一幸免,所以第二双鞋就变得非常重要,而第二支脚架则是用来自拍“工作照”的,不过在这张照片中,第二支脚架没有派上用场,取而代之的是Singson的小伙伴ChrisHirata。

照骗?


  火焰是这张照片最大的亮点,但也是最大的槽点。常识告诉我们,鞋和脚架一般都是不可燃的,即使放在2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仍然不会有明火。Kawika Singson对此解释道,他往自己的鞋和脚架上都加了些“料”,才引发了明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太酷了,想用这张照片作为自己在脸书上的头像。这张照片在网上火了,Singson却始终没有透露确切拍摄地点,因为他不希望有人模仿他而受伤。在还没有完全凝固的巖浆上行走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老手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何况新手了。

VS子弹710m/s


  毫无疑问,战地摄影师是摄影师群体中最“极限”的群体,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器材会和子弹亲密接触,不过结局并不相同。

第一发


  大名鼎鼎的战地摄影师唐·麦库宁拍摄了无数经典的战争作品,而随他一起扬名的还有他手中的尼康F相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台1968年帮唐·麦库宁挡住AK 47子弹的。
  1974年,正在拍摄柬埔寨内战的Ichinose Taizo被子弹击中,失去了年仅26岁的生命。他中弹时孤身一人,没有人可以说清相机被击中时的情景,当地人在他的尸体旁找到了他的尼康相机,不过这台相机并没有像唐·麦库宁的那样挡住了子弹,而是被完全穿透了。
  当地人为了纪念这名勇敢的战地摄影师,就在发现Ichinose Taizo尸体的原地修建了墓碑。
  有两部电影纪念这名年轻的战地摄影师。

第三发


  2016年伊拉克摩苏尔,战地记者Ammar Alwsely在前线拍摄时,他同事随身携带的Gopro被ISIS狙击手击中,正在录制视频的Ammar Alwaely正好拍下了这一幕。

出镜的都是巴兹·奥尔德林


  谁是巴兹·奥尔德林?在阿波罗11号乘组合影中最右侧的就是没有人记得住的登月第二人巴兹·奥尔德林。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转播的登月实况画面中,人们看到的的确是阿姆斯特朗,不过,本次登月任务所有月球表面照片中出现的人物都是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有拍摄照片的任务,他也是第一位月球摄影师,大部分时间月面相机都是他在使用。

连脚印都是巴兹·奥尔德林的


  这张照片经常被误认为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图片配字也是那句经典的“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在月球表面时,奥尔德林也有拍摄任务,他的任务就是拍自己的脚印,其中一张成为了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足迹”。当然,这张照片并不仅仅具有宣传意义,它的作用还在于研究宇航服足部在月壤上的表现,以便在之后进行改进。

被丢弃的命运


  伴随宇航员登月的是一台经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特别改装的哈苏500EL。此机型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宇航员身着宇航服、手部动作受限的情况下使用。这台相机使用70mm柯达Ektachrome胶片。这台相机没有取景器,且在使用时大多固定在宇航服上,宇航员需要利用身体找角度,之后再估焦盲拍。为带回更多月壤样本,这臺相机被弃于月球表面,只有胶片回到了地球。
其他文献
在《攝影之友》内容制作的历史长河中,经典的选题也如夜晚的星空,但总有些更加闪亮的星星会让人印象深刻,在选题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值35周年时分,我们找到了4位《摄影之友》历任主编,聊聊他们心中的优秀选题。  那日松(2001-2005)  编辑在“非典”的岁月里  2001年9月我入职《摄影之友》做执行主编,第一个策划的“选题”就是“平遥摄影节”。之后的四年时间里,总共策划了多少重要“选题”我早已记不
CASE 1 抽象的树林  只需加一点技巧,把寻常的树林拍出新意。  风光摄影总是追求极大景深和纤毫毕现,其实不需要如此教条,给照片加入一些有趣的虚化效果,能把寻常的场景拍出新意。想要把树林拍模糊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长曝光的过程中移动相机,第二种是使用柔焦滤镜。春季万物复苏,正是实践这两种技法的绝佳时节,而最终的照片既能增加树木翠绿清爽的感觉,还能拍出画意的树林。  虽然手持移动相机可以拍摄,但还
百诺IFoto系列三脚架延续了旅游天使系列三脚架功能并更具性价比。采用超强碳纤维脚管,并且加强了低角度拍摄的性能,是单反相机非常可靠的拍摄搭档。  稳定与便携的完美平衡  百诺作为三脚架出色品牌,一直在不断地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提升。IFoto系列三脚架延续了旅游天使系列三脚架功能并更具性价比。此次我们试用到了最新推出的IF28C 套装三脚架,其在稳定性以及便携性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IF28C 全面
任务清单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聚焦和“拆分”摄影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会教你、激励你、引导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街头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你会看到一些关于任务的想法、建议、创意及大量的实践方法,这些会让你的街头摄影更上一层楼。把这些任务当作“街头摄影师的良药”,一周完成一个, 坚持一年,然后我们拭目以待,你可能会大吃一惊!  书籍介绍  《街头摄影52个任务清单》  作者:(英)布莱恩·劳埃德
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当这种可爱的生物与喜爱它们的摄影师相遇,又会擦除怎样的火花?  痴迷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在76岁时遇上了他最喜爱的狗Lump。实际上Lump的主人是美国传奇报道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David Douglas Duncan),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之一。由于毕加索对Lump“一见钟情”而狗狗也很喜欢毕加索,于是
中国爬楼联盟  500PX中国爬楼联盟致力于促进国内外热爱拍摄城市风光、建筑结构和城市航拍题材的摄影师交流学习。联盟成员遍布全国,经常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摄影交流活动。联盟的初衷是宣传文明爬楼、安全拍摄的理念,同时也希望能将全国热爱城市风光的摄影师聚集一堂,用作品展现最好的城市风光。邱活  《措不及防的火烧云》  F56,1/80秒,ISO 200  点评:层层云海翻涌而起,一架小小的飞机穿行而过。飞
为自家的汪星人拍照是每位养狗人乐此不疲的事情,但平时大多随手手机拍上一张。其实和人像写真一样,萌宠也可以拍摄精美写真。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专业宠物摄影师分别为大家介绍在户外和室内如何为自家汪星人拍出精彩的照片。  室外篇  在室外拍摄活泼好动的狗狗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狗狗活泼好动,不像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这边要求摄影师在拍摄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场景选择、拍摄计划等都需考虑清楚。
亮点01具备全天候防护性能  为了满足不同拍摄环境中的通用性,镜头镜身上采用多处防尘防滴密封,搭配前镜组的防水防污镀膜,让摄影师可以在恶劣天气下依然正常拍摄。  亮点02自带后置滤镜支架  拍摄风光时经常需要安装滤镜,为了避免在镜头前端安装滤镜的麻烦,镜头自带后置滤镜支架,可直接安装滤镜。为防止滤镜脱落,滤镜支架上还设有锁定装置。  镜头用料十足,轻松实现高画质  无论对于户外风光拍摄还是旅行拍摄
陳中擅长风光摄影,他强调在面对自然时的沉心悟道,强调天、地、人的机缘融合,因此,其摄影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摄影艺术美学特色,恢宏大气、震撼心灵。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窥见大美中华之辽阔,人文历史之厚重,感慨伟大中国的精神内核,也是对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歌颂。他的摄影作品不仅注重艺术表达,更强调文化内涵的提升,追求多种形式多种元素的视觉效果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审美情趣,既追求国画般的淡雅空灵,以求得心灵的疏放宁静
上个月,德国摄影艺术家安德里亚斯·穆埃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在红砖美术馆顺利结束。展览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大家都想一睹这位被称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御用摄影师”的作品。在这些光芒和标签之外,我们与穆埃聊了聊。安德里亚斯·穆埃  1979年生于德国卡尔·马克思城(现开姆尼茨Chemnitz),现工作生活于在柏林。自2010年起,穆埃参加了在众多世界顶尖博物馆和机构举办的个展和群展。  结缘于去年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