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有时是对自己不负责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杯具》不是书名有多好,而是因为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杯具”吸引了我。在我的意识中,这是出版商玩的一个技巧,以流行元素赋予图书新的特点,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我看了《城市杯具》。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不可否认,这本书的作者黑夜温柔有着灵动诙谐的语言风格和精致的构架故事的能力,但欠缺在于,作者似乎对大都市的理解,没有挺进到更深一个层次,而是仅仅停留在“城市是生存乐园,还是梦想杯具”这个层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书中的观点也是很明确的。但在这个明确回答的背后,却隐含着逃离城市的思潮。城市本是由于便利的条件、诸多的机遇、优裕的生活,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涌来。但涌来的结果是什么?很耐人寻味,是逃离。怀着美好的愿望而来,最后却以逃离终结,这结局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既然来到了城市,为什么要逃离?因为压力?因为机遇?因为挫折?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那我倒很愿意怀疑涌来者的心理素质。在决定进入一个自己没有任何根基的城市之前,这些问题难道都没有考虑清楚?如果没有考虑清楚,那最终离开,是你咎由自取,谁让你莽撞行事呢?
  针对这种可能,笔者以为正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浮躁。为什么各种情况都做了预想,并且在坚信自己能够应付的情况下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而最终仍旧以离开终结呢?难道你就没有勇气去拼一下,为自己争取多一分胜算呢?问题是,很多人可能做了尝试,或者争取,但没有深入下去,用一个比较文气的词语形容,叫“浅尝辄止”。这个词看着很轻松,甚至带着某种惬意,但实则危害很大。尝试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在这里,并没有怂恿人钻牛角尖的意思。适度放弃,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放弃都是明智的。
  如果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认为城市生存不容易,自己便也跟着毫无保留地觉得城市生活不容易,自己没有太多在这方面获得胜算的资本,从而选择行动上或者心理上对于城市的逃离,这便是对自己的前程或者生命的不负责。可前提是,在城市的外来者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对自己的前程、生命负责呢?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审视自己、甄别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呢?因为,在逃离城市的洪流中,有一少部分是智者,而很大一部分人是喝醉了酒的。
其他文献
饮食·文人·文化——评《文人与茶》■李安纲饮食,是所有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独立的标志,是文化的载体。从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到孟子的“食色,性也”,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