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现代性焦虑的问题叙事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华小说对苦难的书写具有跨越民族与地区的广泛性,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征,这与她切身的现实体验以及深蕴的悲悯情怀密切相关。王华小说以深刻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现实积淀超越了一般的新写实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揭示了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现代性焦虑,提示了新世纪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方向。研究其小说的现代性焦虑及其问题叙事,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创作心理与艺术追求。
  关键词:王华小说 现代性焦虑 问题叙事 悲悯情怀 现实积淀
  20世纪90年代末,黔北仡佬族作家王华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尝试,2000年发表小说(第一篇小说《村小》),此后她创作了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代表性的有《雪豆》(原名《桥溪庄》,2005)、《傩赐》(2006)、《在天上种玉米》(2009)、《家园》(2011)、《花河》(2013)等,迅速成长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家。王华是当代作家中能够熟练掌握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家之一,她将这一手法与贵州的历史文化、现实情境及其地域风情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1}王华善于讲述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同时,她也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现实体验与浓重的悲悯情怀使得其小说富有理性批判与感性抒情的双重色彩。
  一、王华小说研究现状
  王华小说的研究成果集中在2005年之后,主要是因为她的长篇小说在《当代》的连载和“中国作家网”等的大力推介。王华小说研究代表性论文有刘川鄂、王贵平《苦难的叙述和文学的关切——评王华的中篇小说〈傩赐〉》(《理论与当代》,2006)、梁波《走进一种别样的乡土:论仡佬族女作家王华的小说创作》(《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杨丹丹《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下的完美契合:论王华的〈在天上种玉米〉》(《文学界(理论版)》,2010)、赵洁《木耳村那面旗的隐喻:评王华的小说〈旗〉》(《当代文坛》,2010)、张羽华《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乡村抒写:读王华长篇小说〈桥溪庄〉》(《名作欣赏》,2011)、文静《从〈桥溪庄〉看王华的生态文学创作》(《凯里学院学报》,2012)、谢廷秋《家园忧思录:生态视域下的仡佬族作家王华解读》(《文艺争鸣》,2012)、张羽华《新世纪王华小说的底层叙述》(《文艺理论与批》,2012)、马沙《王华印象》(《理论与当代》,2013)、赵帅红《乡村小说中苦难主题的呈现:以仡佬族女作家王华和肖勤的创作为例》(《铜仁学院学报》,2013)、向贵云《传统伦理与现代理性的双重博弈:从〈傩赐〉看王华小说创作》(《山花》,2013)、秦越《如此荒唐,如此纠葛,又如此圣洁:读王华〈傩赐〉》(《名作欣赏》,2013)、陶俊《民族作家王华〈家园〉的人类学解读》(《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等。
  以上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底层农民的苦难叙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工业化与生态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释,对王华小说所体现的悲悯情怀进行了肯定。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王华所具有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并对其小说所描绘的民俗进行了分析。肯定的意见认为,王华小说的民俗描写是成功的,如梁波的《走进一种别样的乡土:论仡佬族女作家王华的小说创作》认为王华小说所描写的风俗文化超越了民族(仡佬族)或地域(黔北或贵州)的范畴,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又避免了炫耀民族文化的嫌疑。否定的意见认为,王华小说对地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没有能够形成特色和规模,如龚德全的《“边缘”如何文学——贵州作家王华长篇小说〈雪豆〉读后》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少数民族作家如何既与主流相契合又能保持民族地区的特征,提出王华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对地方风景与民族风俗的表现不到位,没有深入到民族的“心史”中。
  此外,2009年,“中国作家网·北大评刊”发表了陈新榜的《看〈人民文学〉》,对王华的小说《在天上种玉米》提出了批评,《人民文学》“第2期头条王华《在天上种玉米》(中篇)写农民移居城市后的精神空虚,可是结构支离枝节蔓生,令此主旨完全被事件淹没”{2}。这个批评从叙事的角度上来讲是切合实际的,事件纷繁确实是王华小说的叙事特点之一,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如果可以暂时遮蔽王华的少数民族作家与女性作家身份,我们就会发现,她的小说其实是超越了民族性、地域性与性别视角,以饱满的激情与大气磅礴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乡镇在21世纪的广阔生存图景与精神变迁。王华小说的民俗风情(或者说是地方色彩)描写缺乏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其实正说明了她对整个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社会问题的全面关注,她笔下所描写的文化是一种整体主义的文化,最多只具有地域性,而不是民族性,这种文化属于人类的集群记忆之一,是诸多民族所共有的,表现在王华的小说中就如吃炒油茶、“桐花姑姑”的风俗以及二三男子共妻现象的仡佬族特征的淡化。{3}
  二、根植于现代性焦虑的问题叙事
  王华的小说强烈地表现出对当下的人尤其是农民和农民工的深度关切,她热烈地探讨着重大的现实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农业与工业文明冲突中的乡土世界的变迁,尤其是人的生存方式与心理状态的变化。展现了王华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乡村所面临的问题的现实关注,这些问题是普遍而尖锐的。
  1.表现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
  《歌者回回》着重描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继承者的生存问题:面对现代化的生活,乡村社会的人们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无法舍弃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上放逐了传统文化,这导致了传统文化无以为继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了文化继承者生存与身份的尴尬。《家园》则写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的自我选择问题:安沙人放弃了依那寻找的又一个伊甸园而选择了世俗的生活,现代生活与文明的魅惑让安沙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隐患。《傩赐》则是写在与世隔绝的高山之上、恶劣的生存条件之下,生活于现代的人们对传统陋习(兄弟共娶一个妻子)的默然接受,温情之中蕴含深深的苦涩与悲哀。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社区,它是指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是社区的常见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流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都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值得我们用文字把它铭刻并与他人分享。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说明:   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
【摘要】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阅读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也离不开幼儿家长的配合,家园合力,才能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和阅读习惯。本文从幼儿阅读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家园合力对幼儿开展阅读教育的策略,以此为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阅读教育提供一定
菁菁,你浣衣古潭,水面生凉,我看见你的影子在水面颤抖了。而当你归去,独木桥上,月明如霜,正是一个银色的夜,残荷上的水珠滑落了,一切切静寂,过路的只有微风同你,更不闻青蛙跳水的音响。   夜秋天来了,它随着牵牛花的残朵,嵌进了竹编的门同小窗子,于是,秋意满了屋子,连回忆也凝结了,还有梦。但是你晶亮的眸子可也注意到丝瓜的藤蔓么?皎黄的花似乎开得美了,是否慵懒的秋阳,忘记了收去它这一件衣裳?在那下面,
摘 要:在宗教诗歌创作中,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在文本中处处留有痕迹,本文将细读文本以探究多恩宗教诗与其改变宗教信仰的关系及影响,主要探讨多恩宗教诗中改变信仰所留下的印记。  关键词:约翰·多恩 宗教信仰 宗教诗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政治斗争远未成熟,因此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利益纷争就首先表现在新旧宗教教派的更迭上。新的教派发展对于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虔信旧教的信徒来说需要面
摘 要:华丽,司空图谓之“绮丽”,和平淡相对,指诗歌语言的华贵,也指艺术风格的俊秀明丽。平淡若徐徐晨风,华丽若灿灿朝霞;平淡若皎皎明月,华丽若灼灼骄阳。日月经天,方有白天黑夜,方有宇宙运转。因此,杜甫说:“清词丽句必为邻。”华丽,是华而有质,丽而有骨,是表里如一,故美。  关键词:诗歌 美学 华丽美  华丽,司空图谓之“绮丽”,和平淡相对,指语言的华贵,也指艺术风格的俊秀明丽。平淡若徐徐晨风,华丽
初夏的风,仲夏的夜,咏夏的我。  ——题记   那年夏天,我沉醉其中. 初夏来到,微风正好,而我不燥。初夏不同于仲夏,天气温和,   刚接受过一场暴雨洗礼的家乡,一切都那么清新。初夏的风夹杂着湿气扑面而来,妙极了!我伸出手,她便飞快地窜向高高的树梢。 哦~这顽皮的小童与我捉迷藏呢!   碎发被撩起,在这儿呢!衣袖微微动,在这儿呢!绿叶摆摆尾,在那儿呢!娇花轻摇头,在那 儿呢!累了,便相伴着,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張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
遇见,好像是一场神奇的安排,清风吹拂,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我遇见了你。   ——题记   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斜射在我手中的素描画上。素描画上那一笔一笔的黑铅线条,活灵了起来。牵引着我的思绪,回到了初次见到你的场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妈妈带我去上课外班。路上经过了一间画室,门口玻璃橱窗里的一幅幅素描画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你看,最左上角的那幅画是一匹马。栩栩如生的画
摘 要: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电影的整体水平。一部优秀的电影必定讲述的是精彩的故事。2015年夏天,电影《捉妖记》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本文分析了该影片的故事结构,从真人与动画的结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真情实感的流露,故事结尾留下伏笔,二元对立结构的运用五个方面总结了《捉妖记》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漫式故事的创作方法,为国内电影的故事创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动漫式故事 《捉妖记》
打开微信,一组很有意味的照片映入眼帘:接近苍蓝的天幕,干枯的枝梢上一个稳稳当当的鸟巢;一树含苞待放的娇滴滴的紫玉兰,主干的最顶部赫然一个褐色的鸟巢;还是一树紫玉兰,怒放着的紫玉兰,像无数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个鸟巢端坐在最热闹的枝头;湛蓝的天空,两棵盛开的紫荆树,一片鲜丽里各有一个淡褐色的鸟巢。   春天太美了,随手一拍就是风景。而这四幅照片,一眼瞧上去就是春天里很平常的风景,仔细欣赏,发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