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校园科技教育三维实施路径与策略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低碳校园小学科技教育”的概念,即有目的综合运用小学科学知识和方法组织实施的生态“环境、认知、行为”的教育活动,又称ECB(Environmental,Cognition,Behavior)教育。探讨了实施ECB教育的三维路径与策略——基于生态环境的体验教育,基于生态课程的认知教育和基于生态行为的实践教育。
  关键词:低碳校园;科技教育;实施路径;策略
  什么是“低碳校园小学科技教育”,目前还未有明确的界定。研究从概念开始,为此笔者给出以下界定,旨在抛砖引玉。“低碳校园”是低碳校园环境和师生低碳生态认知和行为的总和。“小学科技教育”是有目的综合运用小学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低碳校园小学科技教育”是有目的综合运用小学科学知识和方法组织实施的生态“环境、认知、行为”的教育活动。
  一、基于生态环境的体验教育
  (一)区域生态环境体验教育
  广州市南沙区九比小学位于南沙区榄核镇,榄核是冼星海的故乡。《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将榄核镇定位为珠三角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岭南水乡生态休闲基地;广佛经济圈新型产业配套基地。“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水鄉生态蓝图。为此,学校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体验活动”。通过“一看、二议、三写”——“看”家乡的今天,“议”家乡的变化,“写”家乡的明天。通过“区域生态环境体验活动”,学生深刻认知到: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二)学校生态环境体验教育
  九比小学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是一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体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充满绿色氛围的广州市绿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借“创建广州特色学校”东风,学校围绕“懿成教育”着力营造了两个“场”:理念场、文化场——“理念场”即通过学校各种活动宣示“一训三风”以激励人。如“升旗礼”宣示“校训”(厚德、明智、笃行),“教师会”宣示“教风”(传道暖心、授业启智、解惑精准),“班会课”宣示“学风”(乐学悦心、问学无止、活学致用);“文化场”即通过文化标识以感召人。如以“校徽”为主体的“视觉文化标识”,以“校歌”为主体的“听觉文化标识”,以“空间”为载体的“廊文化标识”(励志廊、砺智廊、立行廊),“楼文化标识”(懿德楼、懿智楼、懿行楼)等。实践证明,“理念场、文化场”既是学校生态环境体验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懿成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载体。
  (三)家庭生态环境体验教育
  家庭既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同理,家庭生态环境既是社会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必须是家校生态教育环境和谐。为此,九比小学提出了“四个一”家校生态体验活动:每周做一天家务,每月同父母谈一次心,每个节日向父母送一次祝福,每年同父母进行一次亲子活动。实践证明,家庭实践活动有助于培育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创新和谐社会鉴定基石。
  二、基于生态课程的认知教育
  (一)生态教育课程性质
  循序渐进性:生态教育课程是按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而设计的循序渐进的课程。通过“生态环境”课程内容全面了解区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特征与低碳校园建设的联系,通过“生态认知”课程内容形成以绿色的、生命的、生长的、延展的观念和差异共存、和谐发展的思想,通过“生态行为”课程内容激发起学生的低碳生存意志、智慧和行为自觉。
  综合实践性:生态教育课程旨在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之间、学科与学习者之间、教师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通过手(实践)与脑(解难)并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同时通过科技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态教育课程结构
  生态课程结构的三个主轴:生态环境、生态认知、生态行为。“生态环境”包括区域生态、学校生态、家庭生态;“生态认知”包括生态理念、生态品德、生态知识;“生态行为”包括低碳生活、低碳学习、低碳义工。
  (三)生态教育研学活动
  “生态教育研学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学习、社会”生态问题中选择和确定研学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为此,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研学菜单”——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小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学习中的生态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社会中的生态问题:榄核镇生态农业的调查等。通过“生态教育研学活动”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低碳”内涵的理解。
  三、基于生态行为的实践教育
  (一)低碳生活实践教育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是生态行为的根基。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学校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一是“环保之星”评比活动。评价指标:节约水电、爱护绿化、珍惜粮食、绿色消费、环保宣传;评价方式: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观察性评价与检查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评比一次,每项指标的达标一颗星,五项指标全部达标五颗星。凡是获得五颗星的个人,学校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二是环保专题教育活动。结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以及植树节、地球日、环境保护日、爱鸟周等环境节日对学生进行专题性教育。三是环保社会参与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区环境征文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外出考察自然生态环境活动,与村委会携手共建“红领巾一条街”活动等。实践证明,“环保之星”评比活动、环保专题教育活动、环保社会参与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环保行为的形成,深化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内涵,达成了“低碳生活”的知行合一。
  (二)低碳学习实践教育
  “低碳学习”是指基于低碳理念的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的高效学习活动,为此提出了践行低碳学习的“二多二少”要求:多思考少盲目,多共享少浪费。“多思考少盲目”: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减少盲目在纸上演算涂鸦;多思考上网的目的,减少盲目上网的次数;多掌握学习方法,减少盲目学习时间。“多共享少浪费”:通过学习资料共享,学习经验共享,学习短板互补,最大限度减少学习资源、学习时间浪费。实践证明,“低碳学习”的“二多二少”,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助于深化班风学风建设的内涵,还有助于强化“低碳意识”的行为取向。
  (三)低碳义工实践教育
  “低碳义工”是指学生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为“低碳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无偿服务。为有效开展“低碳义工”志愿者活动,制定了“确定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表彰”的工作程序与要求。活动目标:传递“低碳社会”正能量,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践行者;活动实施形式:表演、宣传、倡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总结表彰:经验交流分享,编印《志愿者心声》专辑,表彰先进班级和个人。实践证明,“低碳义工”志愿者活动,一是强化了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发展了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学校“懿成教育”增添了新亮点;三是传递了“低碳社会”正能量,为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低碳校园小学科技教育”是有目的综合运用小学科学知识和方法组织实施的生态“环境、认知、行为”的教育活动,又称ECB(Environmental, Cognition,Behavior)教育。实践证明,生态环境的体验教育、生态课程的认知教育、生态行为的实践教育,是实施ECB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深化“低碳校园小学科技教育”的内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近几年,纳雍县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在县域几个乡镇发展核桃种植,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些丰产增收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因而在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加上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企业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突显激励理论的相关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280例孕妇作剖宫产术,现收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我院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减少不必
摘 要:学校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是学校改进和学校品质内涵发展的生态发展体系形成过程;学校特色品牌培育要避免目标功利化、内涵表层化、形式俗套化的行动误区;依据“内生”、“共生”、“续生”、“自生”的生态发展理念探索学校生态发展原理,实施学校生态管理策略促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  关键词:学校特色发展;品牌培育;行动误区;生态发展  一、特色发展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的“生长点”  与标准化、模式化的等
目的 考察私立学校教师心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 SCL— 90、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量表测量私立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基本的研究途径、方式和方法,它与自然科学的概
期刊
锦绣小学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和学校实际,构建起“和心管理,绿行育人”的学校文化、管理体系.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并探索自身特色,形成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
收集完整的档案信息资源为疗养院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实现档案的现实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