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里的世界很精彩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有两分钟上课铃就要打响了,大足区复隆实验学校美术老师杨月看了看时间,心跳动得愈发猛烈——马上就要和距离学校10公里的昌州小学的师生们一起上课了。
  为了上好今天这堂课,杨月已经和昌州小学的美术老师花了一周时间联合备课。如今,她的心里满是期待。
  倒计时3秒、2秒、1秒!随着铃声响起,教室正前方的交互式电子屏幕里便出现了对方美术老师预备讲课的情景,侧方的电子屏幕里则实时播放着学生们认真听课的录像。
  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瞅着对方,都忍不住“哇”了一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国画。”就像一场互动式的现场直播,这块看似普通的电子屏幕打破了空间阻隔,让两个相距甚远的班级共处同样的课堂。
  “还能这样上课?”尽管事先有所准备,但杨月还是惊叹不已。
  得益于大足区自创的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模式,像复隆实验学校这样地处偏远农村的学校才得以与城区学校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鸿沟也进一步缩小。

“鸿沟”渐深


  和城区学校一起合作上课,这个愿望杨月已有很久,但始终没能实现。
  2014年,杨月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复隆实验学校,成为全校唯一一名专职美术老师。
  满怀激情的杨月在脑海里想象着孩子们见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后那可爱的模样,但现实很快便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不同于城区学校,在农村学校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十分困难。”杨月发现,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不光是学生们准备上课所需的物品不易,老师们的教学形式也很单一,往往只能将就着课本教一些枯燥的知识。
  更让杨月发愁的是,学校只有自己一名专职美术老师,缺少可以与之交流沟通的同行,美术课一直“活”不起来。
  对此,复隆实验学校副校长马忠学也很无奈:“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有限,一个学校只有一名专职老师是常有的事。”
  在大足,复隆实验学校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课程吗?”大足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副主任陆浩在走访辖区内的农村学校时,总会问上一句。
  “有课程,但上得很少。”这是陆浩听得最多的回答。究其原因,还是受困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有限。
  频繁奔波在城乡学校之间,一直以来,陆浩都试图能找到一把“金钥匙”,让偏远农村学校的师生们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缩小城乡教育的鸿沟。
  “要是能运用某种信息化手段,把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运用到农村学校之中,使得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师生们能一起上课就好了!”包括杨月在内,众多乡村老师均有此期盼。
  一个依托教育城域网而建立的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模式由此“千呼万唤始出来”。

“网”罗天下


  所谓城乡远程联体课堂,即通过某种载体,将教学水平有所差异的城乡学校的教学课堂联结起来形成教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这一想法萌生后,又该如何落地?
  “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的实施必须基于网络的保障。”陆浩说。早在2002年,大足便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农村郊区的教育城域网,有着坚实的教育网络基础。开始探索城乡远程联体课堂后,大足跨出的第一步便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
  为此,大足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出台了《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定》,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确立了“以应用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
  通过努力,2016年,大足全区所有学校的网络均实现了千兆到校、百兆到端,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全覆盖,数字校园比例达92%;通过搭建“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教研平台”,大足成功建设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三大教育“私有云资源库”,教育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为100%,教育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95%以上。
  复隆实验学校也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实现了千兆网络宽带连接到校,为日后成为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示范点打下了基础。
  “织密包罗万象的教育网后,城乡远程联体课堂也开始步入正轨,大足迈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快车道。”陆浩说。

“城乡”联体


  2019年5月7日,复隆实验学校少年科技馆。
  正忙着架设器材准备拍摄时,记者总感觉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转头一看,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正好奇地看着我们。
  “你们是记者吗?”小男孩涨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
  “对!你上过联体课堂吗?”记者笑着问。
  “上过,非常有趣!我很喜欢城里的老师同学,巴不得城里的老师同学也能到我们这里上课呢……”小男孩一连串地说了一大堆,惹得在旁围观的女同学也捂嘴笑个不停。
  “和传统课堂相比,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气氛更为浓烈。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两个学校一起上课的新鲜感……这些都能极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马忠学笑道,孩子们往往是这堂课还没上完,就开始期待下堂课的到来。
  为了使城乡远程联体课堂落地见效,大足在升级教育城域网后,依照片区等选定了包括复隆实验学校、昌州小学、城南远见爱心小学等在内的第一批联盟学校进行试点,以城区学校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定点帮扶农村学校,共上联体课堂。由此,复隆实验学校与昌州小学、玉滩小学结为联盟。
  同时,大足一边摸索在联盟学校装备联体课堂交互式设备,一边在全区召集、筛选联体课堂教师,进行为期至少一周的师资培训,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边做边改,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陆浩介绍,起初,城乡远程联体课堂设定的是联盟学校的师生只出声不出镜,后来师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上课形式依旧没有打破传统阻隔,因而大足又在电子设备上进行了升级完善,最终形成了互听、互看、互动的上课形式。
  随着城乡远程联体课堂的逐渐深入完善,大足城乡教育鸿沟开始逐步缩小。
  目前,大足已建成22所城乡联体课堂,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为100%、学科教师应用信息化开展课堂教学的应用率达100%。2013年以来,全区农村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的获奖率上升了27%,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比例上升了15%,农村学生获奖的比例上升了32%。
  2018年,城乡远程联体课堂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十大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模式,面向全国进行推广。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利用教学信息化手段,大力创建智慧校园,共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陆浩展望道。
其他文献
聚市场主体“涓滴”,汇“千顷澄碧”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市场主体已达1.23亿户,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骨骼,那么文化便是它的气质和灵魂。  徜徉于重庆市南岸区,不少游人会对重庆这座“网红城市”产生新的观感。南岸区以其集巴渝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于一体的厚重,呈现出巴山渝水多维度、深层次的底蕴,展现出别样的人文之美。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  那么,如何激活一座城市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川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区,肩负着“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使命,面临全新历史方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全市“一区两群”新版图上,南川处于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连接点,是东向、南向出渝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凸显,有利于更好承接和服务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动、产业集聚,提升自
初夏,重庆北碚缙云山。  盘山公路蜿蜒于高大的乔木和翠竹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错落洒下。一阵微风拂过,带着山间欢悦的鸟鸣和远处杳杳的钟声,拨动众人的心弦。  “缙云山是罕见的‘三区叠加’之地。”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介绍,2001年,缙云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部分区域还是闻名遐迩的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风景名胜区,山下则是繁华的重庆主城都市区。  “三区叠加”得天独厚,但也带来诸多问
2018年岁末,璧山区。  沿黛山大道驶入六旗大道,一路經过的车场、高架桥、道岔桥、车站等建设现场,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从大学城尖顶坡到璧山段的轨道交通,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这让三角村村民张继忠很是高兴:“以后女儿回家就方便了。”  张继忠的女儿在解放碑工作,每个周末回一趟家。星期一上班时,她先从三角村乘坐102 路班车,到璧山区委党校换乘901路公交车,到大学城站后乘坐轨道一号线到
打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搜索”栏中输入“就业”一词,检索后的统计数字会让你感受到政府对就业的重视程度——万余字的报告本已是近年来最短篇幅,“就业”却出现了39处。  通观报告,“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部分,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并定下了具体数据指标。紧接着又专门用一个章节重点说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其中李克强总理甚至用到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都大都市圈、重庆大都市圈以及受“双城”新极化与强辐射的轴带而集成的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两个规划为基础,顺应和遵循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演进规律,凸显成都大都市圈、重庆大都市圈以及“双城”对其轴带的新极化与强辐射能级,更强调“双城”在经济圈中的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功能,是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的“升级版”,是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之举,是继京
2019年11月9日,作为2019重庆英才大会重要活动单元,“千名博士重庆行”暨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启动仪式举行。  面对众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一场推介会,向现场的精英们发出了邀请。  在现场,许多人才都感受到了高新区的魅力和实力,辖区企业更是备受人才青睐。  “引”才有方  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军伟被高新区的发展前景深深吸引。今年7月,他成为
2018年以来,我市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江津区嘉平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新貌图/ 中共江津区委组织部★推进以“五沿”区域为牵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沿高铁两边、沿江两岸、沿高速公路两旁、沿城郊环线、沿旅游景区周边等“五沿”区域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截至2019年2月,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
2019年9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镇大理村,成片的烟叶经过雨水洗礼,挂满了露珠。  一大早,农户们便来到田地采摘烟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龚滩镇大理村既是全县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区域,也是烤烟产业重要产区。  “今年全村规划种植烤烟7800多亩,预计产值3100万元。”大理村党支部书记吴历彬眯缝着眼,神情颇为自豪。  很难想象,这片富饶且平静的土地,在几年前还有另一番景象。  聚众斗殴、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