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市场实用型人才,化学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为适应社会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化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G718.5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化学课堂应更加注重社会工业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改革提高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技能与素质的综合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标。现对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在培训内容、时间、难度上相对短平快,需要以“熟”生“巧”,以“练”求“精”[1]。但调查发现,目前高职化学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上高度浓缩,教学上仍以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学生反馈渠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部分教师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容量。另外,教学质量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学生尽管能将空洞的化学方程式死记硬背住,但难以学以致用,将相关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中。
2.忽視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目前高职化学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即使采用实验教学,但大多是验证性试验和制备型实验。在实验前学生早已知道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热情下降,缺乏吸引力,化学实验课逐渐形式化。另外,部分高校的实验室设备是用于相关部门检查验收,不用于学生平时实验,高学历、高职称的化学老师几乎不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的评价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实践能力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优秀人才的培养。
3.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化学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趣味性、适用性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材多以经典化学课本为主,重在深化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缺乏应用化学,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相违背。尽管部分高校在教材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在教材设计理念上仍未脱离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没有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知识构建体系上缺乏实践性,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较弱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化学基础普遍较弱,水平差距大,难以实现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瓶颈。分析其原因,多是受传统教育和社会因素影响,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大学,不得已才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导致高职院校中,学习好、思想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多,甚至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高职院校学生化学基础较弱,难以实现素质教育、创建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改革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高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经多年探索,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化学教学。如探求式教学方法,教学中进行学生自主启发式性、探讨性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提高和学习的过程。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重点集中交流个人意见,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师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平等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化学变化过程、微观现象及抽象思维可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重视技能训练的实验环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高职化学教育中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时的比重,从培养、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多开展课外实验,缩短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如在学习化学药品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制药企业,让学生思考了解化学药品在不同药物中的作用,并找到同课本中所学知识的不同。还可指导学生根据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改变混合燃料的配比,降低污染气体排放等。通过重视技能训练的实验设计,可将工学结合的化学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另外,加大高职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实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优化高职教材,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教材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上应打破学科界限,强化知识的应用性,避免繁琐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教材应具有时代性,根据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及时编制到教材中,重技能培养。另外,建立教材评审制度,严格审核教材编写人员,把好教材的质量关。要求编写老师深入实际工业生产,真正了解化学和化工产品的最新社会动向,掌握一手数据材料,最终编写适合职业需要的教材,增加教材的实用性,真正落实理论服务实践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理论教材一体化。
4.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需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采取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便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新生入学时,化学教师可组织化学摸底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由高到低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创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培养工业技术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元东.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92:13-14.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G718.5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化学课堂应更加注重社会工业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改革提高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技能与素质的综合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标。现对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在培训内容、时间、难度上相对短平快,需要以“熟”生“巧”,以“练”求“精”[1]。但调查发现,目前高职化学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上高度浓缩,教学上仍以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学生反馈渠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部分教师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容量。另外,教学质量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学生尽管能将空洞的化学方程式死记硬背住,但难以学以致用,将相关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中。
2.忽視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目前高职化学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即使采用实验教学,但大多是验证性试验和制备型实验。在实验前学生早已知道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热情下降,缺乏吸引力,化学实验课逐渐形式化。另外,部分高校的实验室设备是用于相关部门检查验收,不用于学生平时实验,高学历、高职称的化学老师几乎不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的评价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实践能力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优秀人才的培养。
3.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化学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趣味性、适用性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材多以经典化学课本为主,重在深化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缺乏应用化学,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相违背。尽管部分高校在教材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在教材设计理念上仍未脱离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没有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知识构建体系上缺乏实践性,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较弱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化学基础普遍较弱,水平差距大,难以实现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瓶颈。分析其原因,多是受传统教育和社会因素影响,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大学,不得已才将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导致高职院校中,学习好、思想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多,甚至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高职院校学生化学基础较弱,难以实现素质教育、创建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改革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高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经多年探索,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化学教学。如探求式教学方法,教学中进行学生自主启发式性、探讨性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提高和学习的过程。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重点集中交流个人意见,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师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平等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化学变化过程、微观现象及抽象思维可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重视技能训练的实验环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高职化学教育中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时的比重,从培养、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多开展课外实验,缩短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如在学习化学药品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制药企业,让学生思考了解化学药品在不同药物中的作用,并找到同课本中所学知识的不同。还可指导学生根据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改变混合燃料的配比,降低污染气体排放等。通过重视技能训练的实验设计,可将工学结合的化学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另外,加大高职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实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优化高职教材,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教材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上应打破学科界限,强化知识的应用性,避免繁琐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教材应具有时代性,根据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及时编制到教材中,重技能培养。另外,建立教材评审制度,严格审核教材编写人员,把好教材的质量关。要求编写老师深入实际工业生产,真正了解化学和化工产品的最新社会动向,掌握一手数据材料,最终编写适合职业需要的教材,增加教材的实用性,真正落实理论服务实践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理论教材一体化。
4.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需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采取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便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新生入学时,化学教师可组织化学摸底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由高到低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化学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创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培养工业技术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元东.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9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