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脾动脉瘤患者,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应用双源CT血管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术后将患者的病理切片与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评估CT诊断结果及其应用价值。结果:36例患者共39个瘤体,29个位于脾门,19个伴有瘤体钙化,单发的有20例,多发的16例,采用容积再现法显示脾动脉瘤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明确显示出脾动脉瘤,对于诊断及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18-02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动脉瘤,在腹腔内脏动脉瘤中所占比例较高,达一半以上,此种血管病发病率较低,因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以往多被忽视,因此往往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进行诊断和治疗。脾动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绞痛、恶心、呕吐、肠梗阻等,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脾动脉瘤患者应用双源CT行血管成像方法诊断的情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脾动脉瘤患者,男性24例,年龄3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岁,女性12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53.3岁。
  1.2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方法进行诊断,应用西门子生产的双源CT机,首先进行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从前臂静脉注入37%碘普罗胺,1.5ml/kg,速度为5ml/s,监测膈下腹主动脉自动触发扫描(阈值100Hu),扫描参数为:A球管:100kV, B球管:80KV;119mAs,螺距为1.0,准直为128×0.6mm,机架的转速为0.28s/圈,扫描层厚5mm,重建的层厚为1mm,然后将动脉期收集的重建数据传送到CT工作站。脾动脉瘤血管成像主要应用CT自带的三维成像软件,采用相同的后处理技术,如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等[1]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前后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6例患者共39个瘤体,29个位于脾门,19个伴有瘤体钙化,单发的有20例,多发的16例,,采用容积再现法显示脾动脉瘤的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
  3讨论
  脾动脉瘤的确切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密切相关[2,3],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出现损伤,由此导致动脉压较高的中动脉壁出现球囊状扩张情况,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软斑块,更易导致动脉瘤及动脉出现破裂情况,多发性的脾动脉瘤通常是由几种病因共同作用,有些患者甚至出现易发倾向,可能与其脾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相关[4,5,6]。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脾动脉瘤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以往统计数据,可能与统计来源及诊断设备的情况相关[7],在脾动脉瘤未破裂前,该病检出率非常低,近年来,随着CT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过运用血管成像技术对脾动脉瘤检出率越来越高,许多无症状的患者也被得到诊断,大大提升了该病的检出率,可以早期对该并进行评估,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84(2):79-80.
  [2] 温琳峰,贾月霞.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3
  [3] 阳永康,夏欣,龙廉国.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95-161.
  [4] 巩鹏,王忠裕,李克军,等.脾动脉瘤的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62(2):77-78
  [5] 徐琳,吴志勇,邱江峰.脾动脉瘤伴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66(4):59-60.
  [6] 胡海菁,罗志坤,林小惠,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2008,6(2):34-36.
  [7] 张殿波,宋金国,徐兵,等.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2010,8(5):14-17.
其他文献
【摘 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十分常见,它是一种病理生理基础可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的疾病,可导致支气管粘膜的损伤,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与胃酸管反流病相互影响,互相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哮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19-02  前言: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及十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妇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及意思。方法:对1000例孕18-40周的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产前检查,并对胎儿发育情况进行筛查、诊断,并进行随访直至产后2周。结果:在1000例孕妇中,共发现先天性缺陷胎儿13例,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2例,与产后诊断符合率92.31%。超声检查漏诊1例,漏诊病例可能与胎儿畸形缺陷较小有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针刀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25例 盲穿组采用传统小针刀疗法,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采用 VAS疼痛评分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引导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盲穿组(P<0.05) 比较临床疗效在,引导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引导组(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2年2月至 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其中 80 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如硝酸酯类、ACEI、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倍他乐克、万爽力,降低氧耗及营养心肌为主的药物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临床症状改善,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Roy-Neuman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9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Roy-Neuman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113例疑似异位妊娠病人中,诊断为异位妊娠的97例(85.8%),漏诊24例(21.2%),误诊2例(1.8%),其中1例为炎症包块,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陈旧性异位妊娠,另1例为卵巢黄体破裂,误诊为异位妊娠。证实的97例中,输卵管妊娠62例(63.9%),其中壶腹部为45例(72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血管内科患者病例,根据心血管内科以往的护理经验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及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三个方面,应当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强护患沟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名,其中,高血压伴有房颤者30例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血清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伴有房颤患者的年龄、血清尿酸水平及左房内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吃不健康零食、频繁在外就餐、喝含糖饮料等不健康行为相当普遍。这些现象并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自身的问题所致,其背后隐藏着社会根源。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家庭、学校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父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照料者,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学校在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I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II组)。记录BP、HR、RR和SPO2值,术中连续观察BP、HR、RR、ECG和SPO2等生命体征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明显下降(P<0.01),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有11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