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肋管空预器在300 MW机组锅炉上的应用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燃煤发电厂回转式空预器低温腐蚀、堵灰及漏风,300 MW机组采用三维肋管技术进行了一体化改造。运行实践证明,三维肋管一体化空预器方案能解决管式空预器低温腐蚀、堵灰及漏风问题,既实现了节能,又实现了富余热风对净烟气的混合加热,完成了暖风器、低低温省煤器、GGH的功能,在湿法脱硫装置取消GGH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烟囱腐蚀和烟羽问题,是目前较佳的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方案。
其他文献
MMJ即电缆模注熔接接头,该技术使用与电缆一样的原材料,现场制作以恢复电缆本体结构,形成了无应力锥、无活动界面的熔融结构电缆接头。对一起110 kV MMJ高压电缆接头击穿故障进行分析,针对MMJ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为相关单位提供一定借鉴。
为了研究转子偏心对损耗与发热的影响,以一台400 kW、20 r/min的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分析并建立了其转子偏心时的二维非线性时变电磁场和三维各向异性温度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转子偏心对该电机电磁性能及损耗、发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子偏心率的增加,反电动势及定子铁耗变化不大,但气隙磁密谐波畸变率、电枢电流、电磁转矩、齿槽转矩、定子铜耗、转子损耗及电机发热明显增加,转子偏心反向侧的局部温升变大;采用强迫风冷代替自然风冷后,可有效降低最高温度并使温升分布更加均匀。
供电企业面临的电网建设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大型城市核心区域人口密集,城市基础设施密布,土地和廊道资源稀缺,邻避效应突出。探讨了破解大型城市核心区域电网建设难题的方法,提出构建政企协同常态管理机制,坚持依法合规和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电网建设理念,归纳了电磁环境科普宣传“441”工作法,并对变电站电磁环境进行了定量监测分析。以220 kV谢家湾变电站为例进行了说明,为供电企业破解核心城区电网建设受阻和邻避效应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在直流电压和温度梯度作用下,气体绝缘输电管道的三支柱绝缘子表面及内部容易积聚电荷,引起局部电场畸变,易诱发三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和支腿炸裂。通过建立直流三支柱绝缘子电-热-流多物理场的电荷积聚模型,研究了不同运行电流下直流三支柱绝缘子的电场畸变特征。在最大允许电流下,三支柱绝缘子的表面切向电场强度主要集中在支腿底部,最大切向电场强度可达2.87 kV/mm,而三支柱绝缘子金属嵌件-环氧界面的电场强度可达5.96 kV/mm。直流三支柱绝缘子支腿底部特别是与金属嵌件的交界面,是电场畸变的薄弱环节,在优化设计时
重庆现有的电力隧道应急通信系统大多使用固定电话、WiFi覆盖或手机信号直放站等方式。这些方式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寿命短、设备体积较大很难适应空间有限的电缆隧道等问题。通过比较上述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使用泄漏同轴电缆结合手机信号直放站实现电力隧道应急通信的方案。较现有的方案,该方案在施工成本、维护成本、便捷性、可靠性和综合成本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现有条件下,泄漏同轴电缆一次性投入仍然较高,大约为传统方案的3~5倍,因此可考虑在一些安全等级较高或工况复杂的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