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女儿的婚事(50)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洁回家后,仍然对这次不期而遇的邂逅以及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慨万端。她整个人倒在沙发里,双眼紧闭,仿佛是怕刚刚度过的一切悄悄溜走,或被等闲地消磨掉。但这样的确有助于她对那些意想不到、未曾刻意安排、却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惊世骇俗的一幕幕情景回味无穷。
  可正当洁沉浸在浮想联翩中时,她突然又不安起来。吴临别时并没给她任何承诺,甚至连下次见面的时间也没提及。他的手机号不是改了吗?自己当时怎么如此大意,竟忘记要了,洁不禁懊恼地自責起来。
  她突然想起吴对她说过的话,很久以前曾给她打过电话。这不禁又让洁看到一丝希望。她马上从沙发里跳起来,心存侥幸地掏出手机。心想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试上一试。但她很快就失望了。她的手机很老旧,只能保留250个存号,其它的都早已被近期打进的号码给覆盖掉了。算起来,吴最后一次的来电,应该也是7个月前的事了,要在存号里找到吴的踪迹,显然是徒劳的。洁叹了一口气,沮丧地把手机搁在茶几上,有些心灰意懒地重又跌坐进沙发里。她下意识地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快5点了,心想女儿和康应该快回来了,这才怏怏站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饭。
  不一会儿工夫,洁就麻利地熬好一锅稀饭,炒了两样青菜,又烧了盘排骨。一切停当,却仍不见人回来,她拿起手机打,这会儿他们应该还在高速公路上吧,洁犹豫了一下,才打电话给康。可连打了几次,康的手机一直占线,洁只好作罢。心想这人怎么在高速上还聊这么久,就不怕出事?联想到女儿也在车上,忍不住又胡思乱想起来。
  她斜躺在沙发里,不时看看表,时间好像故意和她作对,越走越慢。洁实在感到无聊,打开电视,谁知没看几眼,就迷迷糊糊打起盹儿来,还铁马冰河地做了些梦。她梦见吴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好上了,她为此伤心不已,还暗暗哭过多次。这还不算,那个年轻女人似乎知道她和吴曾经好过,又得知他们刚刚还暗通款曲,于是就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堵在洁家门口撒泼大闹。并且当着围观的邻居们,口沫横飞,说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话。临走时,还声泪俱下宣布她已怀上吴的孩子,警告她离吴远点,并发出威胁,如果她继续和吴往来,那女人就死给洁看。
  洁又惊又惧,只得违心答应她的无理要求。可女人还是不肯罢休,整天疑神疑鬼,纠缠不清。这不,这天洁刚下班回到家中,衣服都还没来得及换,又传来“咚咚,咚咚”的敲门声,搞得洁心烦意乱。去开门吧,实在不想,不开吧,那女人又没完没了,洁正左右为难,不知所措……猛然惊醒过来,虽然还心有余悸,却松了口气,原来那只是一场恶梦。
  “妈妈,妈妈,你在家吗?快给我开门呀!”是女儿杰西卡稚嫩、焦急的喊声。
  洁跃起身来,口里一边说着来了来了……一边跑开门,一看到杰西卡,洁就情不自禁抱住女儿,又亲了亲她的小脸蛋,这才柔声说道:“对不起,宝贝儿,让你等很久了吧,妈刚才不小心睡着了,没听见你们回来。”
  “爸爸带我坐过山车了,我没哭。” 女儿并不在意,骄傲地说着。
  “就是,就是,我们的杰西卡是天下最勇敢的孩子。”康接话说。
  “你们去哪里了?”洁转头问康。
  “孩子想去游乐场玩,我就带她去6 FLAGs了。”
  “辛苦你了,要不要一起吃个晚饭?”
  洁指着餐桌让康吃饭。康赶紧摇摇头,说:
  “不了,虹还在家里等我呢。”
  “怎么?她没跟你们一起去?”
  话脱口而出,说完洁就有点后悔。
  “没有,这不……”
  其实康不需明说,洁也想到了原由。这已不是什么新闻,教会里有关于虹的风言风语,早就传得沸沸扬扬。虹因为不能生小孩,所以看不得自己丈夫和任何孩子亲热,这点洁能理解。
  “那我就不留你了,快回吧。”洁平和地说道。
  “嗯,那我走了,杰西卡,快跟爸爸说再见!”康对正在洗手准备吃饭的女儿说。
  “爸爸再见!”杰西卡答应着过来,还给了康一个拥抱,才挥手道别。
  康刚要出门,却突然停住,回身对洁说:
  “对了,我忘告诉你了,我下周回国,你需要带什么,早点告诉我。另外……”
  “怎么突然想到回国了?”洁忍不住问道。
  “工大要我回去,他们还专门为我成立了个研究所,投资了上千万。我这次回国就是去定实验设备,顺便招几个博士生和研究人员。他们还张罗着给我办千百人计划,或许我将来真的要海归了。”
  “这样很好啊!现在国内发展得那么快,你可以先两边跑,不急着决定,就目前看来,这对你至关重要。你们搞科学研究的,站在科学前沿很重要。而这种权宜的做法既能保证你的知识不落伍,又能干番事业,岂不两全其美。等条件允许,看看形势,再决定长远去留的问题。”
  康听了洁的话,十分顺耳,不住点头说:
  “你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好了,我没什么要带的。你快回去吧,别让虹等急了。”
  康一边答应着,刚要离开,又想起什么,于是就站在门口对洁说:
  “洁,听我的,有合适的就找一个,这样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我不能总在你们身旁,如果遇到什么事,身边有个帮手会好些。"
  “嗯,知道了。”
  洁低低应了一声,颇为感动,觉得康离婚后人改变了许多。康看到洁进去,一个人又默默地在门外站了几分钟。羁留住他脚步的,是他心里突然涌起的一种久违的温馨感觉。或许是因为女儿的缘故吧,康的心,起码有1/3留在了这里。
  回去的路上,康有些心不在焉地开着车,几次都走错了方向。平时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车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分钟。到家后,康发现屋子里的灯是灭的,以为虹出去了,于是脱了外套懒洋洋地躺在沙发里。他感到有些疲倦,想先睡一会。今天带了一整天的孩子,确实有些累了。。。
  康刚合上眼,就迷迷糊糊地听到里屋传来低低的啜泣声,是虹!原来她在家,康心里一惊,连忙起身去看个究竟。走进里屋,果然发现虹正坐在床上,一个人伤心地哭着。   “怎么了?”
  虹头也没抬,哭得更厉害了。
  “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去看医生?”康关切地问。
  虹还是没理他,站起来说了声:
  “我去做饭了。”
  说完就往屋外走。在她经过康的一瞬间,被康猛地抱住。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放心吧,这辈子我都不会离开你的。”
  虹在康的怀里,慢慢安静下来,她刚止住哭,就从康那里挣脱出来,自顾自地进了厨房。康也随后跟了进去,主动给虹打起下手来。望着虹低头忙碌的身影,康好像突然有点良心发现,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虹了。
  “虹,我们一起回国吧!”
  虹有点意外,吃惊地抬起头来,满脸狐疑地看着康,欲言又止。
  “我说的是真的,你想想看啊,现在美国经济这么差,许多人都开始争先恐后回国占位置,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也好,开拓事业上的第二春也罢。总之目前在海外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今年我申请的科研经费到现在为止,一笔也没有着落。我总觉得长此以往不是回事。正好我的母校工大想让我回去,待遇方面很优惠,工资和房子都可以解决,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想回去看看,大不了再回头上岸,你说呢?”
  虹这才恍然大悟康为什么突然想回国的原因。联想起他近半年来一直闷闷不乐,而且总喜欢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整天不出来的反常举动,原来他的烦恼还真不少呢。作为妻子,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支持自己的丈夫。想到这里,虹神情严肃地對康说:
  “你觉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无论如何,我会跟你同进退。”
  康非常感动,重又把虹抱在怀里,忍不住低头吻了下她的脸说:
  “如果你非常想要个孩子,咱们就领养一个吧,男孩女孩由你说了算。”
  虹听完愣了一下,随即也抱紧康,她想了想说:
  “那就领养个女孩吧。”
  “为什么?” 康看到虹一脸虔诚的样子,很好奇。
  “因为女孩都疼爸爸,将来就有两个女人一起爱你,该多好啊!”
  “虹,你不但善良,而且善解人意。我康这辈子能娶你做老婆,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康此刻说的都是心里话,他有些动真情了。
  “嫁给你,才是我最大的幸福呢。”虹说完,小鸟依人般重新依偎到康的怀里。
  自相识以来,康还是第一次和虹这样敞开心扉谈话。虹本来因自己不能生孩子,又无人可以倾诉,心情很糟糕,现在听了康这一番言语,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吃过晚饭,两人还破天荒一起出去,到附近的公园里手牵手散了半小时步。当夜两人又极尽缱绻,相拥而眠……
  再说吴,送完洁回到他自己的住处,衣服也没脱,就一头扎进被子里。此刻,他的脑子里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音正像魔鬼般纠缠着他。一个要执着地把他往洁身边拉,并鼓动他立即去和自己心爱的女人结婚;另一个却冷静地将他向相反的方向扯,而且警告他,这时候去找人家,分明就是害人,是令人不齿的损人利己。这两股力量,好像在拽着他的心拔河。一会儿是这一端占了上风,于是他满眼都是洁衣衫湿透时的诱人样子,正对他娇羞浅笑,令他忍不住想上前抱她亲她;可一转眼,他又被拉到了另一端,他于是又清醒过来,原先的想法也被马上否定。
  虽然他知道,自己对洁的心,从未改变过。甚至,在他们第一次肌肤相亲之时,他就刻骨铭心地感到,世界上恐怕再难有另外一个女人,能像洁一样,如此深深打动他,且跟他相契相合。但好事多磨,冥冥中,似乎总有种无形的力量,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每每只有一步之遥,却又让他的努力功亏一篑。这真是一种折磨和痛苦。希望像个香甜的果子,明明挂在眼前,却又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这些年来,他一次又一次,不得不违心地离开洁,错过并失去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这都是他的错啊!
  几年前,吴终于如愿以偿离了婚,从此他就等待时机,希望有朝一日能和洁生活在一起。他曾经暗暗发誓:有生之年,如果上天肯再给他一个机会,与洁重续前缘,他一定要使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他要让她从此不再受一点委屈,生活中没有一丝阴影。可就在他刚挣脱了错误婚姻的牢笼,踌躇满志,想要大展拳脚,使事业更上一层楼时,却因为盲目乐观,错估形势,不幸陷入了他出国以来的第一次财务危机,从此一蹶不振。在以后的4年里,他虽呕心沥血,但也只是勉强靠东挪西补维持收支平衡。如果生意再无起色,他担心坐吃山空的日子迟早会来。他自己还无所谓,无非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如果和洁结婚以后呢,他能给洁和她的女儿一个舒适无忧的生活吗?对此他毫无把握。更别说,他想给她的是整个后半生幸福的庄重承诺。
  在美国做房地产这几年,让他看过不少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例子。爱情在连充饥的面包都缺乏时,往往会像一缕烟云,在柴米油盐的争吵里消散殆尽。他眼前不止一次出现过洁跟着他过潦倒日子的情景。他和她,或许会像很久以前他看过的一篇小说里写的那样,一对本来恩爱的夫妻,因为贫困,丈夫只好卖了心爱的怀表买了梳子给妻子,妻子却卖掉一头长发,只为给丈夫买一条相配的表链。故事虽然凄美动人,但那结局在吴看来,实在太过凄惨,太让人心酸和无奈。他不想也不愿意为一己之私,让那个悲惨的故事在他和洁的身上重新上演。
  他深知洁和他一样,决不是那种物质女人,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不会叫一声苦,说一句累。而且还会一如既往地对他好,给他安慰。可这恰恰是他最不忍、最心疼的地方。他怎么能让洁跟着他一起受苦,当面强颜欢笑,背地里为他偷偷垂泪呢?他,吴,一个大男人,是绝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他宁肯像一头在旷野里流浪的野狼,孤独地嚎叫、挣扎、自生自灭,也绝不能容忍自己心爱的女人反过来可怜他,同情他。想到这些,吴的头脑渐渐安静下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事业东山再起。在接下来卧薪尝胆的日子里,他会做一个忠实的守护者,远远地、默默地关心洁的一切。当然,他会在她需要时出现,义不容辞地帮助她,力所能及地为她排忧解难。虽然他男子汉的自尊心,把婚约的誓言暂时收存起来了,但他再也不会离开她,永远都不会,这也是他对她庄严的承诺,死也不会违背。
其他文献
这些天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遗像上母亲对我在微笑。母亲走的那一天,我不在她身边,这让我难抑心中的悲痛,往事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不停地映现。  母亲1927年出生在沈阳市于洪区西瓦窑村的一个富农家庭。17岁那年,她在沈阳公立城西女子优级学校高小毕业。她的大哥不让她继续读书,1945年,18岁的母亲考入伪沈阳市政府文书科做打字员。21岁那年母亲寄居在沈阳城边她二哥家。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留用人员母亲参加
期刊
美国为《排华法案》向美华裔道歉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议案,对美国历史上通过的一系列排华法案,包括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对美国华人的伤害表示歉意。相同议案2011年10月参议院已全票通过,至此,在《排华法案》步入130周年之后,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北京召开  “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20
期刊
最近重庆的一些居民在马路上看到,一位叫李宗元的老人,其衬衣背后绣着11位数字——那是她儿媳妇邓宏翠的电话号码。邓宏翠说,婆婆今年85岁,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为防止婆婆走丢,她在婆婆经常穿的十余件衣服上,都绣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为的是婆婆一旦走失,能及时和家人取得联系。做儿媳的能做到这个份上令人点赞。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多。老人们是否受到善待,對于家庭和社会来讲都
期刊
三十年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1988年8月5日,沈阳铁路局在沈阳和大连之间开行了“辽东半岛号”旅客特别直达快车。它与沈阳桃仙机场、沈大高速公路相匹配,形成了由铁路、公路、航空综合组成的高速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辽东半岛号”成为行驶在沈阳至大连之间的王牌客运列车。“辽东半岛号”由两辆机车牵引16节客车,在400公里的距离内耗时仅4小时,这成为当时中国铁路提速史上的里程碑。2012年12月,哈大客运专
期刊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诸多华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刊编辑部特从中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汇成一部华人“精英秀”。  杨紫琼  获颁大马终身艺术成就奖  马来西亚华裔国际影星杨紫琼2012年11月荣获大马新闻、通讯及文化部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作为她在国际影坛为马来西亚争光的鼓励。大马国家元首端姑阿都哈林陛下亲自为杨紫琼颁奖。  斯潘塞  6岁谱曲逾百的首华裔神童  今年8岁的
期刊
从家乡辽宁来到泰国明满学校支教,从事汉语教学已经半年的时间了。虽然这里的孩子们活泼可爱,这里的老师们热情善良,可是身在异国他乡,不免会有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有所思念,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祖国的华文教育事业,我们侨办教师都会无怨无悔选择奉献,把自己的心血和知识奉献给华文教育事业。  2012年11月20日一件温暖心头的事悄然而来,带给我惊喜、兴奋、震撼和感动,因为这一天我
期刊
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的崔琦于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崔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2岁他离开家乡到香港求学,后赴美深造。崔琦由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村娃成长为蜚声世界的物理大师,离不开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懂事的“驴娃儿”  崔琦的母亲王双贤生于宝丰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兄妹四人,大哥王治军是—个传奇人物。据《宝丰县志》载:
期刊
记者:邱总您什么时候开始认玉、喜玉,爱玉,对中国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  邱晓辉:从儿时开始认玉,1979年开始喜玉,1983年开始爱玉,1993年开始研究玉器及玉质来源,2001年起开始研究中国玉文化,直至深入玉文化深层领域,领会其精髓。  记者:看玉、识玉、喜玉到爱玉痴狂,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邱晓辉: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种感情的升华,自我的净化。满足感永远大于付出,对玉石的感觉已经无
期刊
据7月26日《新华日报》报道,400多个红手印、密密麻麻的签名,看到这份“请杨书记留任孔荡村”的申请书,杨洪雨内心久久难平。今年4月,盐城市检察院主任科员杨洪雨,結束了在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村民上书挽留,给了他“最大褒奖”。  村民签名要把挂职农村的“第一书记”留下来,这给人的启迪是:谁真心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以“水离不开鱼”的特殊情感来回报“第一书记”。这种朴素的感情鲜明
期刊
自2018年7月31日起,申请者在欧洲、中东和南非办理加拿大签证需要提供生物信息,而在亚洲、亚太区和美国办理,则会从2018年12月31日起。计划包括在2018、2019年实施对移民申请人新的要求、扩大生物识别收集服务网络和入境口岸的自动化指纹验证。  对中国人来说,年底之前还可以按照过去的方式办理加拿大签证。在此政策颁布前,中国人办理加拿大签证并不需要提供生物信息,只需要通过邮寄或在线申请办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