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约东扩问题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从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在这里,曾经上演了一幕幕令世人震惊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悲喜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冷战格局,也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典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在欧洲中部地区形成了东西方军事对峙的局面,并一直延续了四十多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导致了东欧政局的剧变、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变,迫使各国都竭力谋求自己的利益,寻找最适合的位置,并为此展开了各种外交活动,其中最
其他文献
<正> 一、序论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革理论,是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原则和务实主义观点,摆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的结果。江泽民主席正在继承这一理论。
<正> 冷战结束后,美国中止星球大战计划,1993年提出了建立“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即NII,俗称“国内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3月副总统戈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大会上宣布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俗称“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议。倡议提出后,美国“20世纪基金会”(TwentiethCentury Fund)召集全美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
<正> 外事管理是一种具宏观性质的行政管理,是对包括外交在内的涉外行政事务的管辖和处理。外事管理有自己的目标、主体、规范、客体和手段等。任何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巩固本国统治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都需要设立相应的外事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外事管理法规,来实行对涉外事务的领导和管理。
<正> 去年8月底,根据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交流协议,我赴该院讲学,历时10个月。在此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美国教授和学生,见闻感受良多,下面略谈一二。 丹大和国际关系研究生院一瞥 今年6月,西方8国首脑云集美国丹佛,使世界第一次把目光投向美国这个西部重镇。这之前,外国人很少知道丹佛,同纽约、
<正> 我院客座教授、台湾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陈毓钧先生于9月开始,为我院研究生开设“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专题课程。我院中国政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研究生和部分青年教师聆听陈毓钧教授的讲授。 陈毓钧教授以“国民党十五全”和近期两岸关系为题作第一讲,以精辟的观点、系统的分析和生动的事例,吸引了听课的研究生和教师,受到热烈的欢迎。陈教授还就大家关注的台湾问题的本质、本龙去脉、岛内政局和美国因素等作了系统全面的讲述。
<正> 近年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随着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亚太经济合作结束了自1964年日本学者小岛清首提亚太经合倡议以来二十多年的徘徊局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简移APEC)于1989年11月应运而生。几年来,APEC已经发展成为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工
<正> 在结束了战败、占领和冷战的半个世纪、即将进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日本正面临着应该就国家的基本情况进行全民性讨论的阶段。这种讨论不应局限于原有的概念,而应该自由、公开地进行。 为了在今后动荡多变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如果探讨研究诸项改革,其中,就对外姿态、对外政策再次进行根本性的探讨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从日本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并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展开讨论。
<正>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战败以来,罪大恶极的军国主义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在国际和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斗争与监督之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土崩瓦解,一度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由于美国的包庇与纵容,对在日本历史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的清扫与铲除很不彻底,军国主义势力仍然苟延残喘。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近几
<正>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中山学术与国家发展研究所前所长、政治大学教授协会名誉会长张亚沄先生及夫人于1996年10月2日至9日在我院进行学术访问。访问期间,我院梁守德院长、潘国华副院长、方连庆副院长等同张教授进行了友好会见和座谈。张亚沄教授还分别同我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干部班学员进行了两场大型座谈,就“三民主义在台湾”、孙中山思想、两岸关系、大陆的改革开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