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中职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五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 学习兴趣 教学法
政治课教学,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情景激趣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课堂需要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共同投入,教师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传道”的情感、对“授业”的情感、对“育人”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课堂情境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可以使教学过程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快乐境界。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学的心理和乐学的行为。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形态的建造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就应该既注意创设教师的情感,又注意创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适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富有活力。
二、语言感染法
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考,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融洽师生感情,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时,上课之前,教师故作神秘地拿出两张纸币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学生们一看,兴致非常高,七嘴八舌地答道:“货币”“钱”“纸币”。教师继续问道:“这个东西有价值吗?”学生一顿,说:“当然有价值了,要不然它怎么能买东西呢?”教师斩钉截铁地说:“不,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学生们一听傻眼了,这怎么可能?就这样,他们带着疑问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三、激疑拓展法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从敢问到善问,小至对课题、政治术语,大至国内外实际问题都能大胆质疑。如讲授“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矛盾”这一内容时,可用盖天力药业集团的广告语“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设疑:白天为什么要吃白片?晚上为什么要吃黑片?如果白天吃黑片、晚上吃白片行不行?为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在阅读教材之前先尝试着自己作出解答或推测,鼓励学生大胆地“无中生有”,使学生深入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以防张冠李戴,最终达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境界。
四、赏识激励法
赏识激励的教学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赏识和激励是最好的动力,不管发生什么,作为教师要永远给学生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做得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励,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将这种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能行”“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五、媒体激情法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针对本节内容多、容量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创造一系列的漫画,如暖水瓶事件、搭配销售等。运用这些贴近生活、形象化的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分析、体会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遭到了损害,然后让学生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 学习兴趣 教学法
政治课教学,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情景激趣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课堂需要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共同投入,教师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传道”的情感、对“授业”的情感、对“育人”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课堂情境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可以使教学过程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快乐境界。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学的心理和乐学的行为。因此,教师作为课堂形态的建造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就应该既注意创设教师的情感,又注意创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适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富有活力。
二、语言感染法
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考,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融洽师生感情,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时,上课之前,教师故作神秘地拿出两张纸币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学生们一看,兴致非常高,七嘴八舌地答道:“货币”“钱”“纸币”。教师继续问道:“这个东西有价值吗?”学生一顿,说:“当然有价值了,要不然它怎么能买东西呢?”教师斩钉截铁地说:“不,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学生们一听傻眼了,这怎么可能?就这样,他们带着疑问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三、激疑拓展法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从敢问到善问,小至对课题、政治术语,大至国内外实际问题都能大胆质疑。如讲授“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矛盾”这一内容时,可用盖天力药业集团的广告语“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设疑:白天为什么要吃白片?晚上为什么要吃黑片?如果白天吃黑片、晚上吃白片行不行?为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在阅读教材之前先尝试着自己作出解答或推测,鼓励学生大胆地“无中生有”,使学生深入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以防张冠李戴,最终达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境界。
四、赏识激励法
赏识激励的教学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赏识和激励是最好的动力,不管发生什么,作为教师要永远给学生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做得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励,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将这种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能行”“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五、媒体激情法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针对本节内容多、容量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创造一系列的漫画,如暖水瓶事件、搭配销售等。运用这些贴近生活、形象化的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分析、体会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遭到了损害,然后让学生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