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视节目推动行风建设的思考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阳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5月26日开播的《行风热线》节目是一档互动功能很强的新闻直播节目。截至2010年3月底,《行风热线》已播出2100多期,共接听热线电话1万多个,问题解决率达92%以上。该节目秉承“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宗旨,通过热线电话,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架起了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机关转变作风,成为行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新闻媒体在服务行风建设中的喉舌功能和纽带作用,被群众誉为“行风建设的监督岗”。
  互动性的节目形式,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畅通了交流的渠道。近年来,南阳的行风建设成绩显著,但从深层次来讲,一些单位和部门执政为民的意识淡泊、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新闻主流媒体,如何发挥其“喉舌作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这既是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對媒体自身功能的检验。为此,南阳电台配合全市行风评议工作,于2003年5月26日推出了《行风热线》节目。该节目采用直播形式,每天上午8:30~9:00播出,节目时长30分钟,由市直40多个部门的领导每月轮流到直播室宣传政策法规,接受咨询和投诉。节目中开通4部热线电话,节目之外开通3部常设的新闻热线电话,并利用短信平台接听记录听众的问题。对于听众反映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场答复当场解决;对需要调查核实的,给予解释,答复反馈时间;对于不符合政策不能解决或者有出入的,也都要在承诺的时间内给予客观详尽的回复。这种件件有回音的交流方式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平等。现实中,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支配资源,广大的老百姓则相对处于弱势,加上某些行政者的官僚主义作风、衙门式的工作方式,甚至以权谋私,堵塞上下情互通的渠道。在老百姓费尽周折面对当权者时,双方就处在求与被求、办与不办的不对等中,而《行风热线》则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节目规则中给予明确。职能部门在节目中解释宣传自己的职能,公布自己的义务;群众则可在任何地方通过电话向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提出意见和质询,并把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节目中进行投诉。在这里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方式是对等的。
  开放。这些年为了解决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许多职能部门都公布了投诉电话,从形式上是公开的,但实际运作中,仍是一对一的交流,或者叫半封闭的,这种没有第三方监督的交流依然无法制约某些职能部门的推诿扯皮,有的甚至电话虚设,无人值守。《行风热线》是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使得双方在沟通时,虽然也是一对一地进行,但同时媒体的开放性制约着双方,使其说出的话,在成千上万人面前必须一诺千金。
  警醒。当下,下级对上级唱赞歌,报喜不报忧的风气依然存在,麻痹了某些领导的神经,遮住了某些领导的眼睛,往往从上报的总结中看到一片大好形势。《行风热线》节目将最基层群众的鲜活的事例,面对面反映上来,使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能倾听到百姓的声音,看到自己行业的不足,从而起到警醒全行业的作用。
  完善的节目监督体系,保证了问题的解决。开办《行风热线》的目的,不单单是把问题收上来、提上去,而是要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是节目链条中最关键却也是困难最大的一个环节。为此,《行风热线》实施了一系列监督措施:1.请市里主要领导参与节目,把每月10日定为市领导值班日。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都相继参与节目,在服务市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带动各职能部门领导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将节目纳入全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中去。把各职能部门参与《行风热线》的表现作为一个硬性考评指标,在每年市纠风办组织的行风评议中占一定的分数。3.实行百分考评和报表通报制度。每月对参与节目的部门打分,从领导重视、现场表现、问题解决等六个方面进行百分量化。每月一期《行风热线》的“简报”以纠风办的文件形式通报市领导、各单位和各县区纠风办,并在报纸网络上向社会公布。4.在节目中接受的投诉必须一周内有回音。双休日节目定时把各单位的反馈意见播出,接受群众监督。听众若有异议,可再次投诉,依靠媒体及公众的力量,使得问题解决。比如,唐河县某乡的违法占地问题,镇平某乡违反计生政策问题等,基层单位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在反馈时,避重就轻,甚至谎称问题已解决,但因为有了再次投诉渠道,使得某些蒙蔽的伎俩无法施展,问题终于得以解决。5.和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合作联动,把群众投诉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及职能部门处理投诉的态度,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南阳广播电视报》、南阳广播网上刊登,形成舆论监督合力。6.走出直播室举办大型户外现场直播,零距离和听众沟通。《行风热线》每季度举办一次户外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如节目开播周年及每年“3·15”期间,《行风热线》均举行大型广场活动,现场接受老百姓投诉,促进政府部门与群众更加深入的沟通交流。7.《行风热线》记者深入基层调查,针对听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层层深入,把问题详尽地展现在听众面前,监督基层单位反馈意见的真实性,使《行风热线》能真正解决问题,取信于民。
  近7年来,2100多期节目的实践表明:南阳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在加强监督制约,推动行风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交流为形式,以公开促公平,时刻关注百姓生活,把话筒对准普通百姓,让老百姓有苦就到热线来诉,有难就到节目中来说,以真心真情,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推动行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振华:《从新闻名牌到民心工程——邢台电台〈行风热线〉十年实践的思考》,《中国广播》,2007(10)。
  2.李得普:《“风”来盆地满眼春——为南阳电台〈行风热线〉开播六周年而作》,《南阳日报》,2009年5月26日(B4版)。
  (作者单位:南阳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中国纺织:在今年纺织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重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在国家投资拉动的新一轮经济建设中,被广泛看好,会成为带动整体纺织
回头的新希望    对于广东省新塘镇新丰制衣厂的老板郑晓应来说,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他的生意正好实现了一个轮回:从内销到外销又回到内销。1996年之前,郑晓应主要依靠生产中低档牛仔裤每年盈利几十万,“刚刚够温饱”,直到有个朋友介绍了一单几百万的外贸来料加工生意后,拿郑晓应的话来说才算是“发家了”。外单量大、下货时间稳定、到账及时,当年郑晓应的企业利润比原来多了一倍。再后来,郑晓应通过努
复旦大学的新闻教育最早始于1924年。著名新闻教育家陈望道(1891—1977)等目睹我国新闻专业人才奇缺的现状,学习“欧美各报。多托学校代办新闻科,故人才辈出,报业乃兴”的先进经验
同音词的细微差别容易被忽视,打字时更是如此。笔者最近发现,报刊上经常混用“剪票”、“检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得很清楚:【检票】动检验车船票、选票等(第665页)。【剪票】动铁路或公路上上车前查票时,用钳状器具在车票的边缘剪出缺口,表示经过查验(第666页)。  “剪票”进站上车,是火车站工作人员拿着钳子给你的票剪个口子,不是单纯地检验票,所以,“检票”是“剪票”的误用,应更正为“剪票
期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标题是新闻的浓缩,标题必须准确,准确对于新闻标题来说就像是巨龙的眼睛,没有了眼睛,巨龙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在做夜班编辑多年的生活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真实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着力自主创新提到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
美国棉花公司最近的家纺用品消费调查完成于2008年,由Praxi集团(Kittredge公司)对美国年龄在25至70岁的女性做抽样调查。共有800名为家庭购买家纺用品的女性参加了在线调查,代表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各个收入和受教育阶层的消费趋势。    尽管美国房产市场走低,食品和油价持续攀升,经济形势普遍低迷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但女性购买家纺用品的热情丝毫未减,并没有减少家纺用品方面的花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