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切入点,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教育红利是中国人口红利中的最大红利,是中国2030年成为
【机 构】
:
中国工程院,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智能时代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载体汇聚多学科专业--‘小旋风’智能车兴趣活动及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J2017Z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切入点,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教育红利是中国人口红利中的最大红利,是中国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基础所在。本文从智能教育的时代呼唤、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巨大冲击、本科智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本科智能教育的建议四个维度,介绍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的智能教育为例,阐述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指引下,将智能教育回归本科并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
其他文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存在院校差异,院校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造力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症结是课程任务太重、评价单一,导致学生认知超负荷、过度追求成功,从而降低提出创新问题
新工科的推行持续深化,旨在培养综合能力有机结合的高素质、优结构、国际性、多元化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未来"新业态"在技术、规模、政治、产业和人文五个维度上都将具有崭新
随着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融入,高校教学领域易陷入科技化教育手段加传统教学就是新教学模式的误区。"互联网+教育"的根本是教学模式改革,应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
自"双一流"政策发布以来,"学科"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促进跨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的主题。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需要相应的社会建制与制度安排
专业教育与文理教育共同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专业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品质,同时受到学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专业教育的双重品质在欧洲和美国的历史发展轨